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企业寄语:科创板改革显著提升对科创企业支持力度 龙头企业创新引领作用 龙头企业利好
创始人
2025-07-22 10:11:49
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赛男 上海报道

2025年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六周年。

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和科技创新的核心枢纽,科创板六年来持续推动制度创新与产业升级,成为全球瞩目的“硬科技”企业聚集地。

遥想科创板开市之初,2019年7月22日,25家首批科创板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标志着科创板的正式启动。六年来,科创板砥砺前行,持续发展壮大。截至2025年7月22日,科创板上市公司达到589家。

值此科创板开市六周年之际,21世纪经济报道特别邀请了10位科创板龙头企业高管,共话科创板,寄语新未来。

海光信息(688041.SH)总经理 沙超群

正逢科创板开市6周年,海光信息也即将上市满3年。科创板为科技企业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包容、高效的资本市场环境,得益于科创板丰沃的投融资土壤以及政策工具箱,海光信息近年来不断在公司治理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经营能力上取得显著进展。

海光信息始终聚焦高端处理器业务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已独立实现多代通用处理器CPU和人工智能加速器DCU的自研及商用。基于卓越性能、主流生态、安全可靠、自主迭代等产品优势,海光芯片已广泛应用于云计算、大数据处理、AI等商业场景。从市场化运营成果来看,海光芯片已占据国内高端计算、智能计算市场头部份额,在政府、能源、金融等关键行业,以及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等新型算力基础设施中大量应用。不仅有效缓解了国产高端算力需求压力,也成为千行百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计算引擎。

海光在芯片市场取得的长足发展,离不开科创板平台的长期赋能。尤其随着“科八条”、“1+6”等改革举措落地,监管政策正向激励持续强化,为科技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技术协同创新以及加速产业整合,提供了有效指引和制度保障。作为科创板改革的受益者,我们期待未来能够看到更多普惠实用的政策工具支持,也衷心期望科创板“硬科技底色”历久弥新,为中国科技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百利天恒(688506.SH)董事长 朱义

自从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市以来,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已走过六个年头。作为注册制改革的先行者,科创板改革进一步加大了对于优质未盈利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显著提升了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包容性与支持力度。

百利天恒在尚未盈利阶段即实现上市,得益于制度突破,为我们聚焦肿瘤治疗领域创新药物的研发、推动和跨国药企的国际化合作提供了关键支撑。此外,公司也正在积极响应“科八条”政策,作为“轻资产、高研发投入”创新药企业,我们于今年启动了A股定增,目前已获得上交所审核通过,提交了注册。拟募集资金计划全部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以保障包括核心产品iza-bren(BL-B01D1)在内的全球领先的创新药管线在国际市场的研发进程,拓展自身在研产品布局的深度和广度,为实现更多产品的商业化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我们也期待科创板改革能进一步优化未盈利企业的持续监管机制,丰富多样化的再融资工具,强化对长期研发型企业的估值引导,提升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耐心与韧性,助力更多像百利天恒这样诞生于中国的创新药企业在全球创新药领域实现引领地位!

拓荆科技(688072.SH)董事长 吕光泉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是中国资本市场支持硬科技企业的重要里程碑。对拓荆科技而言,登陆科创板是公司发展的“加速器”。

上市前,我们作为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领域的开拓者,面临研发投入大、资金需求紧张的挑战;上市后,借助科创板平台与资本市场支持,公司突破了发展瓶颈,驶入成长快车道,上市首年就实现盈利,且盈利能力不断增强。上市三年以来,我们将首发上市募集资金精准投向研发和产能建设,持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在PECVD、ALD、Gapfilll等核心产品上实现技术迭代和性能跃升,量产规模持续扩大,在先进存储、逻辑等多领域实现广泛应用,进而助力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快速发展。

科创板作为改革“试验田”,意义重大。设立科创板成长层、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等政策,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助力加快技术研发和创新产品商业化,使资本市场更好适应科技型企业盈利周期长、研发投入大的特点。期待未来科创板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对科技企业的估值定价机制,拓宽长期资金入市渠道,让真正的硬科技企业获得更精准的资本支持;吸引更多优质科技企业上市,加速培育具有行业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为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从改革“试验田”成长为发展“示范田”。

