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猫的科技爱好者创业,把国产智能猫砂盆卖到全球,年入过亿 养猫人研发的猫砂 养猫达人发明的全自动猫砂机
创始人
2025-09-24 10:55:08
0



随着“它经济”持续升温,智能宠物用品正从“小众尝鲜”走向“大众需求”。

根据Market.Us的分析,2024年全球宠物用品规模为2,560亿美元,以6.2%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在2034年达到4,761亿美元;而中国作为核心增长市场,据《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猫咪智能宠物用品渗透率仅约16%,远低于猫砂的92%渗透率和猫厕所的61%,尚未被充分挖掘的蓝海属性显著。

而赛道升温的同时,也伴随着明显痛点:一方面,用户需求正从“基础功能替代”向“健康管理升级”转变——越来越多养宠人希望通过设备实时监测宠物体重、排泄频率、进食量等数据,提前预警健康风险;另一方面,智能宠物用品市场却陷入“白牌内卷”困境,大量低价产品聚焦参数堆叠,忽视品控与售后,导致消费者信任度不足。这种“需求升级与供给滞后”的矛盾,让不少品牌在赛道中迷失方向,开始思考: 如何做出真正贴合用户与宠物需求的产品?中国品牌如何在全球竞争中找到差异化优势?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catlink的成长路径格外值得关注。这个成立于2017年的品牌,凭借对智能猫砂盆赛道的深耕,2024年以约28%的市场份额稳居智能猫砂盆品类TOP3(数据来源:天猫生意参谋);出海表现同样亮眼,60%的产品销往全球,在日本、韩国等亚洲市场,其智能猫砂盆市占率已进入TOP3,甚至在对品质要求严苛的日本市场实现合理溢价,打破“中国品牌只能低价竞争”的刻板印象。

那么,面对行业渗透率低、用户需求多变、全球市场差异显著的现状,catlink如何精准捕捉用户与宠物的核心需求?中国宠物智能品牌又该如何突破“内卷”,在全球赛道中建立竞争力?

近期,在第十一届GDMS全球数字营销峰会期间,《商业评论》与catlink创始人张晓林深度对话,探讨中国宠物智能品牌的破局之道。

商业评论:在您看来,当前宠物智能道的贴牌依赖、参数堆叠式同质化布局是如何形成的?众多品牌陷入此类内卷局面,您认为核心原因是认知偏差还是资源受限?

张晓林:任何事物的发展,包括商业的发展,基本上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来去做创新。2017年我们立项时,就已经想到说要为传统宠物自动设备赋予数据能力——对IoT技术添加wifi,同时对后面的技术进行算法的沉淀,最终形成我们自己的“多猫识别技术”,通过识别猫咪健康数据为主人提供疾病预警建议。当时智能宠物市场是一片“很蓝的海”,我们首款产品定价1900元(远超传统30-50元猫砂盆),白牌因看不清市场前景、不愿投入模具与研发,并未贸然进入,这就为我们争取到了3-5年的时间去培育品牌心智,让“catlink为猫而生、关注猫咪健康”的认知在用户心中扎根。

速被更多人和平台关注,白牌看到红利后迅速入场,将产品价格压到999元甚至五六百元,通过低价收割对价格敏感的用户。

我觉得这就是商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得有人去做创新者,也得有人去做普及者。我觉得这也是件好事,从行业视角看,白牌起到了扩大市场、提升消费者认知的正向作用——让更多人以低成本尝试智能产品;但弊端在于,白牌间的竞争聚焦“低价”而忽视了消费者的体验,部分产品用廉价原材料压缩成本,忽视质量与用户需求,导致消费者对整个品类产生怀疑。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借鉴小米“以白牌价格做品牌品质”的逻辑,推出新品“胖宝”全自动猫砂盆,以699元的极致价格提供优于白牌的体验,不让用户对“人生第一台智能猫砂盆”失望。但从整个品类的发展来看,我还是愿意给白牌们一个非常正向的评价,没有他们,也许宠物智能的赛道不会那么迅速地扩大。

商业评论:当时海外宠物市场已有不少玩家入局,您为何坚定跳出贴牌出海的传统路径?创业初心与对该品类的思考是什么?

