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郭鹏
新大正(002968.SZ)又一次开启了收并购。9月28日,新大正发布《新大正物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的公告。
公告显示,新大正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TS Capital Facility Management Holding Company Limited、北京信润恒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8家企业,收购其持有的嘉信立恒设施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信立恒”)部分股权。新大正总计将收购嘉信立恒75.1521%股权,并拟向不超过 35 名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截至预案签署日,嘉信立恒的审计和评估工作尚未完成,其评估值及交易价格尚未确定。交易价格将会在重组报告书中予以披露。
此前9月15日,新大正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停牌公告,停牌公告发布前两个交易日,9月11日和9月12日,新大正股票连续2天涨停。
对此,新大正发布公告表示,在剔除大盘因素和同行业板块因素影响后,公司股价在本次交易停牌前 20 个交易日内累计涨幅未超过 20%,不存在异常波动情况。
9月28日,新大正发布关于本次交易停牌前一个交易日前十大股东和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持股情况的公告。
时代周报记者对比该公告与新大正2025年半年报发现,新大正9月28日公布的前十大股东相比于2025年半年报数据,新出现的股东名字为刘佩诗,持股数量为157.72万股,持股比例为0.7%。
扩充业务类型
若此次收购成功,新大正或可扩充业务范围,进入综合设施管理(IFM)业务领域。
新大正成立于1998年,是重庆最早成立的物业管理公司之一,也是一家独立第三方物业服务企业。公司2019年上市,是第二支登陆A股的物业管理企业。
新大正主要为各类城市公共建筑提供物业服务,专注于智慧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设施管理,为政府机关、高校、医院、机场、地铁、高速公路等公共机构与设施提供后勤一体化服务。
嘉信立恒主营业务为国际综合设施管理,主要服务于各类工商业客户,其核心业务聚焦于驻场综合设施管理、绿色能源管理、大型活动安保,是综合设施管理领域企业。
嘉信立恒的综合设施管理服务覆盖网络由上海总部辐射全国,服务网络覆盖包括香港在内的32个省级区域200多个城市。
公告表示,新大正聚焦城市公建物业,传统业务受公共建筑新建项目增速放缓、 客户非核心支出管控加强等影响,亟需切入高增长综合设施管理赛道实现业务结构优化。通过收购嘉信立恒,新大正可以快速切入综合设施管理高增长赛道,摆脱传统业务增长瓶颈,加快实现业务转型。
此外,新大正目前的客户也是综合设施管理业务的服务对象。收购嘉信立恒可以补强新大正的专业能力,帮助新大正在现有客户中挖掘综合设施管理业务,构建新业务基础,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收购嘉信立恒还能帮助新大正进入全国市场。公告表示,收购后,新大正进一步拓展业务辐射范围,显著提升在华东长三角区域、华北环渤海湾区域、华南大湾区区域和华西成渝经济带的业务比重,进一步推动全国化战略的落地。
针对嘉信立恒可以为新大正在哪些方面提供帮助,时代周报记者致电新大正投资者联络部门并发送采访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
收购后,新大正或能扭转业绩颓势。
近年来,新大正净利润连续下降。据其财报,2023年、2024年新大正营收分别为31.27亿元、33.8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0亿元、1.14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3.83%、28.95%。今年上半年,新大正业绩继续下降,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5.03亿元、0.71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2.88%、12.96%。
而嘉信立恒业绩一直保持增长。公告显示,2023年、2024年嘉信立恒营收分别为29.04亿元、30.3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16亿元、1.26亿元。今年1-8月,嘉信立恒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20.75亿元、0.85亿元。
以2023年和2024年业绩数据为参考,嘉信立恒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是同期新大正营收和净利润的92.87%、72.5%和89.61%、110.53%。
上市后多次进行收并购
自2019年上市以后,新大正在资本市场上发起多次并购。
2020年10月,新大正变更上市募投项目“停车场改造及投资建设”募集资金用途,改为花费9700万元,收购四川民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兴物业”)100%股权。
据新大正公告显示,民兴物业是一家深耕四川区域近20年的物业管理企业。民兴物业以国企总部办公楼、政府行政办公楼、综合写字楼的专业物业管理为核心业务,延伸至商业银行各支行及营业网点、大型商场、三级甲等医院、别墅、电梯公寓及多层住宅等。收购将为新大正带来较大的业绩提升,实现内生、外延的同步增长。
2021年,新大正完成收购民兴物业。当年,民兴物业营收约为3亿元,新大正营收则为20.88亿元,同比增长58.40%。新大正在2021年业绩预告显示,并购和合资合作带来收入增长。
2022年,新大正总计开启3笔收并购。新大正收购重庆山清停车场管理有限公司、四川和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借助两笔收购,新大正分别实现补充城市服务版块业务和加快拓展市政环卫业务市场的目标。此外,新大正还收购了重庆保税港区港佳综合服务有限公司40%股权。
2023年,新大正继续进行收并购。据其2023年财报,新大正收购5家企业全部股权或部分股权,总计花费0.77亿元。2024年12月,新大正收购贵阳市大正慧能智慧城市运营服务有限公司49%的股权,价格为211.17万元。
在此期间,新大正项目数量持续保持增长。据其财报,2020年-2023年,新大正项目数量分别为369个、477个、513个、594个。
随着不断收购,新大正商誉不断增加。据其财报,截至到2025年6月底,新大正商誉为1.28亿元。而在2019年年底,新大正商誉为0元。
近几年,新大正物业管理服务毛利率逐步下降。据其财报,2021年-2022年,其物业管理服务毛利率分别为18.65%、16.14%,分别同比减少2.73%、2.51%。
而自2023年开始,虽然新大正营收保持增长,但净利润逐步下滑。新大正2023年业绩预告表示,其净利润下降原因包括公司主要客户群体存在预算缩减的情形,同时部分地区推行最低价招标政策,使得新市场拓展及存量项目续签都出现价格下降的情况,挤压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公司重点客户航空物业客户持续压减费用,导致航空业态经营继续呈现亏损状态等因素。
客户预算缩减,新大正物业管理服务业务毛利率进一步降低。据其财报,2023年、2024年,新大正物业管理服务毛利率分别为12.77%、11.63%,分别同比减少3.36%、1.15%。
新大正扩张还带来了应收账款增高的挑战。据其财报,2019年,新大正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规模为1.39亿元,占营收比例为13.18%。此后,新大正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规模连续上涨。2024年,其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规模增至7.66亿元,占营收比例为22.62%。截至到今年上半年,新大正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规模为9.05亿元。
针对商誉、应收账款等是否具有减值风险,以及新大正如何应对等问题,时代周报记者致电新大正投资者联络部门并发送采访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