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系西京研究院院长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
前言
世界正经历深刻重塑,我们再次站在决定性的十字路口。科技革命(AI)、思潮激荡(黑暗启蒙)、地缘重构(硅基时代)三大巨变,正将世界推向一个冲突与机遇并存的“新常态”。与此同时,战争之乱(无尽战争)、贸易之乱(政治化割裂)、货币之乱(美元信仰动摇)相互交织,加剧了全球的动荡与不确定性。
本文剖析了这“三变三乱”的底层逻辑:科技之变如何颠覆社会结构与战争形态;思想之变如何撕裂社会共识与国家关系;地缘之变如何将战略重心从石油转向芯片。同时,本文揭示了战争经济、盟友圈贸易、以及国际货币体系裂缝下的深层运行机制与投资逻辑。
中国自身亦处于深度转型的阵痛期,房地产的“硬着陆”带来内外多重失衡,考验着治理智慧与再平衡能力。面对这复杂变局,我们倡导以“进步主义”眼光,在剧变与乱世中识别未来主线,摒弃末日思维,理性配置,拥抱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时代。
本文目录
一、科技之变、思想之变、地缘之变让今天的世界进入“新常态”
二、战争之乱、贸易之乱、货币之乱下的世界乱世
三、中国房地产的深度转型是对一个时代“漫长的告别”,行业巨震引发一系列失衡
一、科技之变、思想之变、地缘之变让今天的世界进入“新常态”
时代是中国的时代,但首先是世界的时代。要认识自己所处的中国时代,首先要深刻理解世界所处的时代。世界“变乱交织”,总体来说,有三变、三乱。我们长期资产配置的主线和风控就是围绕着这三变三乱展开。在这里,我们需要详细的论述一下世界上的这三变三乱。这跟达里奥最近提出的世界“死亡螺旋”有点意蕴相似,但是我的观点并没有这么绝对和悲观。战争、债务、科技等等这些,都将是人类的新常态,时代的鲜明特征而已,没有必要用末日思维去理解。如果世界末日马上就要来了,我们还投资啥、配置啥啊,直接都变现消费得了。所以,我们还是以投资明天、配置未来的进步主义眼光去看世界的变化。
科技之变是世界第一变。AI革命已经不是危言耸听,正在加速重塑人类社会的存在,我们需要做好一个“人+机器人”的世界,一个可以用硅基来克隆一个自己的时代,一个人类的脑力劳动被彻底解放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变化产生的后果是颠覆性的,而且变化速度是超级摩尔效应的,模型的迭代是按照周来迭代的。AI革命与以前的工业革命不一样,以前的工业革命解放的是人的体力,这次解放的是人的脑力和认知。然而问题是,它在解放人的脑力劳动的同时,也会对社会思潮造成一个巨大的撕裂和碰撞,在人向机器人依赖的过程中出现精神危机。根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有1亿人被诊断为轻度以上的抑郁症。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生活慢慢的被锁定到了一个小小的智能手机里,活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需要处理的信息太多。信息大爆炸,导致你的大脑负荷过载,不堪重负,很容易发生精神疾病。AI时代的传播学有个特征,就是以点代面,人们很容易把点上发生的极端事件理解为面上的,导致大家对社会现实的认识越来越极端化,人与人之间的撕裂也很严重。
AI对生产和商业模式的再造是革命性的,如同过去我们用互联网把生意重做一次,这一次呢,我们要用ai把生意要重做一次。我们在投资企业的时候,要看一个指标,即这个企业在ai上的应用和投入。无论是你是什么样的企业,是新兴科技企业还是传统的快消品企业,哪怕是一个农业企业,我们都要看你每年在ai的改造上投入多少。如果说你没有或很少的话,我们不会投的,即使今天你在赚钱,但你不代表未来,因为未来很可能被AI智能体淘汰掉。因为企业一旦被AI化后,效益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都是突变的,你毫无还手之力。就像在战争中,就像今天的俄乌战争,AI已经重塑战争的形态。在我们的全球配置基金里面,“AI+战争”概念叠加的板块是配置最重的,比如美国那个palantir,俄乌战争和chatgpt引领的AI革命以来,股价已经涨了近三十倍!AI和无人机、机器人时代的战争,将是一个无尽的战争,因为它打的不是人,它没了人道主义的负担,那就像机器一样不断的运转。因此,它不会像一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那样,打完就停了,它是不断的持续的投入。这样的话,打的就是上市公司,打的就是持续的产业链。所以说AI正在重塑战争的形态,形成一个“无尽战争”的形态。因此未来五年到十年的战略性配置,一定要有配置与“AI+战争产业链”相关的资产。
