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碧桂园发布中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碧桂园实现营业收入约725.7亿元,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167.5亿元,总资产约9093亿元,高于总负债金额,净资产约239亿元。
上半年录得净亏损约196.5亿元。碧桂园方面称,期内亏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房地产开发项目结算规模明显下降,且毛利率处于低位;二是结合行业、市场和经营环境变化,资产减值增加所致。
碧桂园方面表示,伴随着行业环境的逐步修复以及公司在债务管理方面的持续努力,盈利数据有望在未来得到逐步修复。
处置各类资产回笼超650亿元
财报显示,碧桂园2025年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约725.7亿元,其业务收入主要来自房地产开发与科技建筑及其他,分别为700.3亿元、25.4亿。
截至2025年年中,碧桂园总资产约9093亿元,高于总负债金额,其中总负债中合同负债约2220亿元,属于已预售但未确认收入的房款,不涉及现金偿还,房屋交付后即可结转收入。此外,碧桂园当期净资产约239亿元,保持正值。分析人士认为,随着行业环境的逐步修复,碧桂园依托资产水平相对充足、净资产保持为正等有利基础,有望加速化解经营与债务风险,进入新常态的正常经营状态。
期内交付房屋合计约7.4万套,近三年累计交付超170万套房屋,交付量在第三方榜单上持续位居行业榜首。这一数据背后,碧桂园千方百计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努力促进销售、盘活资产,为项目开发提供资金支持。
自2022年以来,碧桂园处置各类资产回笼超650亿元。其中,近一年来出售投资项目股权筹集资金约63.74亿元:2025年4月25日,出售蓝箭航天约11.063%股份,共13.05亿元;2024年12月27日出售长鑫科技约1.56%股权,共20亿元;2024年9月24日出售万达商管1.79%股权,共30.69亿元。
碧桂园方面称,目前“保交房”相关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阶段房屋交付的刚性资金需求已逐步减少,预计未来整体资金压力将相对放缓。
预计降债规模约840亿元
当前,碧桂园境外债务重组工作正有序推进中。截至8月18日,持有现有公开票据本金总额逾77%的持有人已加入重组协议,碧桂园亦与代表组别一银团贷款本金49%的协调委员会订立重组支持协议;据此重组提案的主要条款已经协定。碧桂园方面称有信心在今年内完成境外债务的整体重组工作。
在重组方案五种选项足额认购的情况下,重组后碧桂园预计降债规模约117亿美元,对应约人民币约840亿元有息债务,可大幅降低有息负债规模。此外,待完成境外债务重组,可确认大额重组收益,预计最多可以增加净资产约人民币700亿元。
按重组支持协议公告时点的市场浮动利率计算,重组后新的债务融资成本预计将下降至1.0%-2.5%,且具备实物付息选项,可帮助碧桂园大幅下降融资成本,降低利息支出对现金流的压力。而且本次重组生效后,可选方案中的债务期限最长高达11年,债务结构大幅优化。
聚焦“保交房、稳资债、保经营”
碧桂园方面表示,伴随着行业环境的逐步修复以及碧桂园在债务管理方面的持续努力,碧桂园的盈利数据有望得到逐步修复。在经营思路方面,未来会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继续围绕“保交房、稳资债、保经营”的战略开展工作,确保公司穿越周期。
“保交房”是第一要务,也是碧桂园短期的主要经营目标。“稳资债”是中长期重要目标,通过积极主动与各利益相关方沟通,推动包括境外债务的整体重组、债务期限的合理延长以及融资成本的适度降低等多种主动债务管理举措。“保经营”是中长期的目标,也是碧桂园后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立命之本。
展望未来,随着碧桂园“一体两翼”战略的持续深入,以地产开发业务为核心,科技建造和代管代建两项新业务,逐渐成为模式转型的重要力量。其中,腾越建科集团深耕建筑业40余年,涵盖施工板块、租赁板块、家装板块及机器人板块四大板块,业务覆盖全国26省市及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累计施工项目超过3000个。
作为“两翼”的另一翼,凤凰智拓建管公司服务于政府机构、城投公司、资管公司等各类客户,涵盖居住物业、城市配套、园区基地与海外项目等,已累计承接代管代建项目200多个,累计管理面积近2000万平方米。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王艳玲
上一篇:党中央决定:全华强任中国一重总经理 中国一重集团党委书记 中国一重董事长名单最新消息
下一篇:蒙牛中期经营利润逆势增13.4%,“一体两翼”战略引领高质量突围 蒙牛集团2025年盈利情况 蒙牛2023年营收超98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