张晓林:我上大学的时候,经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就是说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同样地,我问自己在商业上,我做这家公司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如果仅仅做白牌,企业会像“时空中的沙砾”般迅速被遗忘;但做品牌,能推动技术升级、在行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我创业的初心。

以我们的猫脸识别智能喂食器为例,这款产品获得2023年《财富》中国最佳50强设计,推动了整个中国宠物智能品类的变革:它是全球首款猫脸识别喂食器,推出后淘宝、天猫排名前50的喂食器SKU中几乎80%都新增了摄像头,那么用户就不会再去选择无摄像头的产品。这就倒逼上下游供应商升级摄像头技术,使成本持续下降。我们首款猫脸识别喂食器定价是999元,到今年2025年年底将推出的新产品定价在400元左右,这都是基于上游的芯片和各种模组的价格降低了,能让技术发展普惠更多用户。

此外,做品牌能让中国技术走向世界。此前20多年,海外宠物智能品牌几乎没有wifi和APP控制功能;而我们以中国品牌身份推出带IoT技术的产品后,不仅白牌跟进了,更推动了海外品牌开始研发智能功能。如今消费者已形成“智能猫砂盆必须有wifi”的认知,这正是我们中国品牌引领行业变革的体现。

对我而言,做企业不仅是追求利润,我更希望catlink能在宠物智能行业史上留下印记,让中国品牌在全球舞台与海外品牌同台竞争。

商业评论:catlink以“场景定义诉求”替代传统产品开发的这一模式极具特色。能否以核心产品智能猫砂盆为例,谈谈如何布局不同的海外市场?比如欧美与东南亚的差异化需求场景,如何结合当地养猫习惯与用户痛点调整产品功能设计?

张晓林:市场大概可以分为两个,一个是“成熟市场”(如欧美、日韩等宠物行业发展较成熟的市场),一个是“新兴市场”(如中国、东南亚),两类市场的产品策略差异显著,核心是基于用户习惯与痛点的深度洞察。

先看国内与新兴市场:国内我们自己称之为“一代养猫人”,缺乏系统养猫知识,那么我们就会通过数据洞察去挖掘需求——比如分析小红书评论、淘宝“问大家”板块,提炼用户最关注的痛点(如除臭、多猫识别)与对现有产品的吐槽,例如用户反馈“配网难”,我们便在新品“胖宝”中采用5G模组(而非传统2.4G IoT模组),即便家庭路由器是“双频合一”模式,也能顺畅配网;再结合竞品成功经验确定研发方向,整合以上所有要素之后,all in推出一款全新的产品。我们的新品“胖宝”智能猫砂盆,以699元的极致价格切入(同类产品多在1000元左右),以白牌价格提供品牌级体验,既解决用户痛点,又降低了尝试门槛。再看成熟市场(以欧美为例),物流成本是出海核心挑战,因此“胖宝”在设计初期便采用可拆卸方案——产品四条腿可拆分,包装体积大幅缩小,一个集装箱的装机量较此前提升70%-80%,显著降低运费;最终美国市场售价约200美金,与当地白牌价格持平甚至更低。

此外,欧美用户偏好深色的居家产品,而中国用户青睐白色等纯色,我们在模具设计阶段便兼顾“黑白双色适配”,避免单一配色影响市场接受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则更关注“颜值”,偏好亮色产品,我们会在配色选择上侧重高饱和度色系,同时保持核心功能不变,确保产品既贴合当地审美,又能解决实际养猫痛点。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考虑的,不同市场的做法还是非常不一样。

商业评论:catlink 将“数据驱动本土化”作为重要战略,想请教您,从用户习惯、宠物健康数据维度,如何评估市场需求?又如何通过数据反推产品优化与本土化运营策略,避免“一刀切”的出海模式?

张晓林:我们将数据分为“用户数据”与“设备数据”两类,共同支撑本土化决策,核心是让数据“服务于真实需求”,而非单纯的商业化。

第一类是用户数据,聚焦“情感与痛点洞察”。比如我们收到一个三年的老用户反馈,自家猫咪去世后,APP仍会显示相关提醒,导致其持续产生伤感情绪,希望保存过往记录,但增加“隐藏提醒”的功能。解决这类需求虽不能为我们直接带来营收,但关乎用户情感体验——我们随即开发“去喵星”与“在地球”功能,去世猫咪可移至“去喵星”板块隐藏日常提醒,点击进入则显示“主人,我在喵星已XX天”,既满足纪念需求,又照顾到了用户情绪。我们团队也都是养猫人,看到这项功能实在地帮助到了很多人去纪念他们的猫咪,也都觉得很感动,所以做这些事情的内驱力也很强。此外,用户反馈的“多猫识别不精准”“除臭效果不足”等痛点,我们会按优先级纳入产品迭代计划,通过软件算法升级或硬件功能优化解决问题。

第二类是设备数据,聚焦“功能效率优化”。我们会追踪APP内各功能的点击量,点击量高的功能(如多猫健康报告)会前置到首页,点击量低的冗余功能则会被逐步移除;同时分析猫咪使用不同产品的频率,若数据显示猫咪更偏好类似“胖宝”的开放式设计,后续新品研发会侧重“更大空间、开放式结构”。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早期便将数据视为“待开发的金矿”——积累了海量猫咪体重、排泄量、喂食量、饮水量等数据,结合如今的AI技术可实现“精准喂养”,比如通过识别3只猫的不同个体数据,自动推荐每只猫适配的猫粮与营养品,还能做到提醒老年猫的体检需求。对我们而言,这种recording的数据是技术开发升级的底层。

商业评论:catlink 正将智能猫砂盆升级为“跨文化宠物健康管理生态入口”,这一概念较为新颖。请问该生态具体包含哪些环节?不同海外市场的生态落地侧重点是否存在差异?