这次AI革命是怎么产生的呢?为什么没有一点预兆横空出世的?去想想2022年11月份Open ai突然搞出来个ChatGPT,为什么?Open ai是个非盈利企业,一个非盈利企业怎么搞出一个这么烧钱的东西。你看给它钱的,投资人和订单方,很多来自美国国防部、中情局。所以这次科技革命,与战争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跟以前都是一样的。
第二个巨变是思想之变,世界的思想潮流正在发生大的巨浪,人类文明正在遭受一场认知革命,思想革命,或者是新旧变化之间的精神危机。科技之变导致我们生活方式的物质基础发生变化之后,就自然而然产生思想的巨变。AI科技带来非常大的一个变化,就是认知的差距,进而是贫富的差距。高学历或者超高学历的,或者行业领域内的技术精英,收入正变得越来越高,但大多数普通人正在失去工作,收入在大幅减少。AI正在剥夺大部分普通的工作,但是AI领域内的专业人士却赚的盆满钵满,难免会导致社会的普遍不满,产生极端的思潮和想法。最近几年,极端的思潮发生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不同的圈层之间,乃至人与人之间,很容易一言不合就脱钩断链,互相拉黑。
因科技之变引发的最大思想变化,叫做黑暗启蒙,核心的思想是技术至上,除了技术精英,大部分普通人是无用的,可以说是极端的“技术种族主义”。黑暗启蒙的代表人,柯立斯亚文,他是英国被诊断带有精神病的一个哲学家。你会觉得他是不是瞎扯呀,也没人关注他。但告诉你他还有两个代表人物你肯定就知道了,一个是埃隆马斯克,一个是彼得蒂尔。彼得蒂尔是我刚才说的那个战争+AI龙头公司Palantir的幕后创始人。为什么叫黑暗启蒙呢?就是一个技术独裁主义者的极端想法,我们通常说独裁者是政治独裁者,他们是技术独裁者,他们有资本有技术,可以把普通人控制在智能手机里、游戏里、算法里、信息茧房里,你不自觉的乖乖的听他的。今年为什么特朗普跟中国打贸易战的时候,特别说要把TikTok,中国的海外抖音作为一个交易的筹码,为什么?因为他深知去年几个常青藤学校的学潮,TikTok起到很大的作用。一个短视频就改变一个人的认知,一个人的看法。比如一个哥伦比亚大学的大学生,刷到加沙小孩悲惨的画面,他不会分辨真伪,一下子就情绪代入,年轻气盛的很容易义愤填膺。所以说现在人的这种思想已经基本被控制在这些技术巨头里面了。现在官媒的东西,老百姓有几个信呢?更多是相信他自己手机里面,抖音和今日头条告诉你的。而手机里面推送什么,都是由平台的算法控制着,往往带有很大的信息茧房的效应。
这个黑暗启蒙的思想内核是什么呢?就是技术精英主义、技术独裁主义,甚至是技术种族主义,类似希特勒,觉得日耳曼民族是最优秀的基因,别的种族是劣等的。黑暗启蒙基本就这个意思,他们本质上是极右,反对平等和进步主义,崇尚绝对的自由主义和精英主义。他们这些工程师和大技术资本家自己一个圈子,相信技术创造和改变世界,大部分人都可以被机器替代。他们看不起“躺平”的吃社保的普通人,还有没有能力的低端人口和非法移民,认为我们硅谷的这些工程师,这些创造ai的,这些才是真正的世界主人,这就是黑暗启蒙。黑暗启蒙,就是一个极右的思潮,希特勒就是典型的代表,只不过他崇尚的是日耳曼民族血统,黑暗启蒙崇尚的是技术贵族。特朗普也受到黑暗启蒙的影响,他和马斯克在一起,就是因为都信黑暗启蒙(或多或少)。为什么在洛杉矶出现那么大的骚乱?就是特朗普清除低端人口,他觉得那些非法移民,那些人不应该留在美国,因为美国应该是精英至上的。所以他一方面清除低端的非法移民,另一方面对技术和资本精英打开移民之门,只要有钱,有技术,就可以移民到美国。他的这个想法和做法,得到美国很多人的支持,特别是华人的支持。
所以说,今天的世界发生巨变,思想巨变是底层的动力。国家和社会的思潮越来越极端化,在极左和极右之间来回的摆动。社会的黑暗启蒙或者思想之变,映射到国家层面就是另一种精神瘟疫,是极端国家主义的流行,也就是特朗普的MAGA主义。这个MAGA主义就是让美国再次伟大。这样的话其实普京也讲过,他说给我十年二十年,我给你一个不一样的俄罗斯。现在俄罗斯的确不一样了,过去它至少还是个军事大国、政治大国,现在还在战争的泥潭里,军事大国的泡沫被戳穿,……(由于平台规则限制,本文涉及深度关联性分析已收录于内部报告,订阅会员可获取完整版)
