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暑期消费旺季收官、半年业绩关账节点前夕,国内体育用品行业四大巨头——安踏、李宁、特步与361度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已全部披露。
营收维度上,安踏以385.44亿元的业绩一骑绝尘,这一数字不仅大幅领先行业,更直接超过李宁(148.17亿元)、特步(68.38亿元)与361度(57.05亿元)三家企业上半年营收的总和,四家企业合计营收659.04亿元;若聚焦增长速度,安踏同样以14.3%的同比增速稳居榜首,而李宁则在四大巨头中处于增速末位。
盈利端更显分化。安踏归母净利润70.31亿元,几乎等于其余三家总和的两倍;然而高基数之下,其利润同比增速已现放缓迹象,存货周转天数也在上升。
安踏“断层式”领先
截至目前,国内四大运动品牌巨头均已发布上半年成绩单。
其中,安踏集团上半年业绩再创历史新高,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3%至385.4亿元;盈利能力方面,不包括由AmerSports亚玛芬体育上市事项权益摊薄所致的利得,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5%至70.31亿元。但剔除这部分的影响,安踏的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8.94%。
特步国际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68.38亿元,同比增7.1%,但总营收同比下降5.07%;归母净利润增长21.5%至9.14亿元,创历史新高。对于业绩超预期的表现,招银国际认为有三大原因:第一,未再录入K-Swiss和Palladium的亏损;第二,其他收入多于预期;第三,Saucony索尼康品牌运营杠杆效果显著。
2025年上半年,361度同样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财报数据显示,其营收同比增长11%至57.05亿元,归母净利润达8.58亿元,同比增幅8.6%,两项核心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相比之下,李宁的增长较为逊色。李宁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至148.1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0.99%至17.37亿元。李宁联席CEO钱炜坦言,线下客流的同比减少带来一定压力,公司正持续优化线下渠道,关闭低效门店,同时扩大优质门店覆盖。他还提到,未来将加大新渠道探索,以拓展消费者触点,提升产品与购物体验。品类方面,计划重点突破女子运动、户外装备及青少年体育用品三大新兴赛道。
整体而言,2025年上半年,安踏用一组规模与增速双碾压的硬核数据,将国内运动赛道的竞争格局牢牢锁定在“一超多强”的坐标系中。
从营收维度看,安踏以385.4亿元的业绩体量,不仅大幅拉开与同行的差距,更直接超越李宁、特步、361度三家企业上半年的营收总和;与此同时,其14.3%的同比增速,在四大巨头中稳居首位,实现“规模领先”与“增长领跑”的双重优势;在盈利端,安踏的净利润几乎等于其余三家总和的两倍,规模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更直观的对比来看,安踏集团的营收大约相当于:1.6个耐克中国,2.6个阿迪中国,2.6个李宁,5.7个特步国际,6.8个361度。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若单看净利润增速,特步以21.47%的同比增幅暂列上述四家公司的第一,也为国内体育用品的竞争格局增添了更多看点。
高增长背后库存压力隐现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尽管业绩高速增长,但安踏集团的库存周转效率出现了明显放缓的迹象。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安踏集团存货周转天数达到136天,较2024年上半年的114天增加了22天,库存变现速度的下降已成为当前经营中的一个显著变化。
对于这一指标变动,安踏集团给出的解释为:“平均存货周转日数上升22日,主要归因于存货较上年同期增加,以及期内的业务收购所影响。平均应收贸易账款周转日数及平均应付贸易账款周转日数保持在去年相同的水平。上述流转比率处于健康水平。”
从业务动作来看,安踏集团在上半年完成了对德国知名户外品牌JACK WOLFSKIN(狼爪)的并购——该品牌不仅拥有深厚的户外文化底蕴与强大的品牌资产,更在户外市场占据独特定位。据财报披露,目前安踏已为狼爪组建联合管理团队,正围绕品牌核心价值制定3-5年复兴计划,推动产品与品牌体系的重塑;与此同时,安踏还与韩国知名时尚平台MUSINSA达成合作,共同成立合资公司,进一步拓展全球品牌版图。
品牌并购与合作带来的资产整合、渠道铺货等需求,客观上推动了存货规模的增长,进而影响了周转天数。
而在业内看来,存货周转天数是衡量企业库存管理效率的关键指标,这直接反映出库存变现效率的下降。若库存管理能力未能同步提升,很容易陷入“规模越大、库存越高”的恶性循环,安踏需在这两者之间找到更优平衡。对比来看,李宁虽营收垫底,但将存货周转天数控制在61天的高效水平;特步也通过聚焦跑步领域实现精准备货,库存效率优于安踏。
但不可否认的是,安踏多元化的品牌矩阵与精准的市场策略,仍是其上半年营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具体来看,核心品牌安踏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5.4%至169.5亿元,创历史新高且增速超纺织服装行业平均水平;FILA斐乐表现同样亮眼,收入同比增长8.6%至141.8亿元,超出市场预期;而以DESCENTE迪桑特、KOLONSPORT可隆运动为代表的其他品牌板块,更是以61.1%的同比高增速实现74.1亿元收入,成为集团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
市场竞争加剧
从行业数据来看,中国高性能户外鞋服市场正处于高速扩容的“黄金窗口期”。据国家统计局、中国服装协会及弗若斯特沙利文联合核算,2024年中国内地高性能户外鞋服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27亿元;其中服装/鞋类/配件市场规模分别为712/212/103亿元。预计2025-2029年户外鞋服(含配件)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为15.5%,2029年将达到2157亿元。
面对增量诱惑,四家头部公司几乎同步按下加速键,但侧重点明显不同。
安踏把“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写进战略总纲:对内,以FILA、迪桑特、可隆等多品牌矩阵覆盖全价格带,对外则在并购Amer Sports后将始祖鸟、萨洛蒙等高端户外资产纳入全球化版图,试图以规模构建竞争壁垒;李宁回归“专业运动装备提供商”的新定位,押注奥运周期,把“国潮”故事升级为“科技国潮”。
特步继续深耕跑步垂直赛道,喊出“中国跑者首选品牌”,一方面用160X系列竞速跑鞋绑定马拉松赛事,另一方面重点布局索康尼、迈乐,希望再造一条“跑鞋第二曲线”;361度以“专业化、年轻化、国际化”为框架,一边靠儿童业务与电商渠道快速放量,一边用国际大赛资源提升品牌调性,核心打法仍是高性价比。
然而,当各自的“长板”越拉越长,短板也随之暴露。从上半年财报中可以观察到,安踏的全球化并购带来存货高企;李宁在奥运营销上一掷千金,仅上半年广告与营销费用就增加8700万元,间接拖累净利率;特步主品牌收入增速放缓至4.5%,60亿元大盘里跑鞋占比超六成,“一条腿走路”的风险愈发明显,索康尼体量仅占集团营收12%,尚不足以撑起“第二曲线”;361度因“高性价比”定位导致毛利率与安踏、李宁仍有8–10个百分点的差距,品牌向上升级的难度可想而知。
随着市场格局的变化,四家头部企业的战略焦点正逐步汇聚于同一核心命题:在巩固自身差异化竞争优势这一 “长板” 的同时,加速弥补业务短板,推动短期流量变现模式向可持续盈利模型转型,以构建更稳固的市场竞争力。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孙阳
上一篇:中信证券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长,资管业务收入同比增逾22% 中信证券上半年净利 中信证券上半年净利同比增36.66%
下一篇:碧桂园服务:上半年营收231.9亿元,未来物业服务定价权应该是客户的 碧桂园服务上半年营收 碧桂园服务2021年每股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