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可控核聚变概念盘初拉升,截至午间收盘,成分股常辅股份(871396)上涨10.86%,合锻智能(603011.SH)涨停,上海电气(601727.SH)上涨6.20%,高澜股份(300499.SZ)上涨5.18%。
消息面上,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在工博会上宣布建设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四号(HL-4)”,这是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首次公开亮相,展示其技术路线及业务布局。按照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的核能发展一般规律,该公司瞄准2050年聚变能源商用目标,在上海、成都两地联动研发。
装置升级激发行业关注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是中核集团直属二级单位,是推进中国聚变工程化、商业化的创新主体。此次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首次公开亮相。
据了解,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走的是磁约束技术路线,这条技术路线也分多个赛道,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走的是一条近年来兴起的新赛道——采用高温超导材料的紧凑型磁约束聚变。
在“中国环流四号(HL-4)”之前,“中国环流三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磁约束先进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自2020年12月建成并实现首次等离子体放电以来,多次刷新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纪录,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先进成果。
相比“中国环流三号”装置,“中国环流四号(HL - 4)”在技术上有了进一步升级和优化。它借助高温超导材料的特性,有望在聚变反应的稳定性、能量输出效率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选择这条新赛道并非偶然。高温超导材料的紧凑型磁约束聚变路线,具有装置体积相对较小、建设成本可能降低、运行灵活性较高等优势,这不仅符合当前科技发展追求高效、集约的趋势,也为未来聚变能源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更具可行性的路径。
从行业影响来看,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的此次亮相和技术路线选择引发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众多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始重新审视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发展方向,一些原本在其他技术路线上的团队也开始考虑向高温超导材料的紧凑型磁约束聚变方向倾斜资源。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的首次亮相增强了市场对可控核聚变技术商业化的信心,行业报告的利好数据进一步验证了板块增长潜力。
上市公司直接受益
在资本市场方面,可控核聚变概念股盘初拉升,充分显示了投资者对该领域未来发展的乐观预期。随着“中国环流四号(HL - 4)”建设消息的公布,市场对可控核聚变商业化的进程有了更清晰的想象空间,这将吸引更多资金流入相关产业,推动整个可控核聚变产业链的发展,包括超导材料研发、装置制造、配套设备生产等多个环节。
其中,“中国环流四号(HL-4)”装置约40%的成本用于高温超导带材及磁体,外界估算仅“中国环流四号(HL-4)”的建设成本就将超过百亿元,这意味着对高温超导材料的需求量巨大,将直接推动超导材料研发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可直接受益的上市公司包括:西部超导(688122.SH)、永鼎股份(600105.SH)、联创光电(600363.SH)、百利电气(600468.SH)、安泰科技(000969.SZ)。
作为一个大型的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四号(HL - 4)”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装置制造企业参与。例如,中国核建作为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HH-70)主机系统供应商,已承接“中国环流四号(HL-4)”主机结构件订单。其建设对装置的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要求极高,这将促使装置制造企业不断提升制造工艺和技术水平,如高精度的加工工艺、复杂结构件的制造技术等,以确保装置的质量和性能,同时也将推动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完善。
在装置方面可直接受益的上市公司包括:永鼎股份(600105.SH)、国光电气(688776.SH)、合锻智能(603011.SH)、东方电气(600875.SH)、中国能建(601868.SH)、雪人股份(002639.SZ)。
“中国环流四号(HL - 4)”装置约20%的成本用于电源、加热、诊断等系统,这些配套设备的需求将随着“中国环流四号(HL-4)”的建设而大幅增加,为相关生产企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可直接受益的上市公司包括:王子新材(002735.SZ)、景业智能(688290.SH)、上海电气(601727.SH)。
上一篇:巨力索具:主业不动摇,磨砺“创新索” 巨力索具研发 巨力索具集团产品
下一篇:等了20年IPO终落地!奇瑞港股上市首日收涨近4%,市值超1800亿港元 等了20年才实现的愿望 等了20年完整版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