第三巨变是地缘之变。战争打破了地缘平衡,世界又出现了危险的阵营对立。俄乌战争把欧洲大陆最重要的地缘平衡打破了。之前在俄乌之间,北约和俄罗斯之间,天主教和东正教文明带之间,还有好几个缓冲的中立国家,现在都不中立了,比如芬兰、瑞典,都不中立了,纷纷要求加入北约。整个北约和俄罗斯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短兵相接、不服就干的状态,非常不稳定和危险。国家利益决定地缘格局,Ai科技革命的出现,资源过去最稀缺的是石油,地缘重心在中东,现在到了芯片,最稀缺的能源开始从碳基转到硅基。从碳基到硅基的这种核心资源或稀缺资源的变化,导致全球的地缘重心发生变化。为什么美国始终不放弃台海这边,因为台湾是芯片重地,……美国最近在做一件事,就是在凤凰城建造最大的芯片生产基地,以保障它的供应链。我们设想一下,如果美国在凤凰城建成芯片供应链之后,台海的局势对它的芯片安全影响不大了,它对台海的态度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很可能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整个地缘之变,我们要看超人李嘉诚。李嘉诚十年前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就是……(由于平台规则限制,本文涉及深度关联性分析已收录于内部报告,订阅会员可获取完整版)所以你看他卖完的时间点恰好就是中国房地产繁荣的顶点。十年之后,也就是现在李嘉诚又在做一件事,在全球卖掉了43个国际港口。为什么?他肯定发现了重大的地缘之变。地缘的变化。这个叫让我们的李超人,是什么让我们的李超人如此感到心存疑虑的?他最挣钱的核心资产曾经有两个,一个是中国的房地产,一个是全球的港口,这两个核心资产今天他全卖。就是时代变了,地缘的格局也变了,他需要寻找新的绿洲。
二、战争之乱、贸易之乱、货币之乱下的世界乱世
接下来我们讨论世界的“三乱”:
首先是战乱,伊朗和以色列那边刚打完。世界四个火药桶,俄乌、中东的巴以、伊以,还有印巴刚刚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朝鲜半岛这个火药桶,前几天朝鲜刚向西北方向发射了80多枚导弹。战争之乱对投资最大的启示意义就是各国军费开支的大幅提高,带来了大量军事和后勤物资的采购,拉动了需求和订单。包括中国在内,随着各国军事开支的增加,战争物资的补库存,给民营企业带来了大量的订单。经济内生的增长动力或者一些民营企业的订单直接、间接的来自于战争产业链。从投资的角度,我说的战争,并不意味着真刀实枪的打起来了,而是即使你没打起来别人打起来了,我的反应是什么,那肯定提高国防预算和军事开支。我们这两年,超配的资产除了黄金等避险资产外,另外两个资产大类就是出口链,其次就是战争链,但是做空地产链。像最近的国防ETF,还有美国的几家与现代战争千丝万缕联系的大军事公司,我们也是大幅配置的。他门的订单主要来自于美国国防部的,他永远有订单的,基本不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围绕着战争产业链的配置可以说是一个基本的主题,不管你情愿不情愿。每个人都爱好和平,但是从投资的角度,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就是这么一个好战的动物,因为人类的基因里面,上百万年都是残酷的狩猎时代,我们用工业革命后的几百年去驯化,怎么可能呢?一战和二战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因此,随着科技革命的浪潮改变战争的形态,战争在未来将是一个新常态。大家都用机器打,用无人机、无人船、机器人、机器狗打,没有人道灾难,那战争可以持续下去,持续消耗下去。无尽的战争的概念,战争流的概念,需要我们用新的眼光去理解。
对于大国,战争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我们看美元在世界货币储备的份额占57%,而美国的军费支出占40%,都是世界第一。如果把时间拉得更长的话,美国军费的世界份额与美元在全球货币储备中的份额,基本上是一致的。中国的人民币占的份额只有3%,相应的中国的军费开支占世界不到4%。大家都在谈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替代美元,非常不现实。你去看看中美军费开支的对比就知道了。中国的军费在全球只占到4%,人民币占3%也可以了是吧?最近还下降了,为什么,因为人民币资产的收益率变低了。