张晓林:构建跨文化宠物健康管理生态,我们的核心战略是叫作“三级火箭战”,先以“入口”站稳脚跟,再逐步拓展生态边界。

第一级,以智能猫砂盆为核心入口,实现“品牌即品类”。我们坚定认为,智能猫砂盆是养猫人的“刚需入口”——相较于项圈、喂食器,猫砂盆是猫咪每日高频使用的设备,也是主人获取健康数据的关键载体。因此我们明确战略:让“catlink=智能猫砂盆”,当用户想买智能猫砂盆时,会首先想到catlink。目前我们已覆盖不同价位(699元到2000元+)、不同猫咪(单猫/多猫、缅因猫/中华田园猫)的产品,确保总有一款产品适配用户的个性需求,通过入口级产品锁定用户。

第二级,拓展生态产品矩阵,覆盖猫咪全场景需求。用户通过智能猫砂盆进入catlink生态体系后会发现,我们还提供智能喂食器、饮水机等产品,且所有设备数据互通——比如喂食器记录的进食量,可与猫砂盆记录的排泄量结合,形成完整的健康报告。这种“全场景覆盖”让用户无需频繁切换品牌与产品,提升用户粘性。

第三级,搭建生态合作网络,赋能全产业链。我们正搭建catlink生态商城,严选“渴望”“爱肯拿”等进口粮品牌,结合猫咪个体数据(如体重、年龄、健康状况)精准推荐粮食;同时与保险机构合作,将猫咪的“吃喝拉撒”等数据作为保费的定价依据——既降低用户成本,也为保险机构提供数据支撑。

商业评论:catlink在欧美、东南亚市场均实现了较高溢价,这种溢价能力是源于健康生态的独特价值,还是本土化品牌运营?能否以某一市场为例,谈谈定价策略与用户认可度的关联?

张晓林:我们的溢价能力本质是“三方共赢”的结果——通过本土化运营保护渠道利益,通过渠道服务提升用户体验,最终让品牌获得合理溢价,我们的日本市场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日本市场的宠物行业成熟,用户对“服务”的需求远高于单纯的“低价”。我们采取“本土化团队+代理合作”模式,不直接参与终端销售,而是将利润留给日本代理商,让他们负责流通、售前咨询、售后保障(如无忧换货),以及应对当地法律法规与品牌推广。为保护代理商利益,我们对产品进行“设备区域授权锁定”——仅通过日本官方授权代理进货的产品才能进入“白名单”,享受正常联网、使用多猫识别与数据监测功能的使用;而从中国集运至日本的产品(价格仅为当地售价的1/2)无法联网,相当于“单机设备”。那我们也支持用户退货,再引导其从当地代理商处购买。

这种模式下,我们的“胖宝”智能猫砂盆在日本定价约259美金(中国售价699元,溢价2.5倍以上),但用户认可度极高:一方面代理商投入更多资源做营销,会让更多日本用户知晓catlink;另一方面,用户能获得售前咨询、售后服务,甚至出了质量问题之后还可以无忧换货,最终形成“用户满意(享优质服务)、代理盈利(有定价权与利润)、品牌省心(小规模团队掌管全球100+国家生意)”的共赢局面,溢价也成为了“服务与信任”的合理回报,我觉得这才是效率。

商业评论:不少中小宠物智能品牌希望跳脱贴牌内卷,尝试出海。您认为它们出海的关键第一步是什么?是先做市场深度调研,还是打磨产品差异化价值?能否给出一些具体建议?

