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有利于优质科技企业获得资本市场的更好支持,获取融资用于科技创新及产业创新。同时,科创板IPO和并购重组的规模扩大将有效推动投行业务收入的回升,相关衍生产品也有助于券商多业务线间的协同。
方斐/文
6月18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发表题为《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主旨演讲,重点内容在于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目前,中国股票市场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和新三板以及私募创投等各具特色,共同促进科技企业发展;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参与投资了九成的科创板和北交所上市公司、过半数的创业板上市公司;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加大。除了显著的成效外,还存在耐心资本不够、金融供给风险容忍度低、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
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总结科创板前期发展经验的同时,展望未来深化改革的方向及主要举措,证监会对做大做强科创板和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模式提出了五点具体要求:
1.加快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聚焦未盈利优质科技企业,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第五套标准上市,并强化信息披露与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为未盈利优质科技创新企业打开融资大门的同时守住风险防线。创业板第三套标准的启用,进一步拓宽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渠道。
2.进一步强化股债联动科技创新的优势。科创债的大力发展、配套机制的优化,以及REITs等金融工具的创新应用,有望为科技创新领域构建更多元化的融资体系。
3.更大力度培育壮大耐心资本、长期资本。聚焦私募基金“募投管退”各环节,引导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参与私募股权投资,拓宽了资金来源,通畅退出渠道。投早、投小、投硬,既有利于创投行业发展、支持科创企业发展,也有望为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带来长远的回报。支持编制更多科技创新指数、开发科创主题公募基金产品,也有望降低中小投资者参与科技投资的门槛。
4.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做优做强。不断完善上市公司全链条的监管制度安排,抓好“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落地,推动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重组简易审核程序等新举措落实。此项举措既有利于推动科技类公司并购重组,帮助公司实现资源整合、实力提升,同时又强调监管制度安排、防范风险。
5.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资本市场生态。近期将加快落实优化QFII制度、拓展外资交易范围、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等制度,为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分享中国创新发展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总之,证监会推动落地的一系列积极举措将进一步促进科技、资本、产业良性循环,助力科创企业发展,增强资本市场活力。
科创板改革“1+6”政策措施出台
为更好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作用,证监会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设置科创成长层,以“1+6”政策措施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1”即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且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更加精准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的优质科技企业,同时在强化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方面做出专门安排。
“6”即在科创板创新推出6项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于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的企业,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面向优质科技企业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支持在审未盈利科技企业面向老股东开展增资扩股等活动;完善科创板公司再融资制度和战略投资者认定标准;增加科创板投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等。与此同时,证监会也将在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2025年以来,在首发上市的企业中,创业板与科创板占据主流。截至6月18日,A股IPO企业共48家,募资358.62亿元;其中,创业板IPO企业共19家,募资110.65亿元;科创板IPO企业共7家,募资56.19亿元;北交所IPO企业共5家,募资19.81亿元。从行业分布来看,汽车及零部件、电气设备等企业IPO数量及募资额居前。
在IPO政策整体严把关的背景下,科创企业的IPO数量及融资占比均居于主要地位,高端制造等科技创新行业上市企业数量及募资额居前,显示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的重点支持态度。
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有利于优质科技企业获得资本市场的更好支持,获取融资用于科技创新及产业创新。短期来看,科创成长层的设立有助于券商投行业务展业。此外,创投公司的退出渠道增加,有助于创投项目收益兑现。另一方面,证监会也强调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做优做强,上市是起点不是终点,融资是工具不是目的。
因此,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则需要重视,在推进科创企业IPO上市的同时,严格要求经营不善、业绩不佳、股东回报不足、合规程度不高的企业退市,从而保证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近年来,A股退市企业数量明显增多,有利于上市公司质量改善。
优质科创企业融资进程或提速
6月18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后,证监会即发布了《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下称“《科创板意见》”),随着科创板改革的持续推进,优质科创企业直接融资便利化进程有望提速。
《科创板意见》明确设置科创成长层,并推出6项改革举措:1.对于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企业,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2.面向优质科技型企业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进一步提升证券交易所预沟通服务质效;3.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4.支持在审未盈利科技型企业面向老股东开展增资扩股等活动;5.健全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发展的制度机制;6.健全科创板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市场功能。
东兴证券分析认为,《科创板意见》的推出、科创成长层的设立,标志着科创板发展进入崭新阶段,后续更多政策举措有望相继落地。科创板经过六年发展,已经成为国内新质生产力直接融资的主战场,推动大量科技创新企业上市融资。但2023年下半年以来,科创板IPO进度也渐与主板趋同,上市节奏不断放缓,这种趋势和上市规则未有效放开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部分优质企业因无法匹配原规则而无法上市融资,既影响自身发展节奏,又间接放慢科创板扩展体量的进程。
此次随着科创成长层的设立,科创板第五套规则的执行有望加快推动优质未盈利科创企业上市融资;更多相关创新产品的落地和外资的广泛参与均有望加快新资金的进场,改善科创板的流动性;而推动社保资金、保险资金等长期价值投资资金持续进场有望进一步改善科创板市场生态,确立板块整体良性发展趋势。
2025年以来,美国关税政策的变动对国内经济和资本市场运行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特别是资本实力较弱、流动资金相对有限的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而众多未上市科创企业因为尚未盈利,可能面临更大的资金问题。此次科创板的政策优化和新制度的推出,有望在推动更多优质科创企业上市融资做大做强的同时,加快科创板自身发展建设。
对于证券行业而言,科创板IPO和并购重组的规模扩大将有效推动投行业务收入的回升,相关衍生产品也有助于券商多业务线间的协同。基于此,头部券商依托其较为充足的项目资源、较强的定价能力和对接各类机构投资者的渠道优势,有望在科创板项目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更快缓解甚至扭转投行业务整体收入下滑的趋势。且投行业务竞争力作为券商综合竞争力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券商估值的重点参考指标。因此,基于业绩增长和估值提升预期,从投资角度而言,可持续重点关注上市头部券商的投资价值。
本文刊于06月28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