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没死,还有能力手撕央企子公司“中电熊猫”! 乐视破产没有 乐视破产没
创始人
2025-10-15 21:34:09
0



虽然乐视创始人贾跃亭身在国外,但国内乐视的故事还在继续。

作者 | 孙萌

编辑丨于婞

来源 | 野马财经

10月13日,乐视超级电视微博发布《致南京中电熊猫家电有限公司的公开信》,这是继2022年8月后,乐视时隔三年再次就合作纠纷公开指责这家代工企业。乐视在公开信中痛斥其在双方合作及后续债务处理中,通过多种“花式操作”逃避债务,破产清算毫无下限。

南京中电熊猫家电有限公司(下称“中电熊猫”)曾是央企中国电子的三级子公司,但公司在2024年6月21日更名为“南京静业家电有限公司”(下称“静业家电”),试图剥离“中电熊猫”的标签。

但据“天眼查”股权穿透显示,静业家电与中国电子的股权关系并未发生改变。



图源:天眼查

截至发稿,静业家电及其中电熊猫上级单位仍未回应,清算程序仍在继续。

01

两次“手撕”熊猫

这场商业纠纷始于2019年,当时乐视委托中电熊猫东莞分公司为其代工生产电视。



图源:乐视视频官方微博

2019年初至2022年3月期间,乐视累计委托中电熊猫东莞分公司代工40万台电视,采用“预付定金+全款提货”模式,采购额近4.5亿元。然而,部分合作新品上市不足一年,便频繁出现屏幕横竖线、漏液等故障,坏屏率接近20%。

公开信指出,经统计发现两款43英寸机型的液晶屏不良率高达约80%,即良率仅接近20%,远高于行业正常水平不足2%的标准。这一数字也严重违反了合同约定的1.8%质量标准,构成重大质量事故。面对大量用户投诉与售后服务压力,乐视被迫自行垫付资金完成换屏及整机更换工作,承担了本应由代工方负责的经济损失。根据法院判决,中电熊猫需赔偿乐视共计1495万元,但该公司却通过一系列操作逃避赔偿。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8月,乐视通过官微发布公开信“炮轰”中电熊猫,指责对方代工产品频出质量问题,对售后事宜推三阻四。

2022年10月,在质量争议未解决的情况下,中电熊猫东莞分公司遣散员工、关闭工厂,切断了与乐视的售后及沟通渠道。

2024年1月8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下称“朝阳人民法院”)发布民事判决书,法院初审(即“一审”)判决中电熊猫及其东莞分公司向天津智融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乐融致新的全资子公司)赔偿1347.21万元。后来,诉讼双方均有不满,分别提出上诉。

2024年6月25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下称“北京三中院”)维持一审的判决。

不过,在北京三中院作出判决的4天前,中电熊猫在2024年6月21日更名为“静业家电”,试图剥离“中电熊猫”的央企标签。为此,乐视再次诉诸法律,要求静业家电及其东莞分公司承揽合同纠纷,承担2023年7月至2024年12月的质保费用。

2025年6月30日,朝阳人民法院判决静业家电及其东莞分公司向天津智融创新有限公司赔偿约69.9万元。

即使有三份法院判决书在手,乐视仍然没有拿到赔偿金。

乐视方面表示,公司曾多次向南京当地部门、中国电子纪检监察、以及国家负责国资监管和清欠企业账款的相关部委反映中电熊猫拖欠款项事项,得到回复是不予处理或需等待法院执行。

2025年9月1日,静业家电被关联企业东莞中电熊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申请破产。

乐视与中电熊猫的债务纠纷或波及到上市公司南京熊猫(600775.SH),港股为南京熊猫电子股份(0553.HK)。南京熊猫作为中国电子工业首家A+H股上市公司(1996年上市),是我国电子行业的骨干企业。主营现代数字城市、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

天眼查数据显示,静业家电(原:中电熊猫)由熊猫电子集团(持股61.46%)和南京熊猫(持股35.97%)控股,而这两家企业均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下称:中国电子)通过中国电子有限公司间接控制。鉴于东莞中电熊猫(南京熊猫全资子公司)已申请对静业家电破产清算,这家曾获“熊猫”品牌背书的代工厂或将彻底退出市场。

南京熊猫与静业家电同属中国电子体系,双方曾存在厂房租赁、原材料采购等关联交易,乐视在公开信中质疑,南京熊猫以每台3元的价格向中电熊猫授权“熊猫”商标(2019-2022年累计收取费用不足50万元),但中电熊猫代工的电视却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南京熊猫未追责且未公开关联交易定价依据,乐视指责上述两公司涉嫌利益输送。