张晓林:中小品牌出海的关键,首先是想清楚目标,是要赚钱还是做品牌,两者的路径完全不同。

若以“赚钱”为目标,核心是“抓短期红利”——先看细分赛道的增长幅度,优先选择增速快(如年增速50%以上)、玩家少的领域,快速入场赚快钱,但这种模式生命周期短,难以长久。

但若以“做品牌”为目标,必须坚守“长期主义+差异化”,这也可以说是中小品牌对抗大厂的唯一优势。先确认自己的“热爱”——品牌需要10年、20年的沉淀,若不热爱宠物行业,很难坚持面对研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挑战;然后找“差异化破局点”——避开大厂重兵布局的领域,聚焦细分赛道。

以catlink为例,我们虽与头部品牌有规模差距,但全公司100人都all in智能猫砂盆,这种“针尖对小孔”的聚焦,让我们在该细分赛道的投入远超同行;选“高增长、低渗透”赛道——确保有足够发展空间,比如当前智能猫砂盆的渗透率仍为个位数,未来增长潜力大,中小品牌可在渗透率提升期站稳脚跟。中小品牌切忌与大厂比拼成本、规模,唯有差异化聚焦,才能在内卷中脱颖而出。

商业评论:未来3-5年,您认为宠物智能产品出海会呈现哪些新趋势?catlink在生态布局上是否有进一步深化的计划?

张晓林:未来3-5年,宠物智能出海的内卷会加剧,核心趋势是大厂跨行入场,跨境电商大厂(如安克)、消费电子与家电等大厂(如小米、美的,或扫地机器人头部企业),它们需要挖掘新的增长点,而宠物智能是潜力赛道,一旦市场规模达到了百亿美金,它们大概率会投重兵入场——这类企业有成熟的海外渠道和营销方法论,入局后会快速抢占市场。

不过目前大厂尚未大规模入局,核心还是因为市场的不确定性——智能宠物用品从个位数渗透率提升至80%-90%,可能还需要20-30年,大厂暂时不愿投入长期资源,那么这段时间正是中小品牌的“窗口期”,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窗口期内站稳细分赛道、占据用户心智。

对catlink而言,未来3-5年的核心仍是“深化生态入口”,继续以智能猫砂盆为核心,通过AI与数据优化精准喂养、健康监测功能;同时扩大生态商城的合作范围,引入更多全球优质宠物用品品牌,让生态不仅是“产品集合”,更是“健康服务平台”。我们希望在大厂入局前,让“catlink=宠物智能健康管理”的认知扎根于全球用户心中,即便未来竞争加剧,也能凭借差异化生态占据一席之地。

当宠物智能用品赛道仍困于“白牌低价内卷”与“用户健康需求升级”的矛盾中,catlink的成长路径,为更多品牌提供了一套可落地、可借鉴的破局范式——它既不是依赖短期流量红利的“机会主义”,也不是脱离用户的“技术自嗨”,而是以“用户与宠物为核心”的长期价值创造,这恰是当前多数品牌缺失的核心能力。

更深层看,catlink的价值远超单个品牌的成功——它为中国宠物智能品牌出海提供了“非低价”的突围样本:以“技术创新+本土化服务”实现溢价,打破海外市场对国货低价的刻板印象,甚至倒逼海外品牌跟进智能功能,实现了中国品牌“技术与标准输出”的关键转变。

真正的行业进步,不是某一个品牌的独大,而是更多品牌借鉴优质经验,共同将“智能养宠”从小众尝鲜推向大众刚需,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宠共生”的美好生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A股午评:科创50指数涨近5%... 市场早盘低开高走,创业板指翻红后快速拉升,科创50指数大涨近5%。南财金融终端显示,截至早盘收盘,沪...
湘约巴黎话中秋 文化互鉴谱新篇... 2025 年中秋佳节之际,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在法国巴黎精心策划 “天涯共此时・...
科创50指数半日涨近5% 半导...   中新经纬9月24日电 周三早盘,A股三大指数低开高走,上证指数收复3800点关口。截至午间收盘,...
原创 曼... 曼联在2025年金球奖颁奖典礼上经历了双重打击——错失的两位引援目标吉安路易吉・多纳鲁马和维克托・约...
前三季度A股IPO融资金额预计... 9月23日,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和香港新股市场回顾与展望》,报告显...
负债逼近500亿,格林美赴港I... 导语:从 “中植系” 输血到港股募资,格林美“资源帝国”短期偿债压力超 250 亿,扩张底气何在?摘...
深圳公益救援队72小时备勤 救... 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24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思)超强台风“桦加沙”逼近广东,经综合研判,深圳...
民生银行徐州分行开展“送清凉”... 近日,民生银行徐州分行积极响应监管部门号召,围绕“金融教育宣传周”主题,深入社区开展系列金融知识普及...
从盈利2.64亿元到亏损1.4...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斯文 于娜 北京报道曾经凭借国产首款HPV疫苗风光无...
V观财报|华钰矿业:随着贵州泥... 【V观财报|华钰矿业:随着贵州泥堡项目投产,黄金产量将迎新增长点】华钰矿业董事长刘良坤在业绩说明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