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彭新
存储芯片业,风云多变。
10月9日,有投资者收到东方财富证券通知称,当日起,账户持有的佰维存储(688525.SH)的两融折算率由0.50调整为0.00,原因是该公司的静态市盈率超过300倍。
所谓两融折算率,是指股票可用作融资融券保证金的比例,当折算率降为0时,意味着投资者无法再以该股票作为抵押融资。诸多机构同期亦公告表示,依据交易所规则,将市盈率超300倍或为负的A股股票折算率统一调整为0,其中也包括佰维存储。
这一事件引发投资者关注后,10月10日,佰维存储股价开盘跳水,至当日A股收盘,股价报96.50元,跌9.59%。近三个月以来,佰维存储股价涨幅达61.96%,并创下历史新高。同期,A股存储芯片概念股反复活跃,香农芯创(300475.SZ)、江波龙(301308.SZ)、兆易创新(603986.SH)股价创新高,通富微电(002156.SZ)、深科技(000021.SZ)、德明利(001309.SZ)等涨势明显。
另一方面,过去半年,全球存储芯片价格也是“涨声一片”。
CFM闪存市场发布的《2025年四季度存储市场展望》显示,预计四季度,企业级SSD(eSSD)价格涨幅将达到10%以上,DDR5 RDIMM价格涨幅约10%~15%。另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9月29日发布的数据,DRAM(DDR4 8Gb)的平均现货价格上月达到5.868美元,创年内高位;较一季度1美元低位上涨约4.9倍,至约5.87美元。集邦咨询进一步指出,主流DRAM(DDR5 16Gb)的平均现货价格达6.927美元,较年初的4.70美元上涨40%以上,正逼近2018年半导体景气高峰期的7.19~8.19美元区间。在供应趋紧背景下,多类DRAM产品预计四季度仍将继续涨价。
超级周期引爆
近一个月,存储涨价消息更为密集,现货价格快速上行。资本市场亦直接反馈,多家厂商股价持续刷新阶段高位。美光与西部数据等存储股显著走强。
Yole Group最新《2025年存储行业现状报告》显示,全球存储收入2024年达1700亿美元,2025年有望再增18%至2000亿美元。AI手机、AIPC、AI服务器成为拉动需求的三大主要动力,其中AI服务器最受瞩目:大模型训练/推理对内存带宽需求暴涨,eSSD、服务器DRAM与HBM(高带宽内存)构成“标配”。尤其是HBM,以3D堆叠带来远超传统内存的带宽,成为本轮周期的“锚”。
HBM供不应求的市况从头部厂商的对外披露可见端倪。美光首席商务官Sumit Sadana在股东会上表示,该公司2025年HBM产能已售罄,并正与客户就2026年供应展开谈判。
10月1日,OpenAI宣布,韩国两大存储厂商三星电子、SK海力士将共同参与OpenAI的“星际之门”计划。其中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计划扩大先进存储芯片产能,目标实现每月90万片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晶圆产能,为OpenAI的AI模型提供数据存储支持。
对于该合作,三星电子称,公司计划支持正在进行星际之门项目的OpenAI,以便其能够顺利获得高性能、低功耗的内存。SK海力士则称,将作为HBM供应合作伙伴参与了星际之门项目。
随着该合作的宣布,以及近期持续的AI相关利好,10月10日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股价双双创下历史新高,SK海力士股价当日一度大涨超过11%,三星电子涨幅也超过6%。
值得注意的是,除HBM外,由“三大存储厂”主导的DRAM与NAND业务亦迎来强劲周期,供应趋紧抬升价格预期,传统存储同样出现是否迎来超级周期的讨论。
不一样的周期
过去二十年,存储景气与消费电子出货量高度绑定,呈现典型“3~5年”的“库存—扩产—过剩—下行”强周期属性。AI的崛起改变了游戏规则:大模型训练/推理对带宽的需求成为瓶颈,带宽而非容量正决定系统性能。英伟达多次强调,难点在于如何足够快地“喂数据”;这直接推高了对HBM的持续需求。
驱动力也从分散的消费端转向集中度更高、确定性更强的企业级资本开支。微软、谷歌、Meta及新晋AI公司掀起的“算力军备竞赛”提供了更强的订单刚性。因此,市场普遍认为,本轮并非简单的库存修复,而是由技术范式转移驱动的多年度结构性增长。
同时,产能正向计算卡/服务器等高附加值方向倾斜,DDR4等传统品类的供给被边缘化,而PC、部分工业设备仍有稳定需求,短期供需出现结构性失衡,推动价格上行。摩根士丹利在2025年10月6日发布的研报称,传统存储的繁荣期强于预期且可能更持久,涨价信号明确,紧张态势预计将持续至2026年,其影响正传导至DDR4、DDR3、NOR Flash等旧款产品。
风口上的挑战机遇
全球“超级周期”同样驱动中国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在于,全球性的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为国产存储芯片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导入窗口。出于供应链安全与成本控制的双重考量,目前,国内终端厂商正加速对长江存储的NAND芯片和长鑫存储的DRAM芯片的验证与采购。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迅速。长鑫存储已明确踏上A股科创板的IPO征程,证监会官网披露最新信息显示,长鑫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正式发布IPO辅导工作完成报告。其若成功上市,无疑将成为国产存储芯片领域有一大重要事件,募集的巨额资金将为其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提供强大动力,并有望带动整个国产存储产业链价值重估。
然而,挑战同样严峻。在本轮周期的价值皇冠——HBM,中国厂商与SK海力士、三星等国际巨头存在明显的技术代差。
目前,HBM制造不仅依赖于先进的DRAM堆叠技术,更与台积电的CoWoS等先进封装工艺深度绑定。在地缘政治与技术封锁背景下,中国企业想要在短期内突破HBM产业链的全部环节,难度极大。
对应到A股投资环节,存储芯片领域的投资逻辑正从单一厂商扩展至全链条:中下游方面,内存主控与模组厂(如佰维存储、江波龙)对涨价与紧缺最为敏感;设计/制造端,A股龙头兆易创新等的盈利能力有望随景气度修复。上游设备与材料的相关公司确定性更强,无论本土存储的最终份额如何,扩产与国产化率提升将直接转化为设备与材料需求。北方华创(002371.SZ)、中微公司(688012.SH)等国产设备龙头有望受益于本轮替代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