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身家的江西“网瘾少年”,把茅台推下神坛 网瘾少年26岁时逆袭成亿万富翁 网瘾少年身价2800亿
创始人
2025-08-29 18:13:07
0

“以后去老丈人家,不带白酒,只带显卡”。

打败你的不一定是同行,还有可能是跨界者。这句话对于现在的茅台来说,可是相当有感触。

继飞天茅台价格跌破之后,没想到茅台再失一城——股价。曾经坐拥A股股王宝座的茅台,绝对想不到自己竟然还有被赶超的一天?对手竟然还是八竿子打不着的AI?



谁也想不到就在这两天,寒武纪的股票突然如同坐火箭飙升,市值冲上6000亿,一度超越贵州茅台。不少人一夜账户就多了几万几十万。



如此之猛,连寒武纪本纪都出来,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风险。但这并不影响众人的狂欢。

高盛很快发布研报,直接将寒武纪目标价上调50%至1835元,换算成市值将高达7700亿。连市盈率(股价与每股盈利的比值,用来衡量上市公司股价合理性)都高达500多,相比之下连英伟达都只有57.8。

股价能赶超茅台,这个寒武纪到底是何方神圣?很多人或许是最近才听说,在AI芯片领域,寒武纪算是国内极少数从最底层的指令集、架构开始完全自主研发的AI芯片公司,以此衍生的还有各种称号如“寒王”“中国版英伟达”。

谁能想到,最初的寒武纪,还是一个无经费、无论文、无人问津的“三无研究”,研发环境更是憋屈,团队把行军床搬到工位边,一熬就是一个通宵,甚至连创始人都被说成“不务正业”。

曾经被人看不起的小透明,竟然逆袭成了如今的“寒王”。很多人觉得,因为AI是现在全民关注的大风口,作为搞AI的头号玩家,寒武纪得到关注似乎不稀奇。



但问题来了,搞AI概念的公司这么多,为何市值狂飙如此之猛的是寒武纪?



中科大“网瘾少年”,

用10年熬出头



寒武纪背后的两个江西男人,始终绕不开"天才" 二字。

毕竟,光从前半生的履历来看,连小说爽文男主都不敢这么编的。

哥哥陈云霁14岁就入读中科大少年班,在同龄人还在享受大学生活时,他19岁就参与龙芯3号芯片设计。

小两岁的弟弟陈天石也是个神话。16岁入中科大少年班,在深度学习算法领域也是天赋异禀,每天干的事就是死磕计算机,说是“网瘾少年”也不为过。



兄弟俩有点年代感的童年照

俩兄弟都这么出息,甚至在学习之外还沉迷于打游戏。于是很多人感叹,他们的父母算是妥妥的中了“基因彩票”。

不过说到这里,还只是个天才关起门来的传奇故事,能让无数中国人心情跟着紧密波动,离不开这俩人之后做出一个“叛逆决定”。

当时,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一次内部汇报中,陈云霁、陈天石兄弟就提出一个大胆构想:做一款AI芯片,解决人工智能对算力的巨大需求。



由于项目过于冷门,很多人连AI是什么都没有概念,据说兄弟俩连20万的经费都没能申请下来。

毕竟连英伟达在当时也还只是卖游戏显卡。整个全球半导体界都没在意这个领域,甚至觉得是天方夜谭。

陈云霁回忆时曾感慨:“就像在一片黑暗中摸索,不知道哪里是方向、哪里是出口,甚至不知道有没有出口。”



很多人以为两兄弟只是随便说说,谁也想不到,这个小团队竟然一直在这个方向默默闷头搞研发,2015年就研发出世界首款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原型芯片。

推出芯片还不是小打小闹,在那个很多人没听过AI的年代,陈天石们就敢all in这个“冷门”赛道。甚至在推出芯片的第二年,陈天石直接离岗创业,创始团队成员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投资管理平台中科算源,共同设立了北京中科寒武纪科技,这也有了寒武纪。



这个时候,英伟达也开始重视AI芯片,甚至大步一跨,成为全球最出色的AI芯片公司,也吃到了第一波AI的红利。

相比之下,表面上寒武纪的规模和动作都没那么高调,更没有英伟达那么出名,但随着美国的政策打压,也让大家真真切切看到了中国AI芯片的巨大潜力。

2017年9月,华为发布人工智能手机芯片“麒麟970”,背后竟然就是搭载寒武纪1A处理器!



这一次,让不少人开始对这个公司真正有了实感。



为了追赶英伟达,

它赌了一件事



然而,好日子却没过太久。

靠着华为大客户,寒武纪一战成名,还顺便洗刷了曾经被误解的屈辱上了个市。2020年7月,寒武纪成功登陆科创板,首日市值便突破1000亿。



然而谁也没想到,成也华为,栽也华为。很快华为宣布自研芯片,好家伙从客户一夜变成对手。上市成了寒武纪少有的巅峰时刻,此后多年走上“下坡路”。

赚钱能力上,让股东相当不开心。2020年至2023年,寒武纪不仅没能赚钱还不断亏损。资本市场反应也很快,寒武纪市值一度掉到200多亿。

果不其然,寒武纪再次迎来了很多人的质疑:是不是不行了?AI到底是不是噱头?这俩兄弟是不是圈钱的?

然而仅过几年冲上6000亿的寒武纪,再一次用现实证明:市场还是低估了。寒武纪为何又再次低谷翻盘?

