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傅斯特
过去十年,公募基金行业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根据天相投顾数据,截至今年二季度末,162家公募持牌机构的管理总规模达到34.05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我们习惯了用规模丈量成功,却常忽略投资者的真实感受。虽然规模不断攀升,但投资者似乎往往会陷入“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怪圈。
2025年,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落地,像一声号角划破了行业的迷雾。
其中明确提及,要求加大含权中低波动型产品、资产配置型产品的创设力度,直指投资者获得感提升的核心命题。
如何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是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其本质在于引导行业回归“以投资者为中心”的服务本源,也标志着行业从“规模竞赛”向“持有体验”的关键转型。
而真正的获得感,不在于净值曲线的惊心动魄,而在于每个普通投资者能放心睡觉,更好地在长期持有中收获投资回报。
低波动产品的价值重估
近年来,投资者常常会陷入一个两难的局面——
一方面,赛道狂飙但也波动不断,过于激进则可能血本无归。
晨星中国近期发布的《中国公募基金的投资者回报差研究-当幻想撞上现实》系列报告中提出,投资者的交易决策往往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牵引,在短期市场热度驱动下跟风押注大量资金,选择性忽视潜在的下行风险。
而另一方面,在当前资金成本相对低位的阶段,过于保守可能难以战胜通胀,部分投资者又难免面临“收益率焦虑”。
投资者迫切需要能平衡风险与收益的产品。《行动方案》也明确要求加大含权中低波动型产品、资产配置型产品的创设力度。
含权低波动产品追求既有望提供明显高于无风险收益率的收益,又能通过专业的选股和组合配置管理降低波动,是解决获得感难题的关键载体之一。
而且,其实现在市面上也有一些主打低波含权产品的基金经理,理念就是在尽量降低波动的同时,力争给客户一种长期、可持续的获得感。只是过往大家太过注重业绩锐度,没有给这一类基金经理太多的聚光灯。
盛震山就是这类基金经理的典型代表。他所管理的产品,不仅长期业绩回报不错,并且更为难得可贵的是,回撤和波动都比较小,持有体验好。
以盛震山独管的工银精选回报混合A为例,从净值走势来看,整体呈长期向上的趋势,并且运作较为平稳,成立以来最大回撤仅为8.1%(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6.30)。
自2023年9月成立以来,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该基金收益率达29.43%,比同期业绩比较基准高出20个点,比沪深300同期表现超出23个点。(数据来源:基金2025年二季报)
这种在降低波动的同时创造可持续回报的能力,正是获得感的核心要义。
寻找被低估的确定性
盛震山拥有15年证券从业经验,9年投资管理经验,2019年加入工银瑞信基金,同时拥有专户产品和公募基金管理经验。
在专户管理中,盛震山淬炼出注重安全边际、绝对收益的风格,会主动回避高估板块,以价值判断为核心,逆向寻找相对热度不高的行业,基于中长期视角努力获取相对稳定的投资回报。
盛震山的投资框架核心在于三层动态验证体系,讲究“感知环境、逆向布局”。
首先,辨识宏观经济周期位置。
盛震山将宏观分析视为投资决策的“指南针”。投资首先要“站对边”,也即要对当前所处的经济阶段做出明确的判断,进而结合基本经济学常识,做出投资取舍判断、尽量避开潜在风险最大的细分领域。
例如从2023年底至2024年上半年的阶段,盛震山逐步深刻感知到,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演进的大趋势下,选票政治或许导致主要发达经济体财政扩张难止、美联储必然重启降息周期的前景。
因此他预见到黄金在经历10年以上的盘整之后,很可能存在非常可观的、向上重估的潜力,于是开始逐步重仓多只黄金资源股。此后,金价不断上扬创历史新高,如今金价在3400美元左右的高位振荡。
多少人在今年错过黄金行情拍断大腿。盛震山则是市场上少有敏锐低位布局黄金行情的基金经理。
到了2024年三季度,全球经济增长重回温和、制造业走弱背景下,快速将部分配置重心从上游资源端(公用事业、传统能源)切换到下游消费端(有色、交运)以及港股互联网科技。
这主要是考虑到工业部门产能过剩对潜在资本回报的压力,而与人员流动和出行相关的领域需求更具韧性、供给端压力相对不大,以及互联网平台经过更早启动、历时更长的整顿和蛰伏,竞争格局相对更清晰、可能更早开启估值回归。
其次,中观产业筛选,在冷门赛道中深度掘金。
盛震山的中观布局哲学,体现为“不扎堆、深挖井”的逆向思维。会聚焦于识别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从经济周期的角度去思考产业周期,主动避开机构拥挤的赛道,尽量逆向去寻找相对热度没那么高的行业。
比如2025年一季度,市场追逐AI算力芯片时,盛震山针对出口企业“阶段性集中交付后订单走弱未充分定价”的预期,果断调减出口占比高的中下游企业,同时保持贵金属、交运配置。
