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振涛
融通基金一纸公告,将公司元老邹曦离职的传闻坐实了!
10月11日,融通基金发布高管变动公告,因个人原因,邹曦正式卸任公司副总经理。公告中提到,邹曦的离任已经通过董事会审议并完成监管备案,不再转任公司其他岗位,打消了市场对邹曦“内部转岗”猜测。
邹曦是融通基金的元老级人物,2001年就加入融通基金,工作了24年,期间担任基金经理超过17年。
9月6日,融通基金发布公告,因内部调整,邹曦卸任了在管的4只基金,卸任后无其他基金可管。清仓卸任所有在管产品,引起了市场热议,内部转岗和离职的传闻相继而出。
如今,随着邹曦卸任副总经理离职的公告发布,也给市场的热议划上了句号。
融通基金成立24年时间,公募管理规模突破1500亿,虽然是千亿级公募公司,但是融通基金存在结构失衡的现象:固收重而权益轻。特别是近年来,融通基金的权益产品规模整体呈现下降的情况。
邹曦的离开,融通基金在权益投资领域失去一位元老级干将。面对自身挑战,融通基金将如何调整,能否提升权益产品规模更好发展呢?
融通基金成立于2001年5月,作为公司的老将,邹曦在成立之初就加入融通基金,截至离职时,他在融通基金任职长达24年之久,可以说,邹曦见证了融通基金的成长。
根据公开资料,邹曦在融通基金的24年职业生涯中担任过很多岗位,从研究员做起担任过行业分析师、宏观策略分析师、基金管理部总监、研究部总监、基金经理、公司权益投资负责人、公司副总经理。
2007年,邹曦开始担任基金经理,管理融通基金旗下的公募产品。截至他卸任在管所有基金,任职基金经理超过17年,也是公募市场上的一位老将。
邹曦担任基金经理期间,共计管理过8只公募产品(多种份额合并计算),2020年巅峰时期,邹曦管理规模曾达157亿,是市场上的百亿级基金经理。而截至其卸任在管产品前,他管理的公募产品规模为39.25亿元,较巅峰时缩水近70%。
在邹曦担任基金经理17年时间,他曾交出过亮眼的成绩单。比如,邹曦2012年7月开始管理融通行业景气混合A,截至邹曦卸任基金经理,他管理该基金长达13年之久,长期累计回报达161.32%,年化回报7.56%。
但是,长期亮眼的业绩回报之下,邹曦管理的产品也有业绩回报亏损的情况。比如,他管理融通产业趋势精选混合A 3年多时间,任职回报累计亏损30%。
相比邹曦管理融通基金产品的回报,他对融通基金最大的贡献是对融通基金权益投资部门投研体系的搭建。
邹曦在融通基金担任投资总监超过10年,邹曦在任期间主导了研究部、权益投资部等核心部门的管理工作,推动公司投研体系从单一产品管理向多策略、多团队管理模式转型。
据媒体报道,融通基金表示,邹曦长期管理的产品持续为投资者创造超额收益,同时,他在融通基金构建“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的投研体系进程中贡献卓著。
随着邹曦离任,融通基金投研体系建设是否会调整,谁来接替邹曦管理权益投资,也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
更重要的是,融通基金当下虽然规模突破1500亿,然而权益领域投资是其短板,面对挑战,融通基金能否找到合适的人来接替邹曦,进而提升权益投资,解决短板问题。
目前,基金行业的三季度财报还未披露,根据已披露的中报,截至2025年6月30日末,融通基金公募管理规模为1541.98亿元,同比增长了55.84亿元,增长3.76%。
与融通基金同一年成立的公募公司有4家,分别为易方达基金、宝盈基金、银华基金、长城基金。对比5家公募基金的管理规模,融通基金规模排在第4位,高于宝盈基金,发展相对不算快。
此外,融通基金虽然规模超过1500亿,但是主要依赖固收产品,权益类产品占比较小,存在结构失衡的短板。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末,融通基金旗下股票型产品规模为122.67亿元,混合型产品规模为150.03亿元,债券型产品规模为446.90亿元,货币型产品规模为809.83亿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末,融通基金的固收产品(债券型+货币型)规模达1256.73亿元,占总规模的81.50%;权益类产品(股票型+混合型)规模为272.7亿元,占总规模的17.69%。
回顾近三年,Wind数据显示,2022年末至2024年末,融通基金的权益类产品(股票型+混合型)规模分别为356.64亿元、355.98亿元、270.63亿元。明显看到近三年来,融通基金权益类产品规模呈现下降态势。
从收益回报来看,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融通基金的股票型产品近1年至近5年的收益分别为60.52%、35.95%、42%,要高于同类平均;而混合型产品收益分别为26.83%、11.19%、3.54%,要低于同类平均。融通基金旗下的权益类产品收益表现有较大差异。
整体来看,融通基金的权益类产品的投研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我们观察到,邹曦在离职卸任后,他曾管理的4只基金已交由李进、何龙、万民远、程越楷等中生代经理管理。目前中生代基金经理是融通基金旗下权益投资领域的重要力量。这些中生代基金经理能否快速适应岗位、稳定基金业绩仍是未知数。
投研能力是基金管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权益领域的投资表现是衡量公募机构投研能力的重要指标。
2025年5月,证监会下发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提到,将投资者盈亏及占比、业绩比较基准对比、权益类基金占比、投研能力评价情况等纳入基金公司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提到,大力提升公募基金权益投资规模与占比,促进行业功能发挥。
邹曦的离开虽然是融通基金权益投资领域的损失,但也或许是破局的开始,融通基金能否借此机会重构投研体系,加强权益投研团队建设,实现权益投资领域的提升,有待时间验证!
融通基金权益领域投资后续发展如何?我们将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