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谢碧鹭 北京报道
随着2025年氟化工行业景气度持续攀升,多家企业对外交出了亮眼成绩单。近期,三美股份对外披露了三季报预告,其预计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为15.24亿元至16.46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大幅增长171.73%至193.46%。其核心驱动力源于第二代氟制冷剂配额削减、第三代配额管控下的竞争格局优化、下游需求增长等。
作为深耕氟化工领域的上市公司,三美股份以氟制冷剂为核心支柱业务,2024年该业务收入占比约八成,支撑起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不过,其业绩并非一路平稳,2022至2023年曾受产品价量变动影响,经营出现下滑情况,折射出氟化工行业受供需、政策、下游需求牵动的强周期性特征。
氟制冷剂产品均价大幅上涨
近日,三美股份正式对外披露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为15.24亿元至16.46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大幅增长171.73%至193.46%;同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也保持高增态势,预计为15.13亿元至16.35亿元,同比增幅达175.83%到198.05%,两项核心盈利指标均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
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三美股份在财报中明确指出,2025年,第二代氟制冷剂(HCFCs)生产配额进一步削减,第三代氟制冷剂(HFCs)继续实行生产配额管理,竞争格局持续优化,下游需求增长,市场价格稳步上行。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氟制冷剂产品均价同比大幅上涨,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公开资料显示,三美股份深耕氟化工领域,主营业务涵盖氟碳化学品、无机氟产品等氟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于2019年4月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正式进入资本市场。从收入结构来看,氟制冷剂是公司的核心营收来源,以2024年数据为例,公司全年营业收入为40.40亿元,其中氟制冷剂收入达32.68亿元,占比约八成,凸显出该业务在公司发展中的支柱地位。
事实上,自2025年开局以来,三美股份的业绩表现便持续向好,季度数据呈现逐季攀升态势。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12亿元,环比增长超20%,归母净利润4.01亿元;进入第二季度,业绩增长势头进一步加快,营业收入增至16.16亿元,归母净利润也提升至5.94亿元,季度间的业绩进阶清晰可见。
经营业绩易受周期影响
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尽管三美股份2025年以来业绩表现持续亮眼,尽显增长韧性,但如果将时间线拉长来看,过去几年公司业绩并非始终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而是受行业环境、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存在较为明显的波动情况。
Wind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三美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7.71亿元、33.34亿元和40.40亿元,其中2023年同比下滑30.12%;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6亿元、2.80亿元和7.79亿元,其中2022年和2023年同比下滑9.44%和42.41%。
2023年营收和利润的双重下滑,主要原因是产品销售价格及销售数量下降。具体来看,2023年三美股份氟制冷剂均价同比下降21.18%,氟化氢价格同比下降7.37%。另外主要产品销量同比下降,其中氟制冷剂外销量同比下滑12.39%,氟发泡剂外销量同比下滑52.69%。
可见,三美股份过去几年的业绩波动,受制于氟化工行业的产品价格周期与下游需求变化。这种业绩起伏也折射出该行业的强周期性特征,产品价格易受供需关系、政策调整影响,而下游空调、制冷等行业的阶段性调整会快速传导至上游。
对于三美股份而言,如何在行业周期波动中稳定盈利,或成为其长期发展需突破的关键课题。10月15日,针对上述问题,《华夏时报》记者致函三美股份进行采访,截至发稿,后者尚未回复。
货币资金超30亿元
除了经营业绩之外,三美股份其他方面的财务情况表现如何?
Wind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三美股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6.29亿元、4.84亿元、7.09亿元和9.44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三美股份的长期借款为3.89亿元,流动负债为8.04亿元,但同期其账面上的货币资金则超过了30亿元,其债务结构较为健康。
截至目前,已有多家氟化工行业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了今年三季度业绩预告。若将视角拓展至整个行业层面,其同行业上市公司在财务方面的表现如何呢?
其中,永和股份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56亿元至4.76亿元,同比增长211.59%至225.25%;预计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1.85亿元至2.0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447.64%至506.85%。东阳光预计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47亿元到9.37亿元,同比增长171.08%至199.88%。业绩增长原因均和制冷剂价格上涨有关。
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全球环保政策推动第三代制冷剂逐步淘汰,而第四代制冷剂尚未大规模普及,导致市场供应紧张。另一方面,下游需求如空调、汽车等行业复苏,加上部分企业因环保要求减产,进一步推高价格。不过,该行业受上游原材料价格、环保政策、下游需求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企业业绩呈现明显的波动特征。
“为降低对单一产品或周期的依赖,氟化工企业应当加强技术研发,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如特种含氟材料或环保型制冷剂,提升竞争力;推动产品多元化,拓展至医药、电子等应用领域,分散风险;延伸产业链,向上游整合原材料或向下游发展深加工,增强成本控制和市场稳定性。”张新原补充道。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