图源:乐视视频官方微博

目前,南京熊猫尚未就乐视指控作出回应。

乐视方面回应称,针对对方申请破产的行为,公司已经申请了财产保全,后续将关注南京当地法院破产清算处理结果。

尽管官司打得火热,乐视电视业务仍然欠款十几亿元。乐视在公开信中坦言,深感愧疚。

但一个事实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电视已经越来越难激发消费热情。

据“第一财经”报道,乐视超级电视2013年至2016年曾凭借创新的互联网模式和性价比,一度成为国内智能电视市场的主要玩家,高峰期年销量近600万台,市场排名前三。而如今,相比六年前,乐视电视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它在市场中的地位被进一步边缘化。据“奥维云网(AVC)”的数据,2025年截至10月5日,乐视在中国大陆彩电市场的线上、线下渠道,均没有在TOP 20的名单中。2019年,乐视超级电视曾经一度还在互联网电视行业品牌20强榜单上。

一家调研机构的电视产业链资深分析师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出货量统计看,在主要品牌中看不见乐视电视的身影,乐视电视基本上被放入占比在2%左右的其他品牌里。国内电视市场有明显的品牌聚集效应,前八大品牌的出货量份额维持在95%以上。

近年来,乐视网逐渐淡出了视野,据乐视网2025年半年报数据显示,2025年1-6月,乐视网营业总收入为7287.92万元,较去年同期下滑7.36%,净利润为-1.73亿,较去年同期下滑16.56%,销售毛利率为31.15%。公司表示,亏损的主要原因系以前年度产生的有息债务对应本年度较高的融资成本所致。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 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应付账款 28.94 亿元,主要为应付供应商及服务商欠款。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其他流动负债 36.76 亿元, 主要为公司以前年度向非金融企业借款产生。



图源:罐头图库

02

行业代工是个好生意?

这场纠纷看似是两家企业的私人恩怨,也引发了行业代工的舆论争议。

OEM,即代工生产模式。资深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认为,国内企业使用OEM代工模式比较普遍,其中最关键的是质量内控体系。

以乐视为例,其目前合作的代工厂被曝为“业内具备成熟电视代工产线的企业”,这类工厂通常拥有稳定的品控流程、标准化的生产设备,以及长期服务头部品牌的经验,理论上能规避中电熊猫式的“质量翻车”。但现实中,仍有大量品牌栽在“管控松散”上:有的代工厂为压缩成本偷换原材料,有的因技术迭代滞后导致产品性能不达标,更有甚者像中电熊猫般“收钱不办事”,最终让品牌方吞下售后与债务的双重苦果。

很显然,代工模式拥有“效率红利”。对初创企业或轻资产品牌而言,代工能节省75%以上的厂房、设备投入,将资金聚焦研发与营销。植物基零食赛道中,代工厂的柔性产能更让新品上市周期缩短40%,快速试错的市场策略得以落地。这种“轻装上阵”的灵活性,正是互联网品牌热衷代工的核心驱动力。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风险丛生。乐视电视20%的坏屏率(行业正常水平不足2%),不仅让其垫付超1400万元售后费用,更重创用户信任;利润挤压则更隐蔽,代工成本通常占出厂价50%-65%,若销量未达预期,品牌方很可能陷入“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怪圈。

不过,乐视也在努力改变,据公司方面透露,乐视目前合作的是业内具备成熟电视代工产线的企业。

代工模式究竟可不可取?或许仍然需要监管来定规则,更关键的是,品牌方需摆脱“甲方心态”,从“下单者”转变为“品控合伙人”:要么像小米般自建供应链平台,与代工厂风险共担;要么像苹果公司对品控“零容忍”的态度,质量问题直接更换合作方。

03

《甄嬛传》保多久荣华富贵?

乐视网成立于2004年,创始人为贾跃亭,2010年8月12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2020年7月21日被深交所摘牌。

2022年4月,远走美国创立法拉第未来(FFIE)的贾跃亭被解除了公司CEO一职,同时,因未在限定期限内提交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法拉第未来还面临退市的风险。而回到国内,自2017年爆发债务危机以来,贾跃亭及乐视网名下已有多项资产被拍卖。

从2020年开始,乐视频繁出售资产,专利自买自卖。其中,仅2021年9月-2022年1月期间,贾跃亭持有的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5349.8万股股份就分6次被出售,成交总金额为8986.82万元。

2021年下半年,先是乐视控股名下的世茂工三商场被以16.45亿元的价格出售;同年11月30日,乐融大厦也以5.73亿元的拍卖价格被北京衡盈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接盘。