所以说战争将是一个新常态,没有绝对的和平周期。所以说在我们的资产配置里面,为了对冲地缘冲突的风险,要有战争产业链的配置。各国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货币地位等,特别是美国为了维持货币霸权,在全球搞战争维护秩序是必然的,大幅提高军费开支也是不可避免的。你看美国最近通过的所谓的大美丽法案,别的开支都可以减,但唯独军事开支不减反增。
另外一点需要特别提示,当一个后工业化国家步入产能和人员严重过剩,年轻人失业率越来越高的时期,战争的机会成本就会变得越来越低,战争动员的效率也会提高。中国马上就进入一个魔鬼的就业时刻,就是未来十年,每年1200万左右的年轻人需要就业。如果这个解决不好,就会出大问题。……(由于平台规则限制,本文涉及深度关联性分析已收录于内部报告,订阅会员可获取完整版)这个时候,国家的战争机器功能就会日益凸显。过去房地产和金融就业好的时候,家长和孩子是不愿意参军的,现在年轻人的参军意愿越来越高……中国的文化是一个和平文明,中国不会输出战争,宁愿输出产能建设一带一路,输出廉价劳务等也不会主动发动战争。中国建设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由于平台规则限制,本文涉及深度关联性分析已收录于内部报告,订阅会员可获取完整版)
第二乱是贸易之乱。这个现在很明显,做贸易的企业已经深刻感受到贸易之乱对企业的影响。特朗普的关税战最近是消停了,他也知道全球化的体系已经形成,他没有能力去与趋势对抗,就像与深层政府对抗一样。但作为他捞取政治资本的一副牌,他对选民的承诺,还是要不断发起关税战风波。回顾一下他总统上任这近半年时间,四板斧或者四把火,扩大领土、俄乌和谈、精兵简政、增加关税,只有关税这把火还能烧起来。因为增加关税这个手段,在他宣布美国进入经济紧急状态后,总统有极大的操作权限,不受国会的制约。
从关税战这件事上,你就知道为什么很多国家的领导人,尤其是独裁者,为什么这么爱折腾,甚至不惜发动战争。因为一旦进入紧急时刻,总统的权力就会大幅扩大。乌克兰陷入战争状态,泽连斯基就不用选举了。韩国去年底发生的政坛闹剧,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韩国前总统伊锡悦,为了强化他的总统权力以对付反对党在国会的种种制约和否定,竟然要诱惑朝鲜打韩国,让国家进入战争状态,然后可以进行戒严,总统的权力大幅提高,可以更好的对付异己。可见政治斗争多么可怕,政客为了一己之利,竟然不惜让自己的国家和老百姓陷入战火。
贸易之乱的核心肯定是中美贸易战。特朗普按照“MAGA+交易的艺术”这样的范式来搞贸易战,从极限施压到极限拉扯,从日内瓦协议到伦敦框架,现在处于休战期。但是注意,这是休战期,战争还没结束,不要认为岁月静好了,后面估计还会出各种幺蛾子。只是特朗普现在有别的事在折腾,几板斧他要轮着折腾,既是他的性格使然,也是形势所迫。他现在面临着支持率和中期选举的压力,需要在折腾(MAGA)和搞经济之间平衡。现在经济和股市好起来了,他就有更大的空间搞MAGA了。所以,我们预测最近几个月是难得的休战期,第二季度过后,特朗普可能又会折腾。这个节奏符合我之前按照懦夫博弈模型推导的结果。
第三个是货币之乱。以美元为世界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出现裂缝,这是我们过去三年一直主张超配黄金的理论依据,也是今天稳定币突然崛起的主要原因。过去我们习惯了以美元为主的全球货币体系,美元已经上升到了信仰的高度。中国是美元体系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为什么这么说?中国加入大WTO之后,我们不熟悉国际环境,别的国家也不了解我们,因为那时候的中国虽然改革开放,但是半个世纪没有怎么做国际生意,别的国家也不了解你,更不了解和认可人民币。那么我们怎么跟全世界做生意?于是就搞了一个实际上类似货币局的制度。就是别的国家不认可人民币可以,但是肯定认可美元,我们将人民币以一种固定的比例(汇率)绑定美元。通过这种方式,中国加入WTO后快速的融入全球,跟全世界的国家做生意。这等于人民币赚了很大的便宜,为什么?因为你自己不用花代价建人民币货币体系的国际基础设施,也不用那么大的军费开支来维护国际秩序。你看美国为了维护美元体系,每年要付出全球40%的军费开支,因为让大家都用你的美元,就必须得维护一个和平的环境。天长日久,我们就习惯了这个美元体系。
