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贺泓源 实习生李晴 编辑丨朱益民
星巴克中国的出售进程走向落定。
9月11日,据媒体报道,凯雷、殷拓、红杉中国、博裕资本正在准备对星巴克中国业务的控股权提出最终报价。星巴克已要求它们在10月初之前提交具有约束力的投标,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补充说下个月底可能会达成协议。
此外,星巴克近期已决定将其中国业务的控制权出售给最终买家,具体持股规模尚未披露。最后一轮竞标者还包括春华资本,它可能会与四家主要竞标者之一合作。
同时,星巴克寻求保留其在华咖啡豆烘焙工厂的控制权,以控制好质量。交易结构的条款,包括出售股份的规模,仍可协商。星巴克表示将继续持有中国业务的相当一部分股份。
事实上,星巴克中国出售如此走向已有脉络。
此前几天,星巴克首席执行官倪睿安(Brian Niccol)在接受媒体专访时透露,星巴克正在努力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以便其能够发展壮大,抓住未来开2万家甚至3万家店的机会。
“我们正在对超过20个有强烈意愿的机构进行评估。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与承诺不变,并希望保留中国业务相当比例的股权。任何交易必须符合星巴克的利益。”7月末,倪睿安在财报电话会上称。
背后是,星巴克在华趋向被动,虽然该公司一直在中国团队放权以支持业务发展。
在外卖补贴推动下,瑞幸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7.1%123.6亿元,远远甩开了星巴克。同期,瑞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3.6%至12.5亿元。甚至,在规模扩张下,瑞幸同店销售还在增长。二季度,瑞幸直营门店同店销售增长达到13.4%,其中杯量增长是主要驱动因素。
作为对比,二季度,星巴克中国营收同比增长8%至7.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25亿元)。同期,星巴克中国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同店交易量同比增长6%,同店客单价同比下滑4%。
“星巴克在华运营还有很多落地化增量,这是国内资本争抢原因。”有接近前述竞购星巴克机构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SFC
出品丨21财经客户端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丨金珊
图源丨梁远浩 摄
21君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