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预制菜风波后,胖东来的酥饼又摊上事了?
有消费者称自己9月9号下单买的酥饼,物流显示10号就发货了,可等酥饼到手一看,生产日期上竟然写的是11号,好家伙,这盒酥饼难道学会时空穿梭了?
于是他把这件事发到了网上,瞬间就冲上了热搜,网友群情激奋,说于东来你这个浓眉大眼的也学坏了,怪不得你前几天还公开支持西贝呢?原来你也不是什么好人。
面对铺天盖地地舆论,胖东来没有试图捂嘴,也没有威胁说要起诉谁,而是认认真真地做了调查,然后用4张A4纸,演示了一个教科书般的公关案例。
西贝的贾老板,前几天还喊着要全面向胖东来学习,我觉得他首先就该学好这一课。
说实话,食品安全的事儿我们见的太多了,所以大家的神经都很敏感,一般的企业遇上了这种事,能量弱的还会发个通告,把事情简单说明一下,道个歉,有些背后能量大的,往往就直接删帖捂嘴,甚至还反向抹黑,争取把悲剧洗成一场喜剧。
但胖东来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用了4张A4纸,写了一份完完整整的调查报告。
在这份报告里,调查人员、调查经过、事件的过程、各环节的证据,以及问题原因分析和整改方案,全都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胖东来用事实证明,这件事就是个乌龙事件。
事情的大概经过,是胖东来在9号收到订单后,10号下快递单发货,快递员上门以后,发现酥饼的外包装有瑕疵,胖东来就临时决定先不发货了。
但快递员已经提前在系统里确认了揽收,就没有取消这个快递订单,等到11号,胖东来新的酥饼做好了,快递员重新上门拿货,用的还是昨天的快递单号,才导致了10号发货、11号生产的大乌龙。
这件事严格来说是快递公司的责任,但快递行业这种事其实很普遍,比如我每次发快递,下单以后,负责揽收的大姐就会给我打个电话,问你寄的是啥东西呀?如果没问题的话,我就先确认收货了,等晚上再过来拿,只要我发的东西不是特别急,通常我都会同意,给人家行个方便。
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胖东来却用了整整4张纸做说明,还把快递轨迹图都附在了上面,这张图上显示,这个订单在9月10号确认揽收后,11号整整一天都没有动静了,可见胖东来所言不虚。
就这胖东来也没有甩锅,而是主动承担了责任,对顾客全额退款,同时对发货流程进行整改,把商品出库环节从1个人增加到了两个人,进行双重核验,来确保以后快递单能跟实物发货同步更新。
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报告越详细,证据越充足,结论就越能令人信服,我觉得不管是企业,还是某些部门,在这方面都应该学一学胖东来,看看人家这4张纸,再看看自己写的那个通告,对比一下差距在哪里,以后做事尽量认真点。
那西贝的贾老板能从这里学到什么呢?
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4个字,实事求是。
我当年上大学的时候,学习总设计师的理论,总不理解这4个字的地位为啥那么高?不就是说实话吗,这么简单的事还用得着学习?
直到后来走入社会,挨到的毒打越来越多,才发现这4个字有多宝贵,想做到有多难。
就拿西贝的贾老板来说,罗永浩仅仅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抱怨了几句,贾老板立马暴跳如雷,仿佛受到了天大的委屈,又是辟谣,又是要起诉,又想给人家扣上网络黑嘴的大帽子,还打开了后厨让消费者参观。
贾老板言之凿凿的宣称,按国家的规定,西贝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100%都不是预制菜。
他之所以要强调国家规定这4个字,背后的依仗就是去年发布的那份文件,其中规定由中央厨房加工,配送给自家门店的菜品不算预制菜。
可中央厨房这个概念就很玄乎,西贝在全国各地的食品加工厂算不算中央厨房,谁来界定?界定的标准是什么?按照社会常识,消费者心目中的预制菜又是什么样的?跟这个规定之间的差异有多大?
作为一个餐饮界的老炮儿,贾老板难道不明白这背后的弯弯绕吗?西贝的菜是做给消费者吃的,还是做给规定吃的?
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认真地讨论问题,而不是玩文字游戏。
有消费者质疑你的菜是预制菜,你也明知消费者说的预制菜是哪种预制菜,那就该讨论到底是不是消费者说的那种预制菜,而不是脱离常识,非说按照规定,你那玩意不是预制菜。
你只顾自说自话,无法做到实事求是,结果就是消费者用脚投票,最终受伤的还是企业自己。
再看胖东来,人家没把任何规定或者标准扯出来当大旗,而是知道顾客担忧什么、关心什么,就顾客关心的问题认真做调查,然后公布调查结果和全套证据。
用网友的话来说,西贝那边还在跟人对线,胖东来就已经把检讨书写成了畅销书,高下立判。
胖东来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我认为值得所有的企业学习。
一个社会如果脱离了这4个字,那肯定到处都是假大空,一个企业如果脱离了这4个字,也注定了走不远,即便你擅长捂嘴,能捂嘴100次,但只要有一次没捂好,对企业商誉的打击都是毁灭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