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开市6周年丨从“试验田”成长为“示范田” 万亿融资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创板开板三周年 科创板正式开板5周年
创始人
2025-07-22 14:42:33
0

中经实习记者 孙汝祥 记者 夏欣 北京报道

2025年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6周年。

6年来,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已由首批挂牌上市的25家增至589家,IPO及再融资募资金额超1.1万亿元。

目前,超八成科创板公司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超八成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超380家公司的850余项产品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与此同时,作为改革“试验田”,科创板在发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存量市场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有专家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总结道,科创板开市6周年以来,最大的成就是构建了一个以“硬科技”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平台,推动了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同时,科创板推动了资本市场制度创新,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

展望未来,专家与科创板公司高管皆期待科创板进一步完善生态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深化改革,从改革“试验田”成长为“示范田”。

聚焦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

6年前的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公司挂牌上市,科创板开市。

“科创板开市6周年以来,最大的成就是构建了一个以‘硬科技’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平台,推动了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吸引了大量优质科创企业上市,提升了市场活力和竞争力。”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对记者表示,通过注册制改革,大幅降低了创新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门槛。

数据显示,截至7月22日,科创板上市公司589家,IPO募集资金9257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1867亿元,合计超1.1万亿元。

公司上市后,呈现了良好的成长性。以2019年为基数,近5年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9%和9%。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中,已有22家未盈利企业在上市后实现盈利并“摘U”。

20家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企业中,已有19家公司自研的45款药品/疫苗获批上市,其余1家公司产品上市申请已获受理;16家公司营收超过1亿元,其中4家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2018年以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推出的1类新药数量约占同期国产创新药获批总数的12%,日益成长为我国医药创新的中坚力量。

相关行业专家认为,科创板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硬科技”企业,建立了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制度、灵活便捷的股权激励制度和市场导向的并购重组制度,板块定位和制度设计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

“就此意义而言,科创板建设这6年已成为资本市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国家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的一大亮点。”前述专家表示。

对科创板的助力,“硬科技”企业也有很深的认同感。

“海光信息(688041.SH)在芯片市场取得的长足发展,离不开科创板平台的长期赋能。”海光信息总经理沙超群说,科创板为科技企业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包容、高效的资本市场环境。得益于科创板丰沃的投融资土壤以及政策工具箱,海光信息近年来不断在公司治理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经营能力上取得显著进展。

“作为注册制改革的先行者,科创板改革进一步加大了对于优质未盈利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显著提升了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包容性与支持力度。”百利天恒(688506.SH)董事长朱义说,“百利天恒在尚未盈利阶段即实现上市,得益于制度突破,为我们聚焦肿瘤治疗领域创新药物的研发、推动和跨国药企的国际化合作提供了关键支撑。”

“对拓荆科技(688072.SH)而言,登陆科创板是公司发展的‘加速器’。”拓荆科技董事长吕光泉表示,上市前,拓荆科技作为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领域的开拓者,面临研发投入大、资金需求紧张的挑战;上市后,借助科创板平台与资本市场支持,公司突破了发展瓶颈,驶入成长快车道,上市首年就实现盈利,且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据上交所介绍,科创板重点服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八成。

科创板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形成示范和集聚效应,推动构建以行业“链主”为引领、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矩阵式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一批科创板公司持续推动前沿技术发展和产业变革,面向人工智能、基因技术、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正加快布局。

以集成电路为例,科创板集成电路上市公司达120家,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软件等产业链各环节,汇聚了中芯国际(688981.SH)、中微公司(688012.SH)、沪硅产业(688126.SH)等行业龙头,逐步形成链条完整、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推动提升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自主化水平。

例如,中芯国际科创板IPO一次性募集资金达532亿元,极大地支持了创新研发和扩产,同时牵引、带动一批国产半导体设备、材料、设计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如果科创板再晚几年推出,我国集成电路领域被‘卡脖子’的问题将更加突出。”行业专家如是说。

科创板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其持续加大创新要素投入力度。

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总额达1680亿元,是板块净利润的3倍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12.6%,持续领跑A股各板块,其中107家公司连续3年研发强度超20%。

