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000063.SZ),正迎来价值重估。
2024年至今:
A股中兴通讯区间最大涨幅158.93%,港股中兴通讯区间最大涨幅229.43%。
至10月10日收盘,中兴通讯总市值达到2385亿元,创出历史新高。
中兴通讯这波市值增长的核心逻辑,是AI。
中兴通讯在AI赛道的布局,越来越全面。
从上游的AI算力基建,延伸到下游的应用端。公司的超级智能体拿下“全球第一”。
9月26日,中兴通讯在官网发布消息,在Hugging Face平台上发布的 GAIA 评测基准最新榜单中,中兴通讯开源的“Co-Sight超级智能体2.0”再次以84.39%的综合成绩位列全球第一,成为拿下该榜榜首的中国超级智能体。
10月9日、10日,中兴通讯分别大涨9.51%、4.04%。
所谓AI智能体(AI Agent),是在特定环境中能够自主感知、思考和行动的一种高级的人工智能系统。
中兴通讯这个“全球第一”含金量如何?
该评比由Meta、Hugging Face等全球顶级玩家联合发布评估通用AI智能体综合能力的权威基准,结果可复现、可审计,已被多家顶尖机构与国际会议广泛引用。
中兴通讯的胜出,标志着其在AI智能体这一前沿领域,已经具备了与世界顶尖水平同台竞技乃至领先的实力。
此外,公司从过去擅长的硬件制造和网络建设,向AI应用端发展,有了更多可能性。
当前,中兴通讯在AI赛道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公司的算力芯片成功打入国内头部互联网企业供应链。
据投资快报获取的最新券商研究数据,2025年公司算力芯片进入三家头部互联网企业测试验证收尾阶段:字节跳动已完成定制化验证;阿里云处于深度协同阶段;腾讯云正进行兼容性测试。
公司面向消费者的终端业务也实现AI升级。中兴通讯在终端领域推进“AI for All”战略,其AI手机个人智能体与家庭场景解决方案已进入运营商定制机测试环节,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量产搭载。
中兴通讯在AI赛道的核心竞争力,源于算力全栈自主设计能力。
中兴通讯坚持底层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自研芯片筑深护城河。公司自1996年开始芯片研发,子公司中兴微作为国内仅有的两家具备GPU、CPU、DPU、Scale up/out交换芯片全品类设计能力的企业之一,与母公司的交换机、服务器设计能力形成深度协同,可提供全供应链自主可控的算力服务器及超节点解决方案。
目前,公司已推出“珠峰”系列CPU和“定海”DPU芯片,前者于2024年中标中国移动PC服务器集采项目;后者卡位继CPU和GPU之后的第三大核心基础性算力芯片。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中兴通讯业绩仍承压。
2024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9.66%。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1.77%。
原因在于公司占比最大的“运营商网络”业务(目前占公司营收49%),目前市场整体饱和。
去年,中兴通讯“运营商网络”业务收入703.27亿元,同比减少15.02%;今年上半年,这块业务收入又下滑5.99%。
2021年后,随着国内5G网络逐步建设完成,运营商相关投资下滑。因此,中兴通讯“运营商网络”业务下滑在所难免。
这也是中兴通讯,近年要发力AI,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根本原因。
中兴通讯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为其未来发展奠定了“厚积薄发”的潜力。
从2022年至2024年,再到今年上半年,其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始终保持在17%以上。
这种策略彰显了公司对长期主义的坚持,也巩固了其作为科技巨头的核心竞争力根基。
当然,研发投入的增长,同时也是摊薄公司利润的重要原因之一。
科技领域讲究慢工出细活,研发成果的转化往往需要时间。以中兴通讯的“老对手”华为为例,其在2019年和2020年研发费用大幅攀升期间,盈利能力却并未同期显著提升。
目前可见的是,中兴通讯在前沿技术领域已实现多点布局并取得突破。假以时日,其业绩收获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