但是现在呢,美元体系的信仰当然不是崩溃,但是也已经出现裂缝,美元信仰开始动摇。美元体系出现信仰裂缝有个根本的问题,所谓的“新特里芬难题”,就是美国的美元和世界的美元之间的矛盾。美元是美联储控制发行的,欧洲美元主要是海外可以做美元贷款的美国商业银行发行的,但是美元执行的职能确实是全世界的,是一个国际“公共品”。美元的新特里芬难题衍生出两个让全世界人担心的问题,一个是货币和财政纪律,即如果美国经济遇到问题,美联储可以肆无忌惮的印钞。一旦美国出现经济和金融危机,它不管全球受到的影响,会大幅度的印钞直升机撒钱。当经济回暖或通胀后,又会大幅度的收缩。热胀冷缩,美元数量波动非常大,缺乏货币纪律和财政纪律。最近特朗普出台的大美丽法案就是美国化债的一个法案,其实还是继续突破债务上限,继续印钞为赤字融资。我们都知道,对于只是一串数字和一堆纸张的法币,背后是没有强制和法定的锚定物的,货币和财政纪律就是锚。失去货币和财政纪律,就是失锚。
第二个问题更严重,就是美国在俄乌战争之后对俄罗斯的美元资产进行制裁。也就是说,林子有十只鸟,你打了俄罗斯一只鸟,那其他九只鸟会不会飞?这就是从2022年10月开始,各国央行开始抛售美元、美债,开始大量购金。因为当大家开始怀疑美元信仰的时候,用什么替代美元呢?只能回到过去,从美元原来的锚定物黄金中找回失去的价值。黄金我们知道它不生息,它现在也不像数字币那样有货币交易的功能,就是当过几千年货币的古董,一种大宗贵金属。现在从央行到国际大投行到个人,这三年都大幅买入黄金,囤积黄金,从另一个侧面说并不是黄金好了,而是美元不行了,买黄金是对美元体系的一种反抗。这是最近三年黄金独立于美元而走出一段超级牛市的基本逻辑。今天当大家把美元体系的疑虑和风险消化掉之后,黄金就没有再走高的动力了,一直在高位震荡。黄金要想再往上走,还需要新的逻辑。总体上,我认为黄金还是可以再往上走,这是一个长期逻辑。黄金上涨的下一个动力,……(由于平台规则限制,本文涉及深度关联性分析已收录于内部报告,订阅会员可获取完整版)
这个问题导致今天整个货币体系重新寻锚,重新寻找被美元丢失的信仰。在这种货币乱局之下,稳定币横空出世,稳定币很早就出现了,最近成为热点,主要是特朗普大力提倡美元稳定币。美元搞稳定币也是为了拯救自己。你不是觉得美元不好用了吗,那我给你增加新的功能,提高你使用的便利度,让你交易的时候更加便利,过去跨境贸易支付,可能需要两三天,需要较高的手续费,而且带有一定的风险。用了稳定币后可能就几秒钟就付出去了,而且分布式账本,没有欺诈风险,痕迹上可溯源,手续费很低。但是用美元的稳定币,美元退居幕后成为储备,从长期来看很可能会自掘坟墓……(由于平台规则限制,本文涉及深度关联性分析已收录于内部报告,订阅会员可获取完整版)
所以,大国之间的较量现在看谁能忍住“不折腾”,中国自去年9月以来的“不折腾”也是资产重估的主要动力。
总结来说,当前全球的局势,大周期的变化和拐点叠加到一块了。特别是特朗普上来之后,揭了盖子、捅了娄子,把一些矛盾集中释放了。市场也对这些矛盾做了一次性的“风险计提”,现在已经全部愈合。但当时很多事情是史无前例的,比如美国资产的“股债汇三杀”。股债汇三杀在美国历史上也没发生过几次,每次都是发生重大创伤的时候。若按月频统计,从1971年1月到2025年4月,美国股债汇同时出现明显下跌的月份只有6个,2025年4月算是第7个。我们一般认为,当股票这个风险资产下跌的时候,大家会集中购买美债这个避险资产。如果美债也被抛售,那肯定是流动性出了危机,投资者抛售美债换取美元流动性来补仓。但是现在连美元都跌,这说明投资者是系统性的抛售美国资产,大家对美国国家的未来产生了怀疑。特朗普作为美国的总统,这么个折腾法,导致全球投资者重新配置资产。所以那段时间,资金跑到欧洲,跑到日本,跑到中东去避险。也有一部分跑到香港,但是不多,主要是跑到了欧洲和日本。现在大恐慌过去了,这钱就又回来了,特朗普折腾了两个月,形势比人强,他老实了,钱就又回来美国了,不仅修复了关税战时期的估值缺口,而且现在再次只逼历史新高。大家又开始对美国例外论产生了希望。
但是我认为特朗普还会继续折腾。人都是性格悲剧,国家的悲剧就是一个总统的性格悲剧。大国不怕外部敌人,就怕自己折腾。道理很简单,这么大的国家,能维持住就需要很大的努力。而中国呢,最近一年有很多奇怪的事情发生。去年下半年开始不再那么折腾了,政策好像稳定下来了,于是从去年9月份开始重新重估。但是最近出来个最严禁酒令,很多不太明白怎么回事,……(由于平台规则限制,本文涉及深度关联性分析已收录于内部报告,订阅会员可获取完整版),政策的背后是政治,而不同的政治,政策的逻辑是不一样的。
