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何咏诗
朋友们,最近有没有发现,全球市场就像开了闸的洪水,钱哗啦啦地往外涌?
黄金冲上3645美元/盎司,美股、A股、大宗商品轮番暴涨,连隔壁老王都开始问该买点啥了。但这波行情背后,可不是简单的经济好转,而是一场由大国博弈和政治力量驱动的全球性流动性泡沫。
俗话说“乱世买黄金”,黄金一异动,世界必有大事。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拆解一下:钱到底往哪儿流?普通人该怎么抓住机会,避开坑?
全球放水:放水不是经济账,是政治账。
眼下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疯狂撒钱,美联储终于降息了,特朗普逼宫成功,明年可能降得更猛;欧洲债券收益率飙升,东方大国则悄悄上马超级工程,专项债规模扩张。
表面看是刺激经济,但深层次原因是大国博弈和安全诉求。举个例子,特朗普前不久宴请科技巨头,扎克伯格认捐6000亿,谷歌投2500亿,微软每年800亿,苹果6000亿,这哪是市场行为?分明是有形之手在导演一场资本扩张大戏。
为什么79岁的特朗普非要动摇美联储独立性来降息?一是为大国博弈做准备,二是推动制造业回流。
同样,东方大国的基建工程也不是单纯为了GDP,而是战略安全下的未雨绸缪。
这一轮放水规模会远超以往,因为它不服从经济周期,而是政治周期在主导。流动性泡沫的深度和广度,可能持续数年,资产价格会被推到意想不到的高度。但记住,水放多了,必然有风险,泡沫吹得越大,破裂时越惨烈。
东大动向:强国体系吃肉,民生体系喝汤
东方大国的动向也很明确:资源向“强国体系”倾斜,包括硬科技、战略新兴产业、高端装备等。半年前还说不再走基建老路,现在超级工程重新启动,专项债扩张,核心目标是对标西方科技巨头,打造一场“科技牛市”。资本市场过去只是调节情绪的工具,但现在被赋予了新使命——为国运之争输血。
《财经》杂志说得很直白:我们需要一个科技牛市来为东方大国的一流科技企业输血。
为什么?因为科技行业没法靠银行融资,必须靠资本市场。所以你会发现,芯片、人工智能等板块涨得最凶,而民生相关的行业却感受不到温度。GDP数据上半年5.3%,但你的体感可能只有2%,因为增长引擎在强国体系,不在日常消费。
流动性流向哪里,哪里就有财富机会。当前的水,主要灌向大国博弈相关的领域,而不是菜市场或小店铺。
泡沫逻辑:接住水的人吃肉,接不住的挨打
这轮泡沫的逻辑核心就一句话:财富是流动性的进入和退出。钱涌进来,资产涨价;钱撤出去,财富缩水。
现在关键问题是,水会流到哪?答案是有形之手引导的方向——比如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十大城市,以及强国体系下的硬科技赛道。
那普通人具体该咋办?记住两条实战心法:一是盯住政策风向标,比如国家重点规划的“两重”(重大战略项目和新型基础设施)领域,资金往往会优先灌溉这些地方;二是用“卫星策略”参与,用核心资金做稳健配置,再拿出一小部分“闲钱”搏击强国主线,比如通过相关主题的ETF参与,避免押注单一个股的高风险。
具体怎么操作?首先,认清两个体系:强国体系(大国博弈相关)和民生体系(日常生活相关)。当前资金重点流向强国体系,所以资本市场里芯片、AI股票火得发烫。但泡沫一定有风险,随时可能掉头。
全球大放水是场财富洗牌,政治博弈是底层逻辑。
水往强国体系流,普通人要跟着趋势走,但别忘了几件事:别All in单一资产,保持股债均衡;别信“这次不一样”的鬼话,泡沫终会破;最后,提升认知比盲目跟风更重要。毕竟,机会只留给看懂规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