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饱和式投入”与开放生态,阿里正在全力打造通往ASI(超越人工智能)时代的超级AI云。
9月24日起,一年一度的云栖大会在杭州举办。开幕第一天,阿里云就为观众和市场带来了接连不断的惊喜:发布七款大模型技术产品,扩建全球基础设施,与英伟达联合推动具身智能应用落地……阿里巴巴集团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还强调,阿里会在今年2月宣布的未来三年投资3800亿元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投入。
资本市场迅速做出反应。当天,阿里巴巴港股(9988.HK)盘中持续拉升,全日涨9.16%收于每股174.00港元,总市值3.32万亿港元;美股(BABA.N)盘前涨超8%。
透过今年格外火爆的云栖大会,可以看出,阿里的AI战略已经变得更加清晰,也更为激进:作为“全栈AI服务商”,阿里正在携手众多合作伙伴,共同构建一个从底层芯片到上层模型应用的完整生态。
加速上新,增强全栈式服务
在当天的主题演讲中,吴泳铭描绘了一幅宏大的AI愿景。
吴泳铭认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已是确定性事件,但这只是起点,终极目标是发展出能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ASI)。从第一阶段“智能涌现”、现在所处的第二阶段“自主行动”到未来的第三阶段“自我迭代”,AI最终将超越人类。
吴泳铭还指出,大模型将是下一代的操作系统,将允许任何人用自然语言,创造无限多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超级AI云是下一代的计算机。新的AI计算范式将需要更稠密的算力、更高效的网络、更大的集群规模。
根据远期规划,为了迎接ASI时代的到来,对比被视为GenAI(生成式AI)元年的2022年,到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今年2月,吴泳铭曾宣布,未来三年,阿里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的总和。在今年5月的阿里内部信中,吴泳铭又提出了“饱和式投入”一词。
或许也是因为有了更大的目标,近一年来,阿里的AI模型上新速度十分惊人。目前,阿里通义系列已累计发布了300多款模型,今天更是一口气发布了7个模型更新,其中包括阿里通义旗舰模型Qwen3-Max。
Qwen3-Max是通义千问家族中最大、最强的基础模型,模型预训练数据量达36T tokens,总参数超过万亿,包括指令(Instruct)和推理(Thinking)两大版本。据介绍,该模型的性能超过GPT-5、Claude Opus 4等,预览版已在Chatbot Arena排行榜上位列第三。
阿里云方面表示,由于自然数据的数量有限,当前有部分学者认为预训练的Scaling Law即将逼近上限,而Qwen3-Max的性能突破显示,继续增大数据、模型参数,依然能锻造出更强的模型,给予了大家更多的信心。
阿里云首席技术官周靖人在接受澎湃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看来,整个AI行业中各家模型的能力提升速度没有任何减缓的迹象,因此,全球的投资速度也在加快:“大家还没有看到这些AI模型的上限,也就是说,我们今天依然在不断加速、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接下来要到达我们今天所讲的ASI,中间仍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
硬件方面,阿里云也在全速推进。例如,阿里云新一代磐久128超节点AI服务器由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具备高密度、高性能和高可用的核心优势,可高效支持多种AI芯片,单柜支持128个AI计算芯片,密度刷新业界纪录。
合作为先,力求做大蛋糕
阿里对开放与合作的重视,也构成了其AI战略中的一大要素。
吴泳铭强调,通义千问坚定开源开放路线,致力于打造“AI时代的安卓系统”。通义千问已经开源了300多款模型,覆盖了全模态、全尺寸。截至目前,通义千问全球下载量超6亿次,衍生模型超17万个,是全球第一的开源模型矩阵。
在展馆中,记者看到了“阿里云云市场”人头攒动的盛况。作为“中间商”,阿里云一边为伙伴提供上云、商业化售卖的全链路服务,一边帮助客户查找、购买、部署和管理伙伴的产品。借助一些大企业和更多垂类小企业的力量,阿里云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覆盖领域。
作为当天的重磅新闻之一,阿里云宣布和英伟达在Physical AI(物理AI)领域达成合作。据介绍,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PAI将集成NVIDIA Isaac Sim、NVIDIAIsaac Lab、NVIDIA Cosmos和Physical AI数据集在内的全套Physical AI软件栈,结合阿里云大数据AI平台能力,将为企业用户提供数据预处理、仿真数据生成、模型训练评估、机器人强化学习、仿真测试等全链路平台服务,进一步缩短具身智能、辅助驾驶等应用的开发周期。
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霍嘉对澎湃新闻等媒体表示,AI对整个IT行业最大的意义实际上是“把蛋糕做大”,“问题在于你能吃下多少份”,现在依然处于产业的非常早期。他还谈到,虽然许多人在热议“谁是云市场占有率第一”,但是实际上,客户最终选择的是模型,“模型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在当天下午“AI时代的组织进化”论坛上,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也以幽默的方式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称在早期创新时,一定要和外面的人“搞在一起”,不然很难做出事情:“这也是我想开云栖大会的目的,其实就是想借公司以外的人的力量。”
此外,AI还在阿里云内部带来了变化。阿里云首席人才官方晓敏指出,在公司研发团队中,AI生成代码的比例经过去年一年从25%升到了50%,效率提升了20%:“阿里云,我们对每一位同学说你们要成为一个大模型,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自我迭代升级,人人都要成为全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