帝国都是自己折腾完的,不是被外部势力消灭的。有外部的敌人,帝国反而更有凝聚力。帝国作为大的复杂系统,最大的痛点在凝聚力。对美国这个大帝国来说,毁掉美国的只有美国自己,这不仅仅是特朗普们自己折腾,而是整个美国运行过程中的种种矛盾。这半年一段时间,中国资产重估,至少是比较稳定,但是美国资产出现了动荡,有点“东升西降”的味道。但是我们还是要正确的认识到,虽然变化上是东升西降,但整体实力上还是东弱西强。也就是说我们跟美国的差距还是有的,但是在这个变化的方向上,中美差距还是在种收敛。而且形成了彼此不一样的竞争力。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垂直竞争变成了平行竞争,已经不是产业链上的上下游关系,而是齐头并进的关系,这是两国在政治上发生质变的根本原因。中国工业体系的完整度和供应能力,在大规模低成本生产方面,中国是超过美国的。只是在最尖端技术领域那一块,还是跟美国有差距。特别是中国的DeepSeek 出来之后,国产芯片突破七纳米之后,新能源汽车横扫全球,去年9月试射成功洲际导弹DF-31,今年在印巴战争中国战斗机表现出高性能,最近时不时的秀DF-41,就会发现中国的工业体系有多厉害。军工是一个国家工业化能力的最集中体现,因为军工领域代表着最前沿的科技。但是在最尖端的科技,以及在实战层面,最新的战争形态层面,我们跟美国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最近美国和以色列共同一起对伊朗的这次军事行动,这种新的战争形态具有革命性,是AI时代的新型战争,不再是简单的钢铁洪流的战争,而是更加精准的点式打击,是对人工智能体系的全方位较量。
三、中国房地产的深度转型是对一个时代“漫长的告别”,行业巨震引发一系列失衡
上面是外部的变化,那么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深度转型,内外失衡。
要理解中国经济内部的时代变化,首先还是需要围绕两大核心动力:房地产和出口,配置上就是地产链和出口链。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以三条红线为标志,房地产进入深度转型、加速探底的时期,导致国内要素资源大幅重配。房产为什么会深度转型呢?第一,它有周期性原因,因为房子是一个不动产,折旧需要30年、50年的时间,也就是说房子很快有造完的时候,它不像快消品,不像啤酒今天喝完,明天可以再买。但今天买了房子,一用就用50年,所以周期性非常强。当它到了一个周期调整的时候,就会剧烈的调整。第二,房地产对中国的城市化来说,还是个社会公共品,房子是商品,但房子背后的城市身份,背后的公共服务却是一个公共品。你买了房子,相当于买了不一样的城市身份,不一样的教育、养老、医疗条件。如果房价涨的太高,很多人买不起的时候,本质上就是社会割裂。……(由于平台规则限制,本文涉及深度关联性分析已收录于内部报告,订阅会员可获取完整版)
除了房地产,还有教培、医疗(集采)、数字平台等行业,也开始付出转型的代价。这个深度转型,导致以房地产为代表的数字平台,教培,医药,金融等行业转出几十万亿的资本,几千万的劳动力,转到其它行业,但整个社会没有办法容纳。中国现在用什么来容纳这么大的劳动力?什么生意和资产提供投资机会能容纳这么多从这些被整肃行业迁出的资本和年轻劳动力呢?……(由于平台规则限制,本文涉及深度关联性分析已收录于内部报告,订阅会员可获取完整版)
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一个问题:地方政府如何过日子?过去怎么过?一是税收,二是卖地,三是发债,四是非税收入,主要是公共服务收费、地方国企利润与罚没。其中卖地加发债获得的收入占了一半以上。……(由于平台规则限制,本文涉及深度关联性分析已收录于内部报告,订阅会员可获取完整版)如何来适应这么一个深度转型,在这个转型中如何降低转型阵痛并管控转型风险,这是一个非常复杂而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问题。