中控技术(688777.SH)董事长、总裁 崔山

科创板上市对公司而言是里程碑式的跨越,上市以来,公司深切感受到资本市场赋能科技创新的动力。

上市后,公司获得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为技术研发和前沿探索注入了源头活水。公司得以在AI、机器人等领域持续投入,加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巩固了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为契合科创板的规范要求,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显著提升,这为长期健康发展筑牢了根基。更重要的是,科创板为公司提供了展示创新实力的舞台,赢得了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可,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这也助力公司加快了国际化步伐,在海外市场与全球领先企业展开竞争与合作。与此同时,在人才方面,借助更具竞争力的股权激励计划,公司吸引和留住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如今,公司在化工、石化等关键行业的市场份额稳步扩大,“用AI推动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使命愿景也更加清晰,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回望科创板六周年,它作为改革“试验田”的价值有目共睹。展望未来,期待科创板能持续优化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在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更精准的赋能,进一步畅通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助力更多企业实现技术突破。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科创板将培育出更多引领全球的科技创新企业,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更高质量发展迈进。

泽璟制药(688266.SH)董事长、总经理 盛泽林

7月22日,科创板将迎来开市6周年,非常值得期待和祝贺!泽璟制药作为科创板首家以第五套标准上市的创新型企业,于2020年1月23日登陆科创板,5年多来,公司取得了全方位的发展。

上市后,公司的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充分引进优秀人才,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在科创板诸多创新政策的支持下,公司合理使用募集资金,加快推进公司新药项目的研发,全面布局新药产业化、商业化销售和国际化合作等领域,已经成功实现3个新药产品获批上市销售,惠及广大患者,公司营业收入逐年增长;同时,公司注重未来规划和发展,建立了丰富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后续产品管线,新药研发成果多次登上国际学术舞台,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科创板作为资本市场改革“实验田”,承载着我国资本市场探索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科技创新路径的重要责任,近期设置科创板成长层、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等科创板“1+6”改革细则的出炉更是为这一责任的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我们期待未来科创板能够继续深化改革,支持更多优秀的科技型企业成长和发展,为我国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发挥重要作用。

和辉光电(688538.SH)董事长 傅文彪

科创板近期推出的一系列深化改革的“组合拳”,标志着其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力度再升级。这些关键举措直指科技创新企业的核心痛点与成长规律,显著提升了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适配性和支持效能。

科创成长层的设立,精准锚定了一批技术壁垒高、发展潜力巨大但尚未达到盈利门槛的“明日之星”。为这类高研发投入、高成长性的硬科技企业开辟了专属的资本通道,助其跨越“死亡谷”,加速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进程。围绕增强优质科技型企业的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推出了6项改革举措,它打破了传统盈利指标的束缚,将价值判断的核心聚焦于技术先进性和未来市场空间,为更多处于关键研发或早期商业化阶段、代表国家战略方向的创新企业打开了登陆资本市场的大门,实现了“卡脖子”技术领域与资本活水的精准滴灌。

这些改革,共同构建了更完善、更高效的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科创板为中国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坚实的资本支撑。

翱捷科技(688220.SH)董事长 戴保家

我们对证监会新出台“1+6”政策措施表示热烈欢迎与深度认同。尤其是 “提升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 的政策导向,以及“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等举措,既为成熟企业搭建了价值释放的高效通道,也为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创新型企业释放了积极信号:资本市场在向“重长期价值”转型。对半导体、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需持续投入研发的硬科技企业而言,意味着将获得两大关键支持:一是融资环境的包容性提升,研发投入与商业回报的时间差得以被合理包容;二是估值逻辑的重塑,技术成熟度、市场发展潜力等长期价值指标将获得更充分的市场认可。

我们认为,这些政策措施的推出,将加速高科技行业的创新与成果转化,切实助力实体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奥比中光(688322.SH)董事长、总经理 黄源浩

自2024年起,中国证监会锚定服务实体经济和赋能科技创新的核心使命,陆续推出“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等政策文件,着力构建更具活力与韧性的科创支持生态体系。