1.狠心死磕一件事,只为活下去

都知道前有英伟达虎视眈眈,后有华为等老大哥争相竞争,寒武纪创始人却偏偏不信邪,为了干成中国AI芯片,就赌上一件事:全部身家。



都知道搞AI产品跟搞商业很难两全,但陈天石放出豪言,“我们这一代企业家的使命,是把冷板凳坐热。”

他很明白,靠单一智能终端芯片卖给别人风险很高,而且很被动,于是狠心决定——要做就做最难的事:向云、边、端全场景智能芯片延伸。

在这个思路下,寒武纪开发了一系列云端推理、训练芯片,以及边缘计算产品线,并为所有产品构建了统一的基础系统软件和工具链。不断扩展更多的版图,也给自己找到更多的输血“大腿”,前五大客户就贡献了80%以上的营收,保证能活下去。

2.自虐式研发,只为当“将军”

光是有人“输血”还不够,支撑这场逆袭的,还有十年如一日的“真金白银”氪金。

夸张到什么程度?在2023年,寒武纪营收7.09亿,砸到研发的钱就高达11.18亿,都快是营收的两倍。

2024年的研发费用稍微收敛了些,但也占了营收91.3%,为10.72亿,792名研发人员占比近80%。

如此不计上限的投入,换来的是累计申请专利2774项,97%为发明专利以及在芯片领域的一次次技术突破。



与此同时,寒武纪也不会放过任何中国人用AI的场景。比如自研MLU-OPS算力调度平台适配90%国产框架,提升DeepSeek-V3大模型推理效率等,努力在大众中刷存在感。

如此大的开支下,哪怕寒武纪自2016年成立以来累计亏了50多个亿,陈天石也丝毫不掩饰野心,“如果智能时代真的到来,一定会诞生新的巨头。我不讳言寒武纪想当这个将军。”

能做到这种程度,寒武纪被人视为中国AI“全村的希望”也就不足为奇。



泡沫还是真底气,

还得用实力说话

如今,很多人对寒武纪的观点鲜明地分成了两派。

一派认为它更需要时代,企业的能力远没有风口的威力更大,估值里泡沫更多;另一派则认为,是因为自己练出了产品护城河,风口的助推只是锦上添花。

很难真正判断谁对谁错,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AI风口之下,寒武纪绝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玩家。



如今,在AI行业有个心照不宣的共识是:国产芯片时代已经来临。

要知道,以往国内云计算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公司,一直偏向于采购英伟达的AI芯片产品,然而这种情况,在这些年有了质的改变:以寒武纪为代表的部分国产AI推理芯片,因为同样可以满足AI推理计算需求,也开始出现在不少国产公司的订单上。

IDC研究显示,2024年中国本土AI芯片的出货量已超过82万张。其中国产芯片占比在30%左右。机构预测,随着AI芯片国产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国产占比到今年年底将进一步升至40%。

因为还是新兴行业,现在国产芯片公司众多,还没有形成特别明显的垄断态势,暂时没有谁能一家独大。也就是说,谁能提前瞄准下一个AI细分算力风口,谁就能提前抢到更多的机会。



不得不说,寒武纪要想真正打破很多人对它的偏见,还需要像之前一样,用现实成绩单打脸。

首先是在赚钱能力上证明自己。其实,营收能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

寒武纪最近发布半年报,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同比直接增长4347.8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38亿,上年同期净亏损5.3亿,实现了扭亏为盈。



不得不说,这已经是个好的开头,接下来寒武纪要做的,就是保住盈利势头,一边继续赚更多的钱,另一边把资金子弹投入更多的研发,形成正向循环,也是像英伟达学习。

其次,圈子就这么大,要做好“回头客”效应。

毕竟,AI芯片早已从过去的小众概念变成如今的大众风口,越来越多对手的加入如华为昇腾、海光、昆仑芯等,就意味着寒武纪并不是非它不可的资源。对于客户而言,性价比和效果才是最关键的,而不是看空无一物的估值或融资。



寒武纪还不能掉以轻心,还需要持续不断掏出更多的”真家伙”。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在业内站稳脚跟,而不是昙花一现。

毕竟,中国“芯片新王”不稀奇,宝座坐稳才是真本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奥比中光扭亏 政策暖风助力行业... 中经记者 黄永旭 北京报道沐浴着政策暖风,机器人产业迅速崛起。今年中报季,多家机器人板块上市公司业绩...
并购效应显现 证券投资收入增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孙永乐合并重组后,国联民生首份半年报出炉,披露诸多业务数据细节。8月28日,国...
透视半年报,拆解汤臣倍健的「阳... 文 / 四海来源 / 节点财经近日,汤臣倍健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汤臣倍健实...
滴滴出行,“双引擎”驱动 滴滴... 曾经,滴滴年少,跑马圈地。但如今,国内国际“双轮驱动”,它正越来越稳健成熟,确定性愈加凸显。©️懂财...
从亏16亿到半年赚10亿,芯片... 记者丨雷晨 编辑丨张伟贤一家连续多年亏损的AI芯片公司,如何在一年内实现惊天逆转,成为A股市场最耀眼...
阿里上季度营收2476亿元,即... 阿里上季度即时零售业务同比增长12%至147.84亿元。8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6财年第一...
V观财报|美凯龙上半年亏损扩大... 【V观财报|美凯龙上半年亏损扩大至19.86亿元】美凯龙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
难回百亿阵营?顺鑫农业上半年营...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郭鹏8月29日,顺鑫农业(000860.SH)发布2025年半年报。今年上...
伊利2025中报出炉,奶粉夺得... 虽然中国乳制品消费尚未脱离深度调整期,但伊利依然交出了一份充满韧性的稳健增长成绩单。上半年,伊利实现...
V观财报|中芯国际拟购中芯北方...   中新经纬8月29日电 中芯国际29日晚间公告,公司正在筹划以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的方式购买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