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闫晓寒
有400年历史的老字号刀具品牌张小泉(301055.SZ)上半年业绩有所好转。
8月28日,张小泉发布2025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4.72亿元,同比增长9.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50.20万元,同比增长124.29%。
若与2024年增收不增利的业绩表现相比,张小泉在今年整体业绩有所回暖。而在2022年到2023年,张小泉净利润曾分别出现超过39%、47%的同比下滑。
张小泉今年上半年营收增长主要来源于其核心刀剪类目产品,根据财报,刀剪类营收为3.34亿元,同比增长10.54%,上年同期增速为25.43%。
经营看似已出现转机,但眼下,张小泉正站在命运十字路口:因其控股股东张小泉集团陷入债务危机,张小泉控制权可能存在变动风险。
张小泉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富春控股集团、间接控股股东富泉投资、控股股东张小泉集团等69家公司已进入实质合并重整程序,能否重整成功仍存在不确定性。后续重整实施可能导致公司间接控股股东、控股股东持有的上市公司权益发生调整,进而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动。
8月29日,时代周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张小泉董秘办,相关人士表示,上市公司的经营与控股股东、实控人等相互独立,无论人员、业务、财务等,上市公司都保持独立性。“公司此前所定下的战略规划、经营策略,目前整体方向不会有太大变化。”关于控制权问题,上述人士表示,需关注后续上市公司公告。
截至8月29日收盘,张小泉股价上涨6.90%,收于24.96元/股,总市值为38.94亿元。
图源:图虫创意
控费提效
上半年,张小泉营收和净利润增长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上述张小泉董秘办相关人士表示,上半年公司业绩增长,一方面来自经济环境好转,国家推进促消费行动,“这对公司有一定助力”;另一方面,从品类和渠道来看,其核心产品刀剪表现较好,“线上平台整体表现比去年同期要好,这对公司也有较大助力。”
拓展线上渠道,或是消费品企业扩大销售规模的关键。张小泉布局线上渠道业务较早,2011年就已开始,并组建了电商运营团队。目前,除了淘宝、天猫、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其在抖音、快手、视频号等新型电商渠道也有布局。
今年上半年,线上渠道中,张小泉通过第三方平台的直销、经销、代销三种模式下销售收入均获得两位数增长。其中增速最快的经销模式,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8.31%,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速有所提升;直销模式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92%,这一模式与上年同期76.36%的同比增速相比大幅收缩。上年同期,代销模式销售收入同比下滑,而今年实现19.65%的同比增长。
此外,上述人士还提到张小泉上半年对各项费用进行控制,提高费用使用效率,这也是其净利润实现高增长的重要原因。
财报显示,上半年张小泉销售、管理、研发三大费用率均有所下降,从增速来看,今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同比增长7.65%,而去年同期为28.77%。Wind数据显示,2020年张小泉销售净利率为13.49%,而2024年下降至3.47%。
在去年全年净利润同比下滑的背景下,张小泉已经开始准备对各项费用进行大收缩。张小泉此前在2024年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未来将优化渠道费用投入,提升投入产出效率和效果。
除了上述“节流”举措,张小泉也在刀剪具产品的基础上,围绕厨房家居场景进行多元化布局,以提振其业绩。
除刀具类产品外,增速最快的是厨房五金类目,包括不粘锅、砧板、筷子等,上半年这一品类实现收入9263.34万元,同比增长13.44%。
目前,厨房五金类产品营收仅次于刀剪具产品,其营收规模从2021年的1.4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0亿元,但近几年其占总营收比例未明显提升,2021年厨房五金类产品占总营收比重为19.56%,2024年下降至18.78%。
控制权归谁?
张小泉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生活五金用品企业,该品牌始创于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距今已有400年历史。
2007年,张国标与张樟生兄弟二人旗下的富春控股集团通过收购张小泉集团股权将张小泉收入囊中。2021年,张小泉头顶“刀剪第一股”光环在A股上市,当年其营收增长超32%,是2018年以来的最高峰。
此后,张氏兄弟带领富春控股在物流、金融、医疗康养等诸多领域投资布局,近几年因债务纠纷,富春系出现流动性危机。
张小泉集团作为富春控股旗下公司也深受影响,自2024年3月开始,张小泉就多次发布公告预警称控股股东张小泉集团借款逾期。截至今年4月张小泉披露2024年年报时,张小泉集团作为借款方以及担保方的债务逾期共计58.24亿元。
2022年到2024年,张小泉集团所持有张小泉股份陆续开始被质押,到今年半年报披露日,张小泉集团持有张小泉4404.37万股股份,其中99.83%已质押,所持股份已全部被冻结、轮候冻结。
大股东出现债务危机,上市公司张小泉的股权也两度被拍卖。
今年5月,张小泉先后公告两笔股权拍卖,张小泉集团所持上市公司的320万股和2875.63万股,分别以5017.84万元和3.58亿元的价格成交。张小泉集团持股比例从2024年的48.72%股份下降至今年上半年末的28.23%。
而这些被拍卖股份的接盘方,是自然人杨涛和一家头部MCN机构白兔集团旗下的上海兔跃呈祥。截至目前,上海兔跃呈祥持有张小泉集团18.43%的股份。
入股张小泉后,上海兔跃呈祥动作迅速,其在今年6月,通过控制张小泉员工持股平台嵘泉投资,从而间接控制张小泉9.72%的股份。半年报显示,截至目前,上海兔跃呈祥与嵘泉投资构成一致行动关系,二者合计持股比例为28.15%,已十分接近张小泉集团的持股比例。这也被外界解读为,白兔集团试图借此拿下张小泉控制权。
值得注意的是,8月28日张小泉还同时发布了一份聘任高级管理人员的公告,聘任王傲延为公司总经理,而王傲延是上海兔跃呈祥的实际控制人——这位1989年出生的年轻人正一步步进入张小泉公司核心。
截至目前,张小泉最终控制方为张国标、张樟生以及张国标之子张新程。张国标和张樟生均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上述三人同时受到高消费限制。
对于公司实际控制人目前现状,上述张小泉董秘办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张国标、张樟生在上市公司经营层均无任职,张新呈为公司董事长,代行董秘一职,公司目前经营情况稳定。
8月29日,时代周报记者就实控人被列为失信执行人对公司影响等问题向张小泉方面发送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