面对科创板企业普遍保持高强度创新研发投入的发展现状,中国证监会本次新推出的“1+6”政策组合拳亮点频出。其中,将第五套上市标准创新性拓展至人工智能领域,开创性设置科创成长层等举措,从制度根基上为处于研发攻坚阶段、尚未实现盈利的科创企业,搭建起更为顺畅高效的融资通道。

回顾公司发展历程,自2022年7月以未盈利状态成功登陆科创板,到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扭亏为盈的关键跨越,如今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向好,营收利润稳步增长,公司的每一步成长都深深植根于资本市场日益包容的融资环境,也得益于各项改革举措的扎实落地。

我们坚信,在制度创新和监管指引的双重驱动下,科创板创新驱动发展的生态闭环,必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顺利注入新质生产力贡献重要力量。

信科移动(688387.SH)董事长 孙晓南

本次科创板深化改革的系列举措,特别是设立“科创成长层”与优化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精准呼应了科技创新企业的核心诉求与成长规律,我们深感振奋并全力拥护。

科创成长层的设置,实质是为核心技术攻关期或产业化初期的优质企业铺设了一条“韧性赛道”,肯定了那些虽短期未盈利,却拥有核心关键技术、清晰成长路径的“潜力股”,让资本有更多耐心伴随企业穿越创新周期。第五套标准的重启,则充分体现了政策对“硬科技”核心指标的重视——技术突破性、产业引领性将成为衡量企业价值的关键维度。这些改革直击科创企业融资痛点,让市场更理性地评估技术积累与长期潜力,而非短期盈利。信科移动深耕空天地一体化移动通信技术创新,深切体会到研发投入与产业化落地之间的时间差需要资本市场的耐心与智慧。

我们坚信,在更具包容性的制度环境下,科创板将加速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云天励飞(688343.SH)董事长 陈宁

我们对于证监会在持续抓好“科创板八条”落地实施的基础上新出台的“1+6”政策措施表示高度认同,尤其是“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等改革措施将进一步聚焦“硬核”科技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开辟了专属通道:一方面允许技术有较大突破、研发投入大、暂未盈利的企业上市,如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另一方面优化再融资流程,鼓励企业将资金投入核心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助力企业突破“研发投入高、盈利周期长”的瓶颈。

我们认为,“1+6”政策出台不仅为投资者提供分享科技红利的窗口,更将引导资本流向国家战略需求领域,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实现“政策赋能与技术优势的双向奔赴”,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根基。云天励飞也将继续加大在算力AI推理芯片的研发投入,引领中国AI推理芯片生态建设,迎接大模型云端推理服务、AI智能硬件和机器人等产业爆发。我们相信科创板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赋能硬科技企业扬帆远航!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川大建筑系校友带队!成都一家工... 微成都报道近日,新三板挂牌公司创信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创信股份”,838536)披露关于首次...
一个IPO,小赚170亿 一个... 退出终于好起来了。A股迎来新一波IPO高潮的同时,海外IPO市场也在回暖。黑石最新的一个IPO项目拿...
美欧新交锋 美欧新交锋 美欧在... 欧盟被触及底线,将商议对美国开启“报复性关税”当地时间7月20日,《华尔街日报》援引美国官员的话称,...
阳光财险总精算师半年两换将,背... 阳光财险总精算师之位,再度于行业激起层层热议的涟漪。2025年7月19日,公司官网披露的信息显示,两...
券商资管公募二季报出炉!上半年... 近日,东方红资产管理、中泰资管等券商资管披露旗下公募权益类基金二季报。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交投活跃,...
突发!A50,大反转! 突发!... 早盘气氛转淡,午后大反转!今天早上,A50盘中突然直线杀跌,由涨转跌,恒指、恒生科技指数也是双双转跌...
燕翔:本轮行情逻辑与展望 燕翔... 燕翔系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本轮行情定性分类:根据我们“三阶段”大势研判择时...
阅文集团股价跌6%,投行预测其... 7月21日,港股IP经济概念股阅文集团股价持续下挫,盘中一度跌近7%,截至收盘报30.50港元,市值...
科创板开市6周年丨从“试验田”... 中经实习记者 孙汝祥 记者 夏欣 北京报道2025年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6周年。6年来,科创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