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赛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四维图新18亿元加重筹码。
近期四维图新公告称,公司拟通过“2.5亿元现金增资与15.5亿元资产注入”的方式,换取大规模中高阶智驾量产软件算法公司鉴智开曼39.14%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非控股股东)。由此,四维图新可以构建“新鉴智”平台,实现从传统图商向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此次交易也将成为A股市场第一大智驾并购案例。
然而,这一复杂的资本运作,涉及两家处于亏损状态公司的整合,其效果仍有待观察。在技术飞速迭代、竞争异常激烈的智能驾驶赛道中,四维图新此次战略投资仿若一次“豪赌”。
18亿押注负资产,高估值背后存疑
这笔交易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交易双方均处于亏损状态。
财务数据显示,鉴智开曼2024年营业收入仅为59.94万元,净利润巨额亏损3.16亿元;至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增长至1122.91万元,但净利润仍为-1.6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5年6月30日,鉴智开曼的净资产为-8.21亿元。
在现金增资部分,四维图新拟出资2.5亿元,以每股1.8061元的价格认购鉴智开曼C+类优先股,此举使得后者在此次增资前的估值高达29.59亿元。这令许多投资者感到困惑:一家净资产为负且持续巨额亏损的公司,为何能获得近30亿元的高估值?
此外,在资产注入部分,四维图新将全资子公司图新智驾的100%股权作价15.50亿元置出。而图新智驾自身同样处于亏损状态,且净资产为负。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为8839.31万元,净利润为-368.50万元,净资产为-2364.76万元。
这意味着四维图新将一项负资产的业务板块,以超15亿元的价值注入了鉴智开曼。该评估采用收益法,其核心依赖于对未来收益的预测,但对于一项尚未盈利的业务,其准确性与谨慎性难免受到投资者的审视。
交易完成后,四维图新将持有鉴智开曼39.14%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却非控股股东。这也让股吧中不少投资者担心,四维图新不是控股股东,是否会影响公司对“新鉴智”平台未来战略和经营的有效掌控?这种安排是出于何种战略考量?
转型承压,智驾板块收入下滑超三成
通过此次交易,四维图新将自身亏损的智驾业务与另一家亏损的算法公司进行了捆绑,构建“新鉴智”平台。
按照公告描述,四维图新的战略意图是打造新平台,实现从传统图商向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官方声称,整合后将结合四维图新的工程化能力和鉴智开曼的算法优势,形成覆盖全阶的智驾产品布局。
四维图新成立于2002年,是传统数字地图提供商的龙头企业。但是随着智能驾驶的发展,公司转型在即。
四维图新在2025年半年报中表示,公司要形成以地图为底座、覆盖“智云、智驾、智舱、智芯”的全栈式解决方案服务能力,实现从单一产品提供商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目标。
而从业务和产品线来看,2025年上半年,四维图新的智云和智芯业务收入增长。但是智驾板块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37.89%,公司称这主要是部分车企客户量产车型推进节奏延迟实现所致。此外,智舱板块也出现了55.50%的大幅下滑,公司称这是受业务聚焦调整及部分项目量产周期结束双重因素影响。
四维图新公告截图
两个亏损主体合并,能否“负负得正”?
四维图新加速转型的背后,是智能驾驶行业正迎来关键转折点,L3级自动驾驶开始进入商业化元年。如今,智能驾驶技术正加速向中低端市场下沉。四维图新也表示,要将L2+级辅助驾驶功能下沉至10万元级车型,实现“高端体验平民化”。在激烈竞争下,如何降低成本并拥有超越同级车型的智驾功能体验,成为各家智能驾驶供应商的考验。
当下,智能驾驶赛道已是巨头林立,既有华为、百度这样的科技巨头,也有德赛西威、中科创达等传统Tier1(一级供应商)强者,还有众多初创公司。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面对激烈竞争,四维图新必须快速补齐自身在智能驾驶算法与软件领域的短板,才能在不进则退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投资鉴智开曼正是四维图新应对这一行业变局的关键战略举措。
然而对于这次的交易,王鹏也提醒,将两个亏损业务进行合并,能否真的产生“1+1>2”的效果?二者在技术路线、客户群体和商业模式上是否存在整合难度?这种“全栈式”布局看似完美,但在智驾行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是否会陷入广而不精的困境?
此外,两家公司背景不同、基因迥异,如何协调四维图新原有的工程化团队与鉴智开曼的算法研发团队,避免内耗,管理层也面临考验。
在技术快速迭代、成本压力巨大的市场环境下,“新鉴智”能否凭借整合后的双平台优势杀出重围,获得足够多的车企订单以实现规模收入和盈利,仍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林子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