一边是频繁变卖资产自救,一边是坊间传言“躺平养老”。

2022年至今,坊间不断有传言称,乐视如今已经成为“职场乌托邦”,400名员工周休三天、月薪2.2万、社保拉满,甚至自嘲“比退休金还稳”。

2022年,乐视品牌官方就已经回应称,实际上,《甄嬛传》带给乐视网的收入不足5% ,算上乐融致新收入,占比不足2%。而去年房租带给乐视网的收入也只占6%。彼时,在媒体沟通会上,乐融致新CEO张巍表示,乐视目前约400名员工,但不是靠《甄嬛传》存活。并称:“《甄嬛传》确实有一些收入,但不足以支撑400人的公司。”

张巍还表示,乐视视频和乐视电视都有各自的会员和广告收入,这是持续多年的传统收入,乐视视频目前还有与其他第三方合作的MCN、小程序等收入,乐视电视有智能硬件收入等。

同年,“乐视视频”也在官微发文称,“如果2018年版权不被花儿卖出,乐视网现在回的血会更多,乐视视频可以安心养老。”实际上,乐视并非只靠一部《甄嬛传》活着,乐视手上还握有《芈月传》《红高粱》《鸡毛飞上天》等多部优秀影视剧的播放权,以及各类内容收益。



图源:罐头图库

对于“养老”的说法,乐视内部人士也于近日否认,此消息子虚乌有,员工上班四天半,其余都是谣言。

而这一切的源头,来自一部14年前的老剧《甄嬛传》。

公开资料显示,《甄嬛传》总制作成本约8000万元,由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花儿影视、尚世影业、星格拉四家公司共同投资。2012年3月,《甄嬛传》正式登陆安徽卫视和东方卫视。随后,乐视购买了这部剧的独家网络播映权,耗资2000万元。

不过随着乐视网陷入经营困境,《甄嬛传》版权被分销给优酷视频。2018年,优酷购入《甄嬛传》版权之后,观众一周之内就贡献了1.5亿的播放量,直接打败了当时多部刚刚上线的新剧。

据“金融界”报道,除了影视剧的播放权收益,乐视还有各类内容收益。大火电视剧往往会遇到铺天盖地的“二创”内容,乐视选择主动接受并与平台合作,例如其版权资源以二创素材的形式出现在快手云剪中,方便用户创作。

此外,乐视还在尝试拓展新业务,包括智能生态产品等。2023年4月,乐视智能生态执行副总裁李晓伟对外介绍;“在内容+应用上,乐视有乐视视频和乐视频大屏端APP;在平台和终端上,乐视拥有过千万的乐视超级电视及乐视智能生态产品。乐视智能生态已拓展到智能客厅、智能厨房、智能卧室、智能安防、智能卫浴这五大细分场景。这就是乐视活着的底气。”
尽管如此,乐视想要翻身并不容易。据2025年半年报披露,截止本报告披露日,根据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系统显示,乐视网 16 次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

乐视的现状,像极了中年人的“躺平幻想”。用过去的积累对抗未来的不确定性,当互联网还在追逐风口时,这家公司用一部《甄嬛传》证明了:有时候,“不折腾”才是最高级的生存智慧。你觉得乐视如何走出困境?评论区留言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永辉超市王守诚:交朋友 王守诚... 交流永辉,实名添加微信lihua759321进群永辉超市CEO王守诚在永辉2025年新品会上称:“永...
湛江警方出手!禾盛新材董事涉违... 本报记者 董红艳 北京报道近日,苏州禾盛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禾盛新材”,002290.SZ)...
继承妻业二十载,吞并行业“老二... 出品|达摩财经“美容院第一股”美丽田园再度出手并购,这次瞄准的是美容行业老三思妍丽。10月15日早间...
迈瑞医疗拟赴港IPO 迈瑞医疗... 中经记者 陈婷 赵毅 深圳报道10月14日晚间,迈瑞医疗(300760.SZ)公告称,公司拟发行境外...
资本看上小火锅 资本看上小火锅... 订阅 快刀财经 ▲ 做您的私人商学院时代的眼泪怎么翻红了?作者:图数室来源:图数室(ID:sina-...
叙利亚政权领导人首次访俄与普京... 10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叙利亚政权领导人沙拉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会谈。 沙拉表示叙方有意重启与俄罗...
承包80%高速服务区,一群浙商... 你知道高速服务区背后也藏着一门大生意吗?据《杭商杂志》的数据显示,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年总产值,高达...
三花智控:获得机器人大额订单的... 10月15日晚间,三花智控(002050)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关注到网络媒体上有大量关于公司获得机器...
中泰证券60亿定增获批 中泰证... 记者丨孙永乐编辑丨巫燕玲券商再融资又现“破冰”信号。近日,中泰证券(600918.SH)公告,中国证...
输家跳楼! 输家跳楼! 输钱跳... 最近特朗普宣布和我国的贸易摩擦要加100%的关税,除了他自己的儿子当了一次超天才,整个加密货币圈子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