另外一点,在房地产转型过程中,我们对实体产业,对第二产业,对制造业有非常大的偏好。这可能来自这一代决策者,过去短缺经济带来的历史记忆太深。但是今天不一样了,今天中国的制造业高度发达。大家都喊着搞实业、搞制造业,但始终没有办法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工业品卖给谁?这些制造业,新能源汽车,芯片,光伏,电池,高端制造的工业品,最后卖给谁?原来时候是卖给地产链带动的大消费,现在呢?国内饱和了,买家没了,库存积压在那,经济出现过剩式萧条。那最后就卖给老外,出海,出口,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国与全球国际贸易的失衡,导致地缘冲突和大国博弈的风险急剧上升,导致战争动员的成本大幅下降。……(由于平台规则限制,本文涉及深度关联性分析已收录于内部报告,订阅会员可获取完整版)
刚才是从供给侧来看,供给侧突然多了那么多过剩要素,导致全行业内卷,那么需求侧怎么样?会不会好一些。不幸的是,“屋漏偏逢连阴雨”,需求侧萎缩的程度更大。一是房地产投资断崖把整个地产链的投资需求带跨了。房地产开工面积严重不足,现在房地产拿地、开工、投资,连续三年都是两位数下滑,几乎清零。房地产投资周期最高点,每个国家都类似,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基本在12%,泡沫破灭后正常的是6%左右。但从12%到6%,同样是这样的着陆,从十楼到一楼,有梯子和没梯子是天壤之别,生死之分。这样的降幅,日本用了15年多的时间,美国用了接近十年。但是中国从最高点12%调整到6%左右,仅仅用了三年。……(由于平台规则限制,本文涉及深度关联性分析已收录于内部报告,订阅会员可获取完整版)二是围绕房地产消费端的耐用品的消费,比如说家电,家装,家具,这些花费比较多的需求也大幅的收缩。当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决策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搞“以新换旧”,去年是1500亿,今年是3000亿,目的就是弥补房地产需求下滑导致的大件消费品的下滑,或者加速消费者耐用品的折旧。但是这个政策会出现一个后果,它会让你超前消费……(由于平台规则限制,本文涉及深度关联性分析已收录于内部报告,订阅会员可获取完整版)
需求侧大幅收缩的另一个原因,除了房地产销售萎缩外,就是房地产价格的缩水,对需求是一个较大的压制。过去房价大涨的时候,大家消费热情也高,花钱很慷慨。现在每天看到房子缩水,但是债务一点也没减少,消费支出被大量挤占,需求怎么不会收缩?
房地产这么剧烈的调整,市场和政策这“两只大手”也不会没有反应。首先市场这个“无形之手”开始再平衡,有两个变化。一是住房支出少了,其它消费预算就大了。说实话,只要不买房子,大家觉得自己挺富有的,因为房子动不动就几百万几千万支出,普通人哪有那么多钱。但是对于几百外几千万的现金来说,还是很富有的。二是房价下跌降低了中国的要素成本,过去我们天天诟病中国房价泡沫绑架了国运,摧毁了制造业。这几年你看看,地产链压低的要素成本盘活了出口链。出口和外贸企业的利润都非常好,地产链和出口链冰火两重天,内外循环体系在再平衡。海外在通胀,国内反而在通缩,国内什么都便宜,东西卖到海外肯定赚钱。地产链就惨了,围绕着地产链的世界冷到冰点。
那么在这个转型时间,在这个十字路口,你在哪一个世界里面?有些说经济好,有些说经济不好,关键你生活在哪个世界里面。你如果靠房地产做生意的话,肯定说经济不好。如果你出口和出海的话呢,觉得还可以。如果你现在搞AI科技的话呢,会觉得很不错。这就是平行世界。当总体上来说,大部分人是感觉比较难的,大部分人是社会转型阵痛的承担者。
中国的要素成本降低,要素成本降低之后,出口充满了竞争力,出口赚很多外汇,这是一个内生的再平衡过程。但是现在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跟过去不一样了,那就是外贸企业在海外赚的外汇,很少结汇回国内消费了。中国商品出口每年赚六七亿美元,去年商品的顺差是1万亿美元,但是你会发现中国外汇储备基本没增加。举个例子,过去外企出口海外赚了100万美元,你会来中国结汇换700万人民币。700万人民币在国内消费吃喝玩乐,投资国内的房子,买中国的股票,那中国的资产和经济需求都会起来。但是今天却完全不一样了,钱很少回来。……(由于平台规则限制,本文涉及深度关联性分析已收录于内部报告,订阅会员可获取完整版)这就是一个失衡带来的另一个失衡。
