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视觉中国
对于一个在中国市场已站稳脚跟的品牌商家而言,东南亚市场一直是个充满吸引力但又挑战颇多的存在。
一方面,是极具诱惑的增长数据:
东南亚电商经济正以1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狂飙,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4100亿美元。庞大的人口基数、年轻的消费群体和飙升的购买力,共同支撑了这里的高速发展。
但另一方面,是复杂的落地执行。
商家不仅要面对多语言翻译、本地化运营、复杂的跨境物流,还要面对高昂的营销成本,和难以处理的售后退货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出海的“隐形成本”,令许多商家望而却步。
当出海电商的叙事从“铺货为王”转向“品牌深耕”,旧地图已无法指引新航路。这些难题,成了许多国内品牌商家不敢出海的心魔。
东南亚本土电商平台Lazada盯上了这一矛盾。
虎嗅从Lazada获悉,作为品牌战略的升级,Lazada在今年双11之前,已与天猫进行系统打通,为天猫品牌0门槛增加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5个海外市场。
该项目被命名为“一键轻出海”,即让商家出海东南亚0门槛、0运营、0退款。当订单产生的时候,天猫商家只要发货到国内中转仓,Lazada将负责后续的跨境运输和售后,全程无需注册、无需组建海外团队。
据悉,此项目在内部的优先级很高。
Lazada总裁千城称,一键轻出海”背后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内部协同:天猫小二会深度参与到项目中,挑选最合适的、最优质的品牌商家进入该项目;另一个是系统打通:通过两个平台的系统对接和AI能力,天猫商家在Lazada上将获得一个“双胞胎”店铺。
“我们把出海的门槛打到了最低”,千城说,“‘一键轻出海’是一个起点,不是终点。很多品牌不是不愿意出海,而是第一步的门槛太高了,我们来把第一步的成本降低。如果品牌发现东南亚市场确实适合他们,那么可以启动更深入的运营,我们也会全程支持。”
东南亚需要天猫品牌,Lazada是第一站
Lazada选择此时和天猫大力做系统打通,源于对一组关键数据的洞察。
首先,市场空间巨大。
据千城透露,东南亚电商市场规模已达万亿人民币级别,其中电商平台规模约1200多亿美元。更关键的变量在于,这片拥有7亿人口的土地上,正涌现出1.5亿具备品质消费需求的中产人群。
其次,巨大的品牌电商渗透差。
这1.5亿中产的消费力并未被充分线上化。数据显示,品牌商品在东南亚电商GMV中的渗透率仅为10%至30%,而在中国市场,这一数字已经超过50%。
如果熟悉淘宝天猫的崛起之路,可以看到这个时机的价值。
当下的东南亚,恰如当年阿里敏锐捕捉到消费升级趋势、全力发展商城业务的前夜。人口红利、消费升级、品牌需求线上化程度低,这三个要素叠加,构成了一个不容错过的战略机遇窗口。
巨大的市场蛋糕引来无数玩家,为什么Lazada认为自己能切下最肥美的一块?
答案藏在它过去十年的发展轨迹里。
Lazada的底气首先来自于“跑得早”。
成立于2012年的Lazada从第一天起就是一支深耕东南亚的国际化本地团队。2018年,Lazada率先在东南亚推出了商城业务(LazMall)。
“这一点,Lazada和其他东南亚电商平台都不一样,”千城强调。“我们是最早把品牌化作为一个核心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的平台。”
这种先发优势为Lazada沉淀了两大核心资产:
首先,是品牌运营的know-how与团队。
多年的实践,让Lazada的团队被打磨得非常了解如何在线上做品牌生意,从商务洽谈到运营赋能,再到产品工具的开发,积累了一整套服务品牌而非中小商家的经验。
另一大资产,是消费者端的品牌心智。
通过多年的投入,Lazada在消费者心中已经建立起“品质服务”的认知,客单价在东南亚各平台中也是最高的。这为其承接天猫的品质品牌打下了坚实的用户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Lazada过去的跨境项目`LazGlobal`,虽然初衷是补充东南亚市场的商品丰富度,但客观上为今天的“一键轻出海”打通了物流履约的链路,成为重要的前置条件。