在工银精选回报的二季度十大重仓股中,我们可以看到黄金类企业继续占据了多数席位。随着地缘局势升温推高金价,他所配置的多只黄金资源股普遍表现亮眼,或为组合带来了显著超额收益。
而到了二季度,基金在权益端的配置,更加聚焦于工业属性相对较低的领域,以及更重视在一些重资产运营行业和更广泛的服务领域中投资机会的挖掘。
有色金属、交通运输依然是组合持仓的前两大行业,但加大了对航空运输细分领域的配置。调整逻辑在于,捕捉到航空运输行业“供需关系向有利方向逆转的相对前期阶段,航空公司的估值水平有望先于基本面得以向上修复”。
可以看出来,盛震山调整策略始终避开市场热点,聚焦低关注度但有长期价值的行业。
最后,微观价值锚定,通过建立“负面清单”机制,系统性规避三类风险。
在个股的选择上,盛震山更多是从价值判断的层面出发,规避掉商业模式存疑的伪成长股,估值透支未来预期的热门概念股,以及财务透明度低的潜在问题企业,在充分考虑安全边际的角度上,来判断这个资产是否有重估或业绩超预期增长的潜力。
盛震山的投资框架,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反人性”的修行。在追逐热点的资本市场中,他选择了一条更艰难却更可持续的道路——通过系统化的三层验证体系,将投资从博弈行为升维为价值发现。
同时也很好地诠释他了对投资本质的深刻理解:真正的获得感,不在于净值曲线的波澜壮阔,而在于让普通投资者摆脱焦虑,安心持有。
低调但高效的长期主义者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在组合管理上,盛震山倾向采取积极的、聚焦的主动管理,组合调仓左侧交易特征明显。
左侧交易更为注重在未来更长的时间区间内企业内在价值的重估潜力,需要更加深度的研究,极强的独立判断力和耐心,节奏很重要,是控制波动的关键。
盛震山在回撤控制上之所以如此优秀,或许除了对热门赛道中的热门股的规避,还有两个重要操作。
其一,股债资产动态平衡
盛震山擅长资产的股债动态平衡,将进攻和防守恰如其分地运用其中,不追求极致的阶段性高收益,对仓位管理较为审慎,只买值得的股票。
比如他在管产品工银精选回报,在2024年权益市场呈现震荡、无风险收益率趋势下行的阶段,权益仓位低于同类平均,同时通过加大超长期利率债的配置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权益资产的波动。
其二,结构聚焦、有限均衡
盛震山会惯常保持聚焦的组合配置结构,也就是行业和个股都尽量集中。组合中主要持有的股票数量尽量控制在不超过20-30个的范围内,其中前20个股票会占到明显更高的比例。
与此同时,组合的配置结构注重行业之间的内在低关联度,以及会考虑针对特定宏观变量的内在对冲机制。
理论上来说,即使组合仅持有数量很少的行业,只要行业之间存在低关联度特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能都可以非常有效的较低组合净值的波动。
盛震山的投资理念,与《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理念不谋而合,本质上都是把照顾持有人真实体验,放在了比冲规模、拼锐度更靠前的位置。
不得不说一句,在资产管理行业,真正的护城河从来不是短期业绩,而是穿越周期的价值观。当行业在规模竞速中疾驰,盛震山选择做财富航程的“减震器”,让获得感在时间沉淀中生根发芽。
2025年,当市场在AI浪潮中逐渐转暖向好,盛震山仍以铁律守护着最朴素的真理:在尽量降低波动的同时,给客户一种长期、可持续的获得感。
受托人真正的荣光,从不在于净值曲线的惊涛骇浪,而在万千持有人夜夜安眠的均匀呼吸间。
数据说明:工银精选回报混合A/C成立于2023-09-26,该基金A份额2024年度、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8.73%、29.43%,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13.54%、8.99%;基金净值增长率及基准收益率来自基金定期报告。
风险提示:
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工银精选回报混合为混合型基金,预期收益和风险水平低于股票型基金,高于债券型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本基金如果投资港股通投资标的股票,还需承担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基金有风险,投资者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更新等法律文件,在全面了解产品情况、费率结构、各销售渠道收费标准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基金投资须谨慎。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
一起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智谷趋势为中产阶级的资本觉醒服务,帮助更多人获得财富。宏观经济、商业逻辑、企业兴衰、产业转型……这里有最真实的中国,有许多人难以察觉到的趋势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