就研发效果而言,35家科创板公司在细分行业或单项产品上排名全球第一,124家公司排名全国第一,196家公司排名全球或全国前五。379家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65家公司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50家公司主营产品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合计(去重后415家)占板块公司总数71%。138家次(81家)科创板公司牵头或者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

截至目前,科创板公司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平均每家公司发明专利达到216项。三成科创板公司的产品或在研项目在行业内具有首创性;超八成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超380家公司的850余项产品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

“科创板推动了资本市场制度创新,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田轩表示。

上交所指出,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有效发挥改革“试验田”功能,在发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

首发上市确立多元包容上市标准,探索制定并不断完善科创属性指标,把好入口关。再融资精简优化发行条件,缩短审核及注册时限,建立小额快速融资制度,大大提高了公司融资的便利性。并购重组方面,完善重组认定标准,调整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定价机制,作出更市场化的制度安排。股权激励方面,创设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优化激励对象范围、授予规模和价格限制,灵活性、包容性大大增加。股份减持方面,创设询价转让制度,通过市场化方式完善股份减持制度。

“通过科创板改革试点,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创业板、主板等存量市场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行业专家指出。与此同时,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改革的落地,为2019年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修订,特别是其中注册制条文的最终确定提供了实践基础,加快了修法进度;由此,进一步带动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取得突破和基础制度持续完善,包括刑法修正案(十一)及虚假陈述司法解释等相继出台,中国版证券集体诉讼制度(特别代表人诉讼)、欺诈发行责令回购等制度率先在科创板推出。

继2024年6月发布“科创板八条”后,2025年6月证监会又发布了《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

沙超群表示,随着“科创板八条”“1+6”等改革举措落地,监管政策正向激励持续强化,为科技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技术协同创新以及加速产业整合,提供了有效指引和制度保障。

“作为科创板改革的受益者,我们期待未来能够看到更多普惠实用的政策工具支持,也衷心期望科创板‘硬科技底色’历久弥新,为中国科技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沙超群说。

吕光泉则期待进一步优化对科技企业的估值定价机制,拓宽长期资金入市渠道,让真正的硬科技企业获得更精准的资本支持。吸引更多优质科技企业上市,加速培育具有行业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为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从改革“试验田”成长为“示范田”。

展望未来,田轩表示,期待科创板进一步完善生态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制度改革,优化上市标准,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强化对“硬科技”属性的精准支持,特别是在分层机制精细化方面,对科创企业形成全周期服务体系,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差异化支持。通过多层次的融资工具(如定向可转债、并购基金等)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加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促进跨境技术合作,打造国际化创新生态圈,助力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编辑:夏欣 审核:何莎莎 校对:翟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超级水电概念股延续涨停潮,中国... 7月22日,雅下水电概念继续上演涨停潮,两大电力工程龙头中国电建(601669.SH)、中国能建(6...
“江西水王”老婆自曝家丑:卖水... 最近的事儿,是离不开水了!娃娃娃娃哈哈之后,又一家卖水的企业火了。这两天,江西润田矿泉水的前老板娘魏...
市场监管总局暂停对杜邦中国集团... 资料图。本文来源:北京日报市场监管总局暂停对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的反垄断调查程序 市场监管总局暂停对...
广联航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7月22日晚间,广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联航空,300900.SZ)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灌南县监...
中润资源:证券简称变更为“招金...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7月22日,中润资源公告,公司中文名称由“中润资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招金国...
10倍魔咒,检验牛市的时刻到了... 港股里的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港股里最重要的50家内地企业集合,具体见下图),在过去的14年间,有一个神...
周大福:2025财年一季度零售...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7月22日,周大福在港交所披露2025财年第一季度经营数据。截至6月30日止三个月...
4周年将至,富达基金“将帅”齐... 作者 | 谢美浴编辑 | 付影来源 | 独角金融近日,富达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达基...
江南化工:未来公司能否参与雅下... 7月22日晚间,安徽江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化工,002226.SZ)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公...
通用汽车第二季度调整后息税前利...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白昊天)7月22日,通用汽车公司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企业净收入达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