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陈家运 北京报道
8月17日晚间,国泰环保(301203.SZ)公告披露,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陈柏校近日收到杭州市临平区监察委员会签发的《留置通知书》和《立案通知书》,其被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知悉上述事项的进展及结论。
国泰环保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董事长个人的事情,与公司经营无关联。该人士强调:“公司的生产经营一切正常,而且生产经营与董事长个人相互独立,不会因此事项受到干扰。”
国泰环保在公告中称,公司拥有完善的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机制,将按照《公司法》《创业板上市规则》《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及《公司章程》等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规范运作。当前,公司董事会运作正常,生产经营管理情况正常,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生产经营稳步推进,本次事项不会对正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同时,公司将持续关注后续进展,妥善安排相关工作,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国泰环保业务涉及污泥处理服务、成套设备销售和水环境生态修复等。自2023年创业板上市以来,国泰环保业绩呈现下滑态势。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国泰环保还处于营收、净利双增长的阶段。当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6亿元,同比增长10.80%;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5.51%。在污泥处理服务、水环境生态修复以及成套设备销售等业务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如污泥处理服务收入达3.11亿元,同比增长8.34%。
2023年,国泰环保上市首年即“变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09亿元,同比下降15.52%;归母净利润1.39亿元,同比下降6.49%。主要业务板块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缩水:污泥处理服务收入降至2.66亿元,同比下降14.55%;成套设备销售收入下降43.20%至0.11亿元。国泰环保方面解释称,业绩下滑与市场环境变化及项目推进节奏等因素相关。当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43%,较上年同期下降17.86个百分点。
2024年,国泰环保利润下滑的趋势仍在延续。当期营业收入微增1.98%至3.16亿元,但归母净利润进一步降至1.32亿元,同比下降4.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23亿元,同比下降7.63%。
2025年第一季度,国泰环保实现营业收入8721.46万元,同比增长6.11%;而归母净利润为2659.28万元,同比下降19.66%。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近年来环保行业快速发展,污泥处理等细分领域涌入大量竞争者,国泰环保虽具技术和经验优势,但市场份额仍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比如在一些地方的污泥处理项目招标中,对手增多导致项目获取难度增加。
不过,国泰环保方面在公告中提及,“十四五”期间污水处理量增长,将带动污泥处理需求扩容,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及污水处理规模扩大导致污泥量逐年攀升。同时,环保监管政策趋严推高处置标准。公司认为,相较于成熟的污水处理,国内污泥处理处置能力和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市场需求迫切,需优秀服务商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化运作破局。
(编辑:董曙光 审核:吴可仲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