那么继续追问下去,为什么全球都在通胀,只有中国在通缩呢?这个基本的宏观大背离现象如果不理解的话,投资决策就很容易会出现较大失误。原因需要要从疫情说起。疫情初期,全球一片混乱,供应链都断了,只有中国的工厂和车间没有停,这样中国就额外获取了大量的订单,出口份额全球占比提高了两个百分点,生产能力快速提高。所以说疫情看上去好像过去三年了,实际上它产生的经济后果有好的、有不好的,还在持续的产生影响。不好的就是我们的债务大爆发,就是为了抗议额外增加了20多万亿的债务,主要是地方债务,所以说今天地方政府就病了,就是债务病。但是不能只看债务不看资产,好的一点就是中国在疫情期间工业体系快速的积累。因为大量的订单从别的地方堆到中国这里来了,考验了我们工业生产的韧性。比如说比亚迪在疫情期间可以快速改装生产线生产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这说明中国的工业生产弹性非常强,于是积累了大量的订单并进一步强化了供应链的完备性。我们需要认识到大国工业体系的一个特征,就是“规模经济X范围经济”,这意味着边际成本的快速降低,就是当大工业体系建起来后,固定资产形成后,生产1万辆汽车和生产1万1000辆汽车的成本差不多,因为你的固定成本比较高,就会有超级的规模效应。这个超级规模效应,导致我们在工业品领域,生产什么都很容易过剩。因为机器一旦开动起来,大规模生产就根本停不下来。
产能大面积的过剩了,物价肯定就走低。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中国货币政策的特殊性,或者是印钞放水的特殊性,导致很难形成通胀。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样是放水,为什么美国放出了通胀,而中国放出了通缩呢?原理其实很简单,美国放水是美联储直接放水,通过SPV机构直接给到了个人,对个人来说不是债务而是净资产,说到底就是一种转移支付。这意味着,美国现在是债务国有化,资产私人化。最近大家都说美国债务太高要破产了,说得就是政府的债务,已经36万亿美元了,创造历史记录。政府每年支付的利息现在也比较高,政府债务的利息支出超过军费了。但是美国的私人部门债务率却在创造历史新低,家庭的资产负债表特别健康,前所未有的健康。为什么呢?第一,政府疫情期间直接发了钱,大约5万亿元美元,家庭净财富增加了。第二,美国股价一直在涨,家庭名义财富也水涨船高。第三,持续温和的通胀消解了私人债务。
同样中国也印了20万亿元多的人民币,但靠的是商业银行创造的广义货币,也就是中国印钱不是央行印钱,而是银行贷款,就是一种债务,这意味着到期你必须归还。……(由于平台规则限制,本文涉及深度关联性分析已收录于内部报告,订阅会员可获取完整版)通过贷款创造的存款,债务创造的货币,到期得还钱,当进入还钱周期的时候,就产生了债务通缩。但是美国印的钞不用还,是直接给你的,可放心的去花,去投资。这种货币创造机理也部分的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同样印了那么多钱,我们的M2早就世界第一,超过世界第一和第二名的综合,但是为什么国内仍然缺钱呢?主要就是因为中国的每一分钱的印钞背后都有债务,当前债务链条已经形成,当地方政府这个本来创造货币的主体现在都开始赖账的时候,那么就很容易形成上世纪90年代的“三角债”。从去年开始,决策层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开始启用国债,央行开始动用数量工具。现在光靠商业银行来放贷创造货币也很难了,商业银行也没什么放贷空间了,管的也严,各种合规的要求,资本消耗的也快。央行开始印钞,一是动用国债交易的操作,还有逆回购和MLF等保持货币市场的流动性,这种短期的水,放的多了。第二,开始支持国家队买股票,坚决稳住股价。第三,配合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这个是中央债务的大杀器,去年有1万亿,今年到1.3万亿,力度非常大,因为它不占用赤字,使用也比较灵活。中国资产真正的重估和回升,一定要看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能不能大幅扩张。我们正处于这个十字路口,即从商业银行扩表转到央行扩表的十字路口,对中国资产的估值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由于平台规则限制,本文涉及深度关联性分析已收录于内部报告,订阅会员可获取完整版,同时可第一时间获取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