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薪600元到年销数千万元,池华君用了22年。
2003年,21岁的池华君大学毕业后,进入文具行业,在一线当销售员,每天的工作就是拿着产品目录和样品,挨个拜访潜在客户。在没有精准客户数据的年代,想把产品卖出去,全靠一张嘴去问,“遇见不好说话的店主,被赶出来也是常有的事”。
很多时候池华君都在反思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他犹豫过彷徨过,但还是选择了在文具市场扎根,并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积累经验,逐渐形成正确判断,精准抓住客户的需求点从而把产品卖出去。
后来他一路从销售员做到区域经理,又做到品牌总监,操盘一整个品牌,不仅要卖产品,还要学着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不断突破自身边界。
一直到2018年,池华君发现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已经开始追求品质、颜值和体验,而大部分地方性文具小作坊还在搞同质化竞争。他果断离开舒适区,和朋友一起创业,往高端市场发力,同时和知名IP合作,进一步打开市场。
如今,他公司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数千万元。高峰时期,淘宝天猫平台上排名靠前的文具店铺,几乎都从他的工厂进过爆款单品。
扎根文具行业
在池华君的记忆里,2000年初的文具市场,还是以办公用品为主,学校周边的文具店普遍很小,市场上也没什么品牌的概念,产品良莠不齐,技术差异很大,有些笔头甚至还会掉珠子,价格低廉的文具产品占据着巨大市场。
那时候也没有智能手机,不存在精准的客户数据,销售员大都需要携带沉甸甸的样品包,沿着一条条街道,挨个拜访事业单位周边的文具店、学校旁边的小卖部等潜在客户。
池华君
池华君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客户的场景,他提前一个晚上就写好了要说的话并且背了下来,从产品的款式到卖点介绍,甚至还有语气词,但到了现场他整个人都是懵的,完全接不上话,当然最后产品也没能卖出去。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搞不清楚销售的重点到底是什么。坚持拜访了几十位客户之后,池华君才慢慢意识到,和客户沟通是需要互动的,客户的需求是什么,他怎么看待你的产品,你如何取得他的信任,这些才是最重要的环节。
早期流行简单款式
他慢慢总结了一整套谈客户的心得:先筛选,再沟通,最后伺机而动。
第一步是系统性筛选,考察所有潜在客户的团队实力、资金状况和经营面,同时评估其是否代理了其他文具品牌,近期却表现乏力。前者确保了目标客户具备成熟的渠道网络,后者意味着客户存在引入新品牌弥补销量空缺的内在动机。
第二步是与客户沟通,最开始沟通被拒绝是常态,但池华君的做法是,不推销产品,而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比如客户代理了一个品牌,往年的销售额有200万元,今年只卖了100万元,我们可以明确表示提供利润空间和市场支持帮助客户恢复渠道销量,让客户有动力上我们的产品。”池华君说。
第三步是等待时机,有时候当下没谈成,可以考虑等一等,看看后续是否会有新的变化。他曾经也遇见过谈不拢的情况,但两个月后他发现客户找到了新店要搬迁,他连夜赶过去谈合作,两三个小时就谈成了。“商家调整产品线的时候是最有可能引入新品牌的时机。”他说。
在池华君看来,当销售的产品并非所谓的强势大牌时,最重要的并不是广撒网,而是精准找到那些与自身发展阶段同频,匹配度更高的客户,这样才能达到双赢。
他也靠着这些最简单的方法,一路从销售员做到了区域经理。
离开舒适圈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2010年之后的文具行业逐渐告别了“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的粗放年代,竞争的重心转向产品的书写流畅度、耐用度等基础性能上。
眼看着文具市场日益进化,带来了无数新机会,池华君不再满足于只做销售,他决心向上突破,跳槽到一家品牌公司做品牌总监。
“如果只做销售,核心任务就是想办法把产品卖出去。但操盘品牌,是截然不同的维度,你需要洞察客户需求、主导产品开发、塑造品牌形象、制定渠道政策、打通整个供应链。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队。”池华君解释说。