AI让“轻出海”真正“轻”起来
如果说本地化认知和品牌心智是Lazada的护城河,那么AI则是“一键轻出海”得以运转的发动机。
在Lazada的构想中,AI并非炫技,而是串起服务和体验全链路的核心工具。
“AI在Lazada是围绕品牌战略去服务品牌、服务消费者的。”千城解释道。
Lazada的AI应用逻辑很清晰:
首先,解决沟通壁垒:通过`LazzieChat`等AI导购助手,将平台与消费者的沟通从单向广播升级为双向互动。品牌甚至可以上线自己的AI agent(人工智能代理),让AI用专业的品牌知识库直接服务消费者,提升转化与信任。 此外,降低运营成本:商家最头疼的语言问题,通过AI翻译、AI图生图(修改主图文案)等技术得到解决。AI还能自动生成商品详情页的智能问答,让一个中国团队运营的店铺,看起来就像一个地道的“本地品牌”。 另外,简化客服压力:通过AI赋能,Lazada承诺为用户提供“只跑一次”的客服解决方案,目标是在80%的场景下一次性解决用户问题。
“对商家来说,这次是最轻量级在东南亚获得自己自主运营权店铺的商业机会。”千城如此定义“一键轻出海”的核心竞争力。而AI,正是实现这种“轻”的关键所在。
在传统的跨境生意中,商家面临选品、履约、语言、营销等多重门槛,成本高昂。Lazada的解决方案,核心在于通过“系统级打通”和“组织协同”,将这一切化繁为简。
为解决开店运营复杂的痛点,商家在天猫的店铺,可以被完整“镜像”到Lazada,生成一个商品、库存、营销实时同步的“双胞胎”店铺,无需二次操作。
为克服物流履约繁琐的问题,商家只需将订单商品发到国内指定仓,后续的国际物流、清关、派送、逆向退货全部由Lazada平台承包。
为避免市场信息不对称,Lazada会预先分析东南亚各市场的品类机会,识别出“自带流量的知名品牌”的蓝海市场,避免新进入者与本地品牌恶性竞争。
为防止流量与营销昂贵,从LazMall的专属频道,到搜索推荐的流量倾斜,再到双11等大促的专属会场和营销IP,Lazada试图用站内外资源进行扶持。
这一模式已得到了一些市场的验证。
比如天猫骨传导耳机的第一品牌韶音,它在东南亚的爆发并不是偶然。
东南亚消费者对运动、户外、健身类电子产品的热情,甚至比国内还要高,而韶音的产品正好踩中了这个趋势。
它最早是用跨境小包直邮的方式试水,没建海外仓、也没本地团队,就是轻量起步。但因为产品力强、需求匹配,很快就在Lazada跑出了爆款。有了确定性的销量之后,它立刻转向本地备货,现在90%以上的订单都是本地履约,配送更快、体验更好、转化也更高。从“跨境试水”到“本地深耕”,韶音只用了几年时间,就完成了在东南亚最理想的品牌出海路径。
“这恰恰验证了我们的判断,“千城说,”跨境真正的机会,就在于先用最低成本验证市场,再根据反馈快速本地化。“
而“一键轻出海”就是把韶音走过的这条路,产品化、规模化、普惠化——让每一个有潜力的天猫品牌,都不用从零开始摸索,而是站在已经跑通的模式上,直接起飞。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国内美妆top品牌卡姿兰的东南亚出海路径。
他们看到东南亚市场闷热潮湿、非常脱妆的特点,判断持妆是东南亚美妆产品的重要的需求。
因此,他们针对东南亚强脱妆特性,和对女性消费群体偏好的了解,协助品牌研发适配本土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成功打造爆款黑磁散粉。
”品牌针对区域消费者的诉求做定制研发,是我们非常希望看到的和品牌合作的终局。“千城说。希望通过Lazada“一键轻出海”这个通道,不仅能够卖货,更能在东南亚真正扎根、建立品牌心智、服务本地消费者。
可以看出,Lazada正在聚焦于自身最具优势的“品质商城”方向,做深做透。通过与天猫的系统级绑定,它试图解决东南亚高品质供给不足的根本问题,用增量供给吃下增量市场。
这并非一条坦途,如何平衡国际品牌在全球的定价体系、如何让更多非标品类也能“轻”起来,都是未来的挑战。但Lazada已经明确了自己的方向:不再满足于做一个让货品流通的渠道,而是要成为一个让品牌生根发芽的生态。对于习惯了在天猫精耕细作的品牌商家而言,这或许是迄今为止,离东南亚市场最近的一次。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85559.html?f=wyxw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