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温冲 于建平 北京报道
8月18日,广东联合产权交易中心官网披露,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风集团股份”)将出售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下称“东本发动机”)50%股权。目前,该项目处于预挂牌阶段,转让底价待定,挂牌截止日期为9月12日。
一方面“停牌”待发内幕消息公告,一方面“清仓”与本田合资的发动机业务,东风集团股份究竟在筹谋什么?复牌又在何时?对此,《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了东风集团相关负责人。
清仓东本发动机,意在电动化?
资料显示,东本发动机成立于1998年,由东风和本田共同出资,主要是为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供应发动机及零部件。其中,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及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50%、40%及10%。
东本发动机是时代的产物,与当时本田以及广州的汽车产业密不可分。1998年,本田在华首家合资车企广汽本田成立,开启了在华整车事业,总部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同年,东本发动机成立,注册地点同样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目前,东本发动机的官方简介仍是“负责开发、生产、销售轿车用的发动机及其零部件,并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产品主要用于广汽本田生产的系列乘用车型”。
东本发动机成立之后,实现了快速发展。1999年,东本发动机建成机械加工车间并拥有七条机械加工生产线。之后还建成了铸造车间、装配车间、传动轴车间等。其中,我国第一个轿车铝缸体压铸项目于2000年11月在东本发动机建成投产,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正是基于东本发动机的良好发展,2003年东风与本田合资成立了东风本田汽车,双方的合作业务也从发动机延伸到了整车,并建立了整车及配套的发动机生产线。
可以看到,东本发动机成立时间早于东风本田,两者的发展相互独立。也就是说,此次股权出售,对东风本田的零部件供应及其他方面均无影响。
有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现阶段,东风集团股份对东本发动机发展的历史任务已经暂告一段落,广汽本田不失为一个好的“买家”。不过,记者注意到,广汽本田并未就是否会接盘表态,一切尚需等待官方公布。
核心财务指标方面,2024年,东本发动机营业收入为95.66亿元,净利润约为-2.28亿元。今年上半年,东本发动机营收约38亿元,但净利润扭亏为盈,约3.71亿元。
东风集团股份为何会在东本发动机扭亏为盈的情况下,选择“清仓”其所持有的东本发动机全部股权?
对此,《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了东风集团相关负责人,得到的回复表示:“当前,伴随中国NEV市场的持续扩大,自主及合资事业都将面临更多的市场挑战,我们希望能优化与调整自身的燃油车资产结构,更好地支持本田中国的汽车事业战略部署。同时,此次股权出售也有利于DFG(东风集团股份)加快新能源转型。”
实际上,从2022年开始,东本发动机已经开始驱动电机技术自主创新的探索。经过发展,今年7月,“扁线电机及其定子、车辆”和“转子冲片、电机转子及永磁同步电机”两项发明专利正式获得国家授权。该创新成果实现了公司新能源产品核心专利“零的突破”。
以新能源为跳板,东风转型进行中
关于新能源转型,东风集团上述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为加快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变革,东风汽车已逐步构建起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护城河”,加速打造更具竞争力的转型发展基础。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提质向新,产销量不仅在2024年突破1300万辆,更是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2025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延续发展态势,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比例达到了44.3%,这一数据较去年同期的35.2%提升了9.1个百分点,占比即将逼近“半壁江山”。
在此背景下,东风集团加快新能源转型。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东风汽车终端销售11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40.2万辆,同比增长6.8%,渗透率为36%。可以看到,东风汽车的新能源销量虽然也在增长,但增速与渗透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仍需要加大转型力度。
“此次资产调整,将进一步助力聚焦转型业务,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东风集团上述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在技术与产业链布局上,东风已经打造了猛士MORA平台、量子架构、DSMA架构等新能源平台,以及商用车T1平台,实现了乘商并举的技术布局。在电池、电驱、电控等核心三电领域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已建成22GWh电芯、5000套氢燃料电池中试生产能力、100万电驱、42万套自主控制器、70万套IGBT生产能力。此外,马赫动力热效率达47.06%,氢燃料电堆功率400kW,固态电池中试线稳步推进。
事实上,今年以来,东风集团旗下合资、自主等各个板块都在发力。合资板块,东风日产于4月推出的全新车型N7,搭载与Momenta联合开发的高阶智驾系统,拥抱中国本土用户需求;东风本田全新纯电车型S7打响合资反击战;神龙汽车更是推出新能源品牌“示界”及其首款车型示界06。
自主板块方面,自2023年以来,东风汽车聚焦新能源转型升级,实施乘用车新能源“跃迁行动”,一体化运营三大品牌。6月,在长安宣布分立成为独立新央企之后,东风奕派科技马上宣告成立,并整合风神、奕派、纳米三大自主品牌,统一了东风主流乘用车的形象,在央企重组的大背景下,主动整合内部资源。
彼时,东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青指出,奕派科技必须“求新求变、敢作善为”,强调了“变”的迫切性。8月,东风奕派科技召开战略发布会,重新梳理品牌架构,将纳米融入东风奕派实现品牌聚力,并喊出“奕派向上、风神向新”。这也被业界看作是东风失去与长安重组契机后,另谋改革调整的关键举措。
值得关注的是,东风集团的调整仍然在继续。8月11日,东风集团股份(00489.HK)突发短暂停牌公告,以待刊发一份载有本公司内部消息的公告。
对于这则内部消息,外界众说纷纭,如一汽乘用车注入、军工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东风集团将在A股上市、岚图将分拆IPO以及对合资业务进行改革等。其中,有关对合资业务改革的消息中,就提到了出售东本发动机一事。
截至发稿,东风集团股份尚未复牌。至于何时复牌,《华夏时报》记者也向东风集团进行了询问,得到的回复是:“港股恢复时间请以公告为准。”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