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德林
孙彬开了保荐人先河。
保荐人,顾名思义就是担保推荐人。A股推行保荐人制度以来,任何公司的上市,以及股权再融资时,均需要保荐人提供中介服务。上市公司一旦出现欺诈发行等问题,保荐人会承担连带责任。保荐人卷入上市公司案件中,涉嫌职务侵占、受贿罪者,孙彬可谓第一人。
上市公司司尔特昭告天下说,公司收到宣城市公安局送达的《移送审查起诉告知书》和宣城市人民检察院送达的《委托诉讼代理人/申请法律援助告知书》。两份司法机构的告知书中说,金政辉、金国清、孙彬等人涉嫌职务侵占诸案已调查完毕,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将案件移送至宣城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孙彬因其保荐人身份而备受世人瞩目。
孙彬作为保荐人,跟司尔特的合作可谓源远流长。国元证券作为安徽本土券商,自然拥有项目开拓的优势,从上市到4次再融资,国元证券都是保荐机构。孙彬则在2015年定增10.7亿、2019年8亿可转债两次融资过程中,出任保荐人。保荐人通常会在融资后持续督导项目的推进,所以在2020年4月,孙彬还出席了司尔特2019年度的业绩说明会。
宣城司法机构送达的两份文件中,孙彬被指控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同金政辉、金国清等人涉嫌职务侵占罪。金国清等人还涉嫌诈骗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目前,司法机构公开的信息显示,上市公司司尔特是被害单位,目前阶段没有公开披露作为受贿者的孙彬到底收受了多少贿金,也没有公开作为上市公司保荐人的孙彬侵占了司尔特多少资金。
孙彬等人案源于2023年底,司尔特的一次公司内部自查。2024年1月17日,司尔特向宁国市公安局报案,说发现旗下子公司贵州路发账目异常,可能有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财产,并存在“虚构尿素采购、虚构有机肥销售套取政府补贴、接受‘虚开发票’”等情形。18日,司尔特发布公告说,上市公司审计部副部长黄席利等人涉嫌职务侵占。
宁国市是县级市,由宣城市代管,司尔特作为宁国市上市公司,在当地关系可谓是错综复杂。而涉案的金国清是司尔特的创始人,金政辉是司尔特前总经理,且两人无论是在宁国,还是在整个安徽,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尤其是金政辉曾在地方政府工作过,还是安徽省总商会的副会长,且司尔特的第一大股东国购控股曾是民营百强企业,案件很快就提级到宣城市公安局。
问题的关键是,一桩内部自查案,怎么就升级到一桩包括创始人卷入其中的窝案呢?一直为司尔特融资保驾护航的保荐人孙彬如果说为了上市公司融资,在业绩造假等方面为上市公司遮掩,私下收受实控人的好处,落得个受贿罪,这都可以理解,可是孙彬怎么还卷入到了跟总经理金政辉、审计部副部长黄席利一样的职务侵占罪?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
2025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名单上,排在安徽省第一位的不是GDP第一位的肥西,更不是肥东,而是皖南小城宁国。宁国人口不足40万,2024年GDP达到481亿元。作为一个县级市,注册地在宁国的上市公司有5家,涵盖半导体、化工、环保、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还有4家上市公司在宁国培育,注册地在外地。而司尔特就是土生土长的宁国上市公司。
1993年,宁国组建化肥厂,宁国农资公司为大股东,总经理金国清实际控制着化肥厂,其子金政辉担任化肥厂财务科长长达4年,之后就进入政府部门出任官员。金政辉离开化肥厂的当年,金国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宁国化肥厂收购了宣城市化肥厂。到了2001年,宁国农资改制,当时MBO兴起,金国清为首的管理层以MBO的方式成了化肥厂的实控人。
金国清步步为营,将化肥厂改名为司尔特,并逐步清理国资股权。到了2007年,司尔特的国资股东彻底退出,成为宁国农资的全资子公司。2011年,司尔特上市。2013年,金政辉辞官,进入司尔特担任董事、总经理,金国清出任董事长。司尔特成为金氏家族实际控制的上市公司。金政辉回归家族企业时,恰逢互联网热潮,金政辉决定大展拳脚进军互联网。
2015年9月,司尔特定向增发募集10.7亿元,孙彬具体负责这个定增项目,这一次融资是司尔特上市四年后第一次股权再融资,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就在当年,司尔特设立农村互联网电商公司,同时向磷矿企业贵州路发增资3.96亿,获得贵州路发20%股权。无论是金家,还是孙彬,没想到贵州路发会在10年后将其送进监狱。
金家父子跟孙彬在筹划定增,向贵州路发增资扩股期间,远在合肥的房地产老板袁启宏正在通过其控股的国购控股下属公司收购中发科技,那个时候的中发科技已经ST了,袁启宏打算用1.3亿购买17.09%的股权,实现对上市公司控股。理论上袁启宏跟金国清八竿子打不着,可是到了2016年,国购控股收购ST中发并不顺利,只能以1.5亿元的价格出售其股权。
袁启宏一直搞商业地产,也曾经当过合肥地王, 没想到第一次收购上市公司就失败了。袁启宏很不甘心,那个时候他手上刚通过发行债券募集了20亿资金,而整个国购控股总资产超过370亿,年营收超过185亿,位列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强,更是安徽民营企业百强的榜眼,想收购个上市公司怎么就搞不成呢?袁启宏又开始在省内到处寻找目标。
