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场自“924”行情以来企稳向好的背景下,券商板块业绩迎来全面回暖。2025年8月29日晚,头部券商中信建投发布半年度报告,交出一份营收与净利润双双显著增长的成绩单: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7.40亿元,同比增长19.9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09亿元,同比大幅上升57.77%,盈利增速明显高于收入增长,显示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业绩的全面提升得益于各主要业务线的协同复苏。经纪业务收入33.44亿元,同比增长32.86%,客户总数突破1600万户,财富管理转型成效显著;自营业务收入46.01亿元,同比增长31.34%,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资管业务坚持稳健发展路线,收入连续多年正增长,管理规模接近5000亿元,投研体系日趋成熟。此外,中信建投在机构服务与跨境业务方面也取得多项突破,公募托管规模稳居行业第二,国际业务增速明显。
尽管投行业务收入同比增速为12.08%,但中信建投仍在股权融资、债券承销等多项排名中稳居行业前三,IPO主承销金额更是位列行业第一。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目前有44个IPO项目处于排队状态,数量居行业第三,业务复苏后劲充足。
在回报股东方面,中信建投积极响应新“国九条”号召,推出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拟每手派现16.50元,总额12.80亿元,同比大幅提升83%。其自A股上市以来始终将分红比例维持在30%以上,并已制定2024—2026年股东回报规划,承诺连续三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低于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展现出与投资者共享成长红利的坚定意愿。
综合来看,中信建投通过全面提升经营效率、优化业务结构、强化股东回报,展现出头部券商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韧性和战略执行力。
营收净利双增长,
各业务线全面复苏
随着A股市场自“924”行情以来持续回暖,证券公司半年报业绩纷纷报喜。8月29日晚间,头部券商中信建投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多项核心指标实现显著提升。
报告显示,中信建投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7.40亿元,同比增长19.9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0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7.77%,展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和业务复苏势头。
从业务结构来看,除投行业务外,经纪、自营、资管等主要业务条线收入均实现同比正增长,且规模已超越2023年同期水平,反映出其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综合运营实力进一步增强。
经纪业务成为一大亮点。上半年该业务实现收入33.44亿元,同比增长32.86%,较2023年同期提升5.57亿元。这一成绩得益于中信建投财富管理业务的稳步推进。其持续完善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服务平台,优化业务生态链。截至报告期末,中信建投经纪业务累计客户数已突破1600万户,金融产品保有规模超过2800亿元。
自营业务同样表现突出,上半年实现收入46.01亿元,同比增长31.34%,增速仅次于经纪业务,为中信建投整体业绩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在资管业务方面,中信建投展现出难得的稳健态势。在行业整体波动背景下,其资管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6.10亿元、2024年同期的6.42亿元,进一步增长至今年上半年的6.61亿元,实现连年正增长。截至6月末,中信建投客户资产管理规模已达4852.38亿元,投研体系持续完善,业务结构不断优化。
此外,其在交易与机构客户服务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通过推动跨境业务、提供多资产一站式服务,中信建投持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上半年共发布证券研究报告2432篇,其中432篇面向香港市场;主经纪商(PB)系统存续客户数量同比增长20.97%;公募基金托管规模稳居行业第二位。
投行业务稳居市场前三,
IPO储备项目充足静待发力
从业绩变动数据来看,投行是中信建投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速较慢的业务条线,实现收入11.23亿元,仅同比增长12.08%,尚未恢复至2023年同期水平,但其依然在多项核心指标中表现出色,稳居行业第一梯队,展现出强劲的业务韧性和综合实力。
从行业排名来看,中信建投上半年完成A股股权融资项目15家,主承销金额达675.20亿元,分别位列行业第二和第四。在IPO细分领域中,其主承销4家,主承销金额84.60亿元,家数排名行业第四,金额高居行业榜首。
在债务融资方面,中信建投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债券主承销数量和金额分列行业第三和第二,公司债主承销数量和金额均排名行业第三。
面对A股IPO节奏调整,多家券商积极拓展国际业务以实现多元化布局。中信建投通过子公司中信建投国际发力港股市场,上半年作为联席保荐人助力全球新能源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完成港股IPO,募资规模达410.06亿港元,成为近三年来全球最大IPO、新能源行业港股历史最大发行规模项目。今年上半年,中信建投国际代理股票交易金额同比增长94.11%,客户托管股份总市值增长95.99%,债券交易量同比上升23.58%,跨境业务成长显著。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信建投投行的A股IPO项目储备与主板业务实力。截至8月29日,年内A股共有67家公司上市,其中6家由中信建投独家保荐,包括天富龙、华之杰等4家上证主板企业,以及2家北交所企业。主板项目通常体量大、要求高,是衡量投行综合实力的关键指标。
目前,中信建投正在推进的IPO项目储备丰富,共有44个保荐项目在审,数量位居行业第三,仅次于中信证券与国泰海通。充足的储备资源为中信建投后续投行业绩增长提供有力支撑。随着A股市场IPO节奏逐步恢复,中信建投有望凭借其深厚的业务积累和领先的市场地位,实现投行收入的快速回升。
持续优化分红机制,
中期派现力度大幅提升83%
在监管部门持续引导上市公司强化股东回报的背景下,中信建投积极响应新“国九条”政策号召,不断优化分红机制,以实际行动落实“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
2025年上半年,中信建投推出力度显著增强的中期分红计划,拟每手派现16.5元,合计派现规模达12.8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3%,目前该方案已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自2018年在A股上市以来,中信建投始终将现金分红比例保持在归母净利润30%以上的水平,连续多年实施稳定的年度分红。2024年,其首次试行中期分红,中报每手派现9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6.98亿元;叠加年末年度分红后,2024年全年累计分红规模达19.78亿元,占净利润比例为32.13%,分红力度再上新台阶。
除持续提高分红的频次与金额外,中信建投还系统性制定了2024—2026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向社会公开承诺:在满足公司正常经营和战略投资资金需求的前提下,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低于当年可分配利润的10%;同时,在任意连续三个年度内,公司累计现金分红总额将不低于该期间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这一制度性安排既体现出中信建投对未来持续盈利的信心,也为其建立透明、可预期的分红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市场效果看,稳定且逐步提升的分红政策显著增强了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不少机构投资者表示,明确的分红预期有助于其长期持有和价值投资,减少因短期市场波动导致的决策噪音。此外,中信建投近年来业绩的稳步增长也为分红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形成良性循环。
业界专家指出,中信建投在分红政策上的积极行动,不仅回应了监管层对上市公司提升投资者回报的呼吁,也为证券行业树立了良好示范。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上市公司通过制度化、透明化的分红机制回馈股东,已成为衡量企业治理水平和投资价值的重要标尺。
可以预期,凭借清晰的战略规划和稳健的经营绩效,中信建投将继续优化分红政策,在提升股东回报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其在行业和资本市场中的优势地位。
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