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的闪崩,将山高控股推向了风口浪尖。
作为山东高速重要的境外投融资和新兴产业控股平台,山高控股在山东高速体系一直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因此,不管从资产结构还是企业背景来看,此次的闪崩更像是一场“乌龙”,但对于山高控股而言,这次的闪崩对其造成的“伤害”并不算小。
那么,山高控股有没有被“错杀”?其目前的估值又是否合理?
首先,山高控股此次的大跌,并非是基本面的问题。从目前的资产结构来看,山高控股是山高新能源、山高环能的控股股东,与此同时,该公司还拥有美股世纪互联42%的股份。
据悉,2021年6月,山高控股在山东高速集团的战略指导下,启动了转型。2022年,以46.85亿港元控股山高新能源,快速切入绿色能源赛道;2023年底,以2.99亿美元战略投资中国老牌IDC企业世纪互联,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2024年,山高控股又主导落地了乌兰察布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
通过四年的努力,山高控股已形成了“绿电+算力”双轮驱动的高新企业。此外,山高控股还是中国算力一体化的龙头企业。
据悉,导致本次山高控股股价大跌的原因,是源于香港证监会的点名。
9月18日,香港证监会公告显示,截至2025年9月1日,有20名股东合共持有约14.45亿股公司股份,相当于该公司已发行股本的24%。连同两名主要股东持有的68.46%股份,总计92.46%的股份由这些股东持有。
对于香港证监会的公告,山高控股也第一时间进行了回应,山高控股称,公司已发行股份至少25%由公众持有,公司遵守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项下的公众持股量规定。
不过,对于山高控股的回应,市场并未充分认可。
9月19日开盘,山高控股大幅低开,截至收盘跌幅超过了76%。市值单日蒸发超过了640亿港元。实际上,山高控股的暴跌并非没有苗头,早在9月16日,山高控股在无任何利空的情况下,单日大跌超过了24%。
对于股价的大跌,山高控股董事会也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应对,其计划回购不超过1亿美元,回购价格每股不超过17港元。次日,山高控股股价反弹超17%。
侃见财经认为,本次山高控股的大跌,主要矛盾点就在于股份过于集中,虽然其有20名股东持有公司24%的股份,符合公众持股规定,但是相对市场流通股份还是存在相应的流动性问题。
本次大跌亦不排除,上述20名股东的抛售行为。但从基本面来看,侃见财经认为,此次大跌之后有利于山高股份夯实基础,让其持股结构更为健康。
从财务角度而言,今年上半年山高控股实现营业收入25.03亿元,其中来自新兴产业的收入占比96%;净利润4.76亿元人民币,同比暴增506%;资产结构方面,山高控股总资产规模达675.31亿元,其中新兴产业资产规模约519.76亿元,占总资产规模的76.97%。也就是说,当下山高控股基本面相对比较优秀,后续潜力巨大。
其大跌当天,山高控股也是积极回购370万股公司股份,耗资262.3万港元。面对山高控股的坚定看好与积极回购,该公司于9月22日、9月23日大幅反弹,两日合计涨幅超过了58%,股价基本回到了今年4月初启动的位置。
综合而言,对于山高控股而言,此次的大跌,解决了其股份过于集中的问题,等于排除了一项危险因素。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持续释放及核心项目落地,山高控股前期布局有望逐步进入收获期。侃见财经认为,随着山高控股业绩的不断释放,未来其股价大概率会得到修复,重新站上市场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