当时市面上流行的笔类品牌以“晨光”和“真彩”等品牌为主,只是价格偏贵,多在一二线城市流行。但便宜文具的品质在池华君这里又过不了关,于是他根据市场的差异化定位,主做下沉市场,在品质接近的前提下,以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作为成熟品牌的平替选择,逐步推广到三四线城市的商超和文具批发渠道。
不到5年的时间里,池华君就将新品牌的年销售额做到了超1亿元。“某种程度上,也是踩中了时代发展的红利,一方面市场上存在信息差,优质的产品也能把成本控制的很好;另一方面则是国内三四线城市的经济上行带来的消费红利。”池华君说。
到了2018年,池华君发现日本和德国的高端文具在中国市场销量激增,打开了高价文具的认知空间,同时年轻一代也越来越多人开始追求品质、颜值与体验,他意识到新的机会再次摆到了眼前。
他和现在合伙人一拍即合,开始创业。合伙人提供工厂与产能,他则凭借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负责整体战略与市场操盘。
工厂
那是整个文具市场消费升级的黄金年代,手账文化兴起,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实用功能,胶带、贴纸、彩色笔等手帐周边产品陆续爆发,文具与文创的边界开始模糊。
池华君找准时机,推出了一整套莫兰迪色的彩色笔,很快就在市场上卖爆了。当时很多只代理海外进口品牌的经销商都来找他进货,一两年的时间里,单品卖出了1000多万只。
手账火了之后,彩色笔开始流行
然而好景不长,2020年疫情暴发加速了电商和直播电商的普及,线上渠道一跃成为文具销售的主战场,线下实体渠道则频频受挫。
池华君最直观的感受是,“产品价格混乱,经常有代理商找我投诉”,原有的盈利模式与渠道价值受到了严峻挑战。
他感到纠结又迷茫,但他知道电商一定是有未来的,电商的出货量与工厂的规模也更匹配。于是做了十几年线下渠道的他,下定决心,调转方向,开了1688店铺,专门推出适合电商渠道销售的文具,给天猫店、淘宝店供货。
适应变化
2020年,传统的文具批发市场和文具店因防疫管控频频关店,线上渠道成为当时最稳定、安全的选择,池华君也因为转型及时,迎来了新的机遇。
他的工厂因为同时具有设计和生产的能力,成为很多线上店铺的首要选择。高峰时期,淘宝天猫平台上排名靠前的文具店铺,几乎都从他的工厂进过爆款单品。疫情期间,他曾推出一款笔型点点胶用于小学生手工涂胶,单品在单个平台卖出了100万单。
点胶笔
然而文具行业日新月异。疫情后期,直播电商迅速崛起,平台“比价机制”日益普及,线上战场迅速陷入恶性价格战的泥潭。
“比如一支正常零售价3元的笔,在电商渠道为了引流,能够被压到1.8元,甚至是1.5元,有些直播间甚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为了压低成本,很多人开始以次充好,文具的整体品质急剧下滑,很多时候照片看起来一模一样,但消费者拿到手的实物差别非常明显,甚至很多都是不合格产品,达不到国家质检标准。”池华君告诉我们。
现在市场上开始流行各种设计款
池华君不愿意参与价格战,而是选择了入驻1688超级工厂,坚持走品质路线,并且保证每个月推出三、四款新品,同时将渠道重心转移到了跨境出海和网红深度合作上。
“海外客户对品质要求高,对价格的接受程度也高。而且他们在意的无非三点,开发新品的能力、服务能力和履约能力,这些都是我们本身就具备的,所以当我们把店铺的设计加上英文介绍,再根据亚马逊等海外电商平台上的流行方向修改产品设计、包装与认证之后,很容易就能吸引到海外卖家找我们下订单,逐步形成适合跨境客户的新产品线。”池华君说。
除此之外,池华君也改变了国内的经营模式,选择和网红达人合作,根据达人的需求,提供更深入的产品定制开发生产以及店铺的运营,后台发货,售后维护等全方位的团队合作。目前他已经和不少头部网红达成了合作,达人带货也成了公司出货的主要渠道之一。
如今,他公司的年销售额已达数千万元。最近,池华君一边在和新的达人团队谈合作,一边也在海外跨境平台上开新的店铺,试图寻找更多的增长空间。
过去二十年时间里,他眼看着中国文具市场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草莽阶段,过渡到渠道为王的流量导向,如今又到了为用户创造价值的新阶段,行业的竞争维度也从单一的价格、渠道扩展至产品创新、品牌文化和供应链效率的综合较量。
对他来说,时代永远在变,只有不断适应变化,才能真正穿越周期,赢得下一个十年。
上一篇:蚂蚁集团28亿港元收购获批 蚂蚁集团收购first 蚂蚁集团被收购
下一篇:再创纪录!年内南向资金净买入超1.1万亿港元,机构:Q4港股科技互联网龙头有望重拾相对优势 南向资金净买入额超200亿港元 南向资金大幅净买入62.26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