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国内钨品市场再度迎来大涨。据中钨在线数据,仲钨酸铵(APT)报价达到35万元/吨,较昨日上涨1万元/吨,较年初涨65.9%。黑钨精矿(≥65%)报23.3万元/标吨,白钨精矿(≥65%)报23.2万元/标吨,均较昨日价格上涨7000元/吨,较年初涨超60%。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二级市场上钨概念股却迎来集体回调。截至午盘收盘,钨指数(884282.TI)大跌3.7%,创下8月以来最大跌幅,成分股翔鹭钨业(002842.SZ)大跌6.92%、厦门钨业(600549.SH)、章源钨业(002378.SZ)跌超3%,中钨高新(000657.SZ)跌0.42%。
这一背离现象发生在钨价持续走强的背景下。回溯本轮涨势,自4月中下旬起,白钨精矿、黑钨精矿便以每日近千元的幅度“小步快跑”,5月末突破17万元/吨,7月中旬黑钨精矿更是突破18万元/吨大关,不断刷新年内价格新高。
行业龙头企业报价同样水涨船高,厦门钨业8月上半月APT含税现款长单价格达27.95万元/吨,较7月下半月上涨1.65万元/吨;章源钨业同期APT(国标零级)长单报价亦调整至28.30万元/吨。
事实上,受持续攀升的钨价,8月以来A股钨板块普遍高涨,同花顺钨指数涨超31%,章源钨业股价大涨45.56%、翔鹭钨业大涨34.48%。将时间拉长,年初至今中钨高新涨幅超过110%,厦门钨业涨幅也达到了54.16%。
钨价持续上涨的背后是供给端的紧张态势。华西证券指出,2025年度第一批钨矿(三氧化钨含量65%)开采总量控制指标58000吨,较2024年度第一批指标减少4000吨,降幅6.45%。钨精矿开采指标缩减,提升钨精矿供给偏紧预期。而江西等主产区矿山面临严格检查,直接导致行业开工率显著下降,矿山企业多采取捂盘惜售策略,使得市场流通货源进一步收缩。
出口数据方面,据华西证券援引SMM统计数据,7月钨品出口合计1692.7吨,与6月的钨品出口数据1262.7吨相比,环比增加了34.1%;而与去年7月的钨品出口数据相比,同比增加了25.2%。不过,受前期出口数据锐减影响,今年1-7月钨品出口仍同比下降17.9%。
对于后市,机构普遍持乐观态度。中信建投证券金属和金属新材料团队认为,在国内钨精矿第一批配额缩减,第二批配额下放时间推迟的情况下,供给端极为短缺,钨产业链价格持续推涨。短期来看,第二批配额量级是钨价方向的决定因素。
该团队表示,中长期来看,国内钨精矿的保护性开采态度较为明确,海外钨精矿复产进度不及预期。而需求端方面,随着降息周期确定传统工业需求稳步增长,光伏钨丝、核辐射钨屏蔽材料、固态电池钨基正极材料等新型应用持续涌现,供需平衡表始终处于偏紧状态。
华西证券同样认为,从当前市场格局来看,钨原料供应端的紧张态势仍在持续发酵。多重因素叠加下,预计短期钨精矿市场将继续维持偏强运行态势,这也为整个钨产业链的价格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