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二胎三胎们越来越多,但月子中心们的日子怕是不太好过。
曾经被中产家庭捧为“生育刚需”的月子中心,如今却集体陷入了“卖不动”的尴尬局面。
点击上方视频立即观看
快刀财经的朋友们,好消息来了,为了满足大家多元化的需求,「快刀财经」的视频内容我们会同步在公众号上发布,还是熟悉的配方及味道,还是犀利但有温度的内容,还是足够多的增量信息,还有你在公众号上可能看不到的独家重磅。快去视频号、抖音、B站、小红书搜索「快刀财经」,关注我们,每天为你解剖一个新商业真相。
以下是本期视频脚本:
你知道吗?
虽然二胎三胎们越来越多,但月子中心们的日子怕是不太好过。
曾经被中产家庭捧为“生育刚需”的月子中心,如今却集体陷入了“卖不动”的尴尬局面。
圣贝拉三年半亏掉12.5亿,爱帝宫2023年净亏1.6亿港元,连区域性的小品牌也是倒闭的倒闭、跑路的跑路。那些动辄十万起步的“高端月子套餐”,曾被中产们追捧为给新生儿的“阶层入门礼”,但这届爸妈好像突然变了态度:花这钱,到底是买服务,还是交“智商税”?
万万没想到,这届爸妈们不流行“炫耀”了,而是开始算“性价比”了。
以前带娃去月子中心,一线城市十万起步的套餐,顶级会所甚至单日两万,相当于给“娃”办了一张“阶级身份卡”。
但随着经济环境跟消费观念的变化,这种模式正在失去市场基础,家庭对生育消费的投入更加谨慎。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月子中心市场的年增速从2017年的81.5%骤降至2025年的7.5%,反映出了需求端的萎缩跟市场端的饱和。与此同时,中产家庭们的消费逻辑,也从“买贵”变成了要“买值”。
尤其是前十年做生意或许还能打个信息差,但现在做生意基本都逃不过被消费者们“精挑细选”。
比如社交媒体的普及,进一步放大了行业乱象的透明度。
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月子中心踩雷”、“月嫂比月子中心更靠谱”等话题热度居高不下。消费者逐渐意识到,部分高端月子中心的“奢华”不过是营销包装——例如宣传中的“现炒月子餐”实际上却是用料理包加热,不少“金牌月嫂”居然连抱娃的姿势都不专业。
这种信息透明化削弱了月子中心们以前的溢价空间,从而推动着市场往性价比更高的替代方案转移。
比如现在高端家政市场的规模已经增长到了2860亿元,其中育儿服务占比35.6%,请个专业月嫂怎么都比去月子中心划算,用更低成本“平替”了部分家庭的需求。
且相比之下,月子中心的护理人员,却未必“专业”,收着“天价服务费”,但给新华社一查才知道,多数月子中心从业人员缺乏系统培训,医疗级护理的缺失直接导致安全事故频发:新生儿骨折、交叉感染等案例屡见报端,而部分机构在危机处理中暴露的专业性不足,也进一步打退了消费者信心。
而月子中心的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是“卖阶级身份证”的高端品牌们,普遍喜欢采用“重资产+高定价”策略:租赁市中心高档物业、砸钱做大装修,配置大量人员,导致运营成本占比超过70%。
以圣贝拉为例,其租金及人力成本合计吞噬了超7成收入,即便客单价高达6887元/晚,仍难以扭转亏损局面。这种模式在生育率高峰期尚可维持,但在需求萎缩时就会难以为继。
当市场饱和,进入洗牌阶段,月子中心今年的行业预测淘汰率将会超过60%,中小机构因现金流断裂而跑路的事儿也是一件接一件。
政策监管的改变也在重塑行业格局,2024年新规下发,2000平米以上的月子中心,必须得配副主任医师,这一政策直接淘汰了23%的“草台班子”,加速了小型结构们的出清。
当生育不再被焦虑裹挟,当消费回归实用本质,当新生代爸妈们换了一批人,宝妈要的不再是排场,而是靠谱。
- End -
快刀财经已同步入驻:36氪、虎嗅网、钛媒体、i黑马、品途网、商界、趣头条、砍柴网、梅花王、艾瑞专栏、亿欧网、创业邦、知乎、雪球、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界面新闻、一点资讯、网易号、搜狐自媒体、凤凰网、新浪财经头条、新浪看点、UC大鱼号、天天快报、企鹅自媒体、投资界、思达派、猎云网、简书等30多家自媒体平台。
快刀财经
社群 | 内容 | 连接 | 商学院
商业快媒体、思维孵化器、价值试验场和洗欲中心。专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正在影响的其他行业。有趣、有料、有态度,加入我们,拥有您的私人商学院。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营销策划、社群电商、创业投资和知识充电服务。
投稿、转载、内容合作,请添加微信ikuai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