2016年10月,金氏家族持有司尔特38.29%的股权,父子俩商议将控股权转让给袁启宏,以每股8.8元的价格,总价15.8亿,将25%的股权转让给袁启宏的国购控股,实控人由金国清变为袁启宏。双方无论是支付股权转让款,还是办理股权转让过户都非常的爽快,袁启宏更是意气风发,说将通过优化公司管理及资源配置等方式,全面提升司尔特的持续经营能力。
袁启宏成功收购司尔特的控股权后,2017年2月通过集合竞价方式买入东凌国际5%的股权,东凌国际的实控人对财大气粗的袁启宏不太友好,双方开始控股权之争。到了2018年2月,袁启宏跟一致行动人不得不抛售股票,将持股比例下降到5%以下。在东凌国际受挫的袁启宏又瞄准上了安凯客车,准备认购3.41亿的定增份额,占当期定增的63.6%。
到了2018年7月4日,安凯客车定增最后缴款时间,国购控股违约了,没有缴款。按照之前的协议,国购控股要支付20%的违约金。袁启宏进击安凯客车的计划再度受挫。随后,评级机构将国购控股的信用评级从AA连续下调至BBB级,理由是国购控股资产负债率高达74.36%。2017年营收下降到83亿的国购控股,到了2018年更是出现了亏损。
到处忙着收上市公司,没想到信用评级下调,资金链断裂,整个国购控股陷入债务泥潭。到了2019年2月18日,司尔特在回复深交所的问询函时回答说,大股东国购控股持有的包括后来增持的股份,合计25.35%已经被北京、深圳两地法院给冻结了。主要是国购控股债券逾期兑付,两家企业冻结上市公司股权,以讨要债券本金及利息。袁启宏没钱了。
袁启宏在控股了司尔特后,为何还要不断收购其他上市公司股权?他为何不通过司尔特去进行一系列的资本运作?一次次碰壁背后,国购控股的资金链还断裂了,跟保荐人受贿者孙彬案发到底有何关系呢?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小县城里上演的强龙和地头蛇的两大家族较量。袁启宏获得了控股权,直到2022年金政辉辞职,袁氏家族一直未能实现对司尔特的真正控制。
袁氏家族资金链断裂的2019年,金氏父子实际控制的司尔特发行了8亿元可转债,负责项目的保荐人依然是孙彬。当年,司尔特再次向贵州路发增资2亿元,持股比例提高到40%。到了2021年1月,司尔特决定以7.58亿收购贵州路发剩余的60%股权,袁氏家族在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投了反对票。2月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袁氏家族投下了赞成票。
诡异的事情发生在贵州路发全资控股后。
2021年12月,国购控股等43家公司合并重整。2022年1月,金氏父子辞去在司尔特的一切职务,袁启宏的弟弟袁其荣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其子袁鹏出任董事兼副总经理,司尔特的控制权终于从金家转移到了袁家。可是,这一切都太晚了,无论是袁家持有的司尔特股权,还是国购控股的股权,98.62%的股权都质押给了长城资管合肥办事处了,AMC才是主人。
金家父子看似在长城资管掌握控股权后金蝉脱壳,袁家在五年后看似获得了公司经营权。可是长城资管是央企,进场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清查国购控股及旗下公司账目,发现袁家五年前就获得了司尔特控股权,怎么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一直掌握在金家手里呢?尤其是在金家父子辞职之前,还花7个多亿现金收购了贵州路发60%的股权,为啥?那就好好查查账。
一查账就发现问题了。司尔特全资控股贵州路发后,从2021年到2023年期间,三家劳务公司跟贵州路发虚构交易,套取公司资金;2021年,3家工程公司跟贵州路发虚假交易,套取公司资金;还有一家台车掘进业务也是虚假交易套取资金。而贵州路发财务总监正是审计部副部长黄席利,从2020年到2023年一直把持着这个关键岗位。司尔特就向公安机构报案了。
黄席利在司尔特最多只是一个中层及财会人员,不可能有那么大胆子独立操控巨大的舞弊案。而贵州路发真正的负责人金政辉正是司尔特总经理,案件从宁国市提级到宣城市。随着警方的深入,发现贵州路发账目问题除了虚假交易,真正的目的是利用职务之便占用公司财产,包括虚开发票。警方在侦办过程中发现,大量资金已经被虚构交易转移了。
天网恢恢。如果不是金家父子在转移控股权后,依然强势控制司尔特,袁启宏顺利进入司尔特,那么他还会不会四处收购上市公司股权,搞到最后资金链断裂?如果袁启宏控制了司尔特,他会不会挪用上市公司资金?金家父子的强势背后,在金蝉脱壳后还进行大规模的虚假交易转移上市公司资产,实在太过分了。问题的关键是,孙彬怎么就卷入贵州路发案了呢?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孙彬一直以保荐人身份出现在司尔特的,通常保荐人会因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等,收受实控人的好处,可是贵州路发窝案是在2021年全资控股之后,直到2023年,司尔特既没有新的融资,也没有资产处置动作,根据贵州路发的工商信息,他没有出任管理职务,孙彬在贵州路发窝案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还能涉嫌职务侵占以及收受贿赂吗?
这是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创始人从无到有,将公司推上市,出让控股权后,依然把持着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强龙遭遇地头蛇后的新实控人,却在一次次碰壁中资金链断裂,如果不是大股东重整,央企进场后对旗下资产查账,那么金氏家族跟孙彬他们一伙人侵占上市公司资产将会隐入烟尘。面对受贿者孙彬一行人的落马,也许,老百姓会说,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