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凌晨 西安报道
胶原蛋白赛道,造富神话还在持续。
6月底,锦波生物(832982.BJ)官宣将与钟睒睒旗下养生堂达成两项深度合作。
其一养生堂将全额认购锦波生物不超20亿元定增募资事项;其二旗下杭州久视以14.03亿元受让锦波生物实际控制人杨霞持有的5%股份。
钟睒睒,中国前首富、农夫山泉创始人;杨霞,山西女首富,北交所股王——锦波生物创立者兼掌舵人。
这笔累计高达34亿元、涉及两大富豪家族的巨额交易迅速引发市场关注。技术垄断与资本巨头的深度捆绑,能否重构产业权力格局。
在胶原蛋白三类医疗器械领域保持100%市场占有率的锦波生物,此次引入的不仅是34亿元资金,更是钟睒睒系庞大的渠道资源与医疗产业布局。
资本市场的应激反应已现端倪。公告发布次日,锦波生物股价单日涨幅达8.67%。
这笔涉及“北交所股王”关键股东位让渡的交易,若顺利实施,钟睒睒将间接控制锦波生物10.58%的股份,跃居锦波生物第二大股东职位,而杨霞也将成为北交所史上实控人减持规模之最。
攻克胶原蛋白重组无人区
山西医科大学讲师杨霞的创业起点,源于一次临床中遇到的“技术困局”。
2008年,器官如何有效保存,仍然是器官移植中的棘手难题。杨霞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肝移植技术,她发现胶原蛋白可有效解决问题。
但难点在于,进口人胶原蛋白不仅售价昂贵,单价高达10万元/克;同时,天然的人胶原蛋白不溶于水,保存、运输、使用十分不便。
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促使她与丈夫任先炜注资50万元创立锦波生物,进军当时全球科研界尚未攻克的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领域。
杨霞与丈夫的选择,需要面对三重世界级难题:需精准复刻1466个氨基酸组成的人体Ⅲ型胶原蛋白复杂结构,大幅降低甚至消除免疫排斥反应和潜在的传染风险,以及实现工业化量产。
产品稀缺,源自技术壁垒。当年,这些问题被公认为是合成生物学的技术无人区。
为了攻克价比黄金的“人源化胶原蛋白”,杨霞找到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四川大学等国内顶级科研院所组建科研团队,开启长达数十年的技术攻关。
“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成千上万次地反复试验,错了就从头开始。”公开报道中,杨霞这样回忆当初的科研时光。
2014年,杨霞团队成功研制出第一款重组Ⅲ型胶原蛋白产品。
然而,研发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公开资料显示,重组III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凝胶注射剂相关产品早在2015年就已初步成型,各项性能指标和临床前研究数据良好,唯独出现不良反应。
为此,杨霞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专家反复核查工艺、指标,最终发现489个氨基酸序列中,1个丙氨酸(A)被错误合成脯氨酸(P)。
“当时项目已投入近十年心血,若推翻意味着前功尽弃,但带着隐患上市可能引发一定不良反应。经过深思,团队决定推翻重做。”杨霞在公开报道中说道。
真正的突破在2018年。锦波生物首次发现并解析了人Ⅲ型胶原蛋白核心功能区,通过合成生物技术率先实现具有164.88°三螺旋结构的A型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规模化生产。
“这个结构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唯一一个弯曲的结构。”杨霞说道。
据悉,在此之前,胶原蛋白的生产方式都是从动物身上提取。从动物时代跨越到生物合成胶原蛋白,杨霞团队解决了全球生物合成界存在已久的胶原蛋白免疫原性问题。
“胶原蛋白以及合成胶原蛋白其实并不陌生,全球很多企业都在做,但真正做到A型人源化、注射级别的胶原蛋白产业化的,我们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
有了核心技术支撑,锦波生物正式进入产业化进程。这也为杨霞及锦波生物后续进入资本市场埋下伏笔。
稀缺性壁垒驱动业绩三级跳
时针拨至2021年6月29日。国家药监局签发的一纸批文,宣告锦波生物“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薇旖美)作为全球首个自主研制的采用新型生物材料——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制备的三类医疗器械,正式落地。
这不仅是新型生物材料的重大突破,更打通了从外用到注射的产品转化“最后一公里”。
产业化进程在2023年骤然提速。锦波生物打造的国内规模最大、最专业的人源化胶原蛋白生物新材料制造基地——锦波合成生物产业园一期正式投产。
园区内注射级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和A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单一成分无菌化妆品两条生产线同步投产。由此,锦波生物也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实现人源化胶原蛋白产业化的企业。
市场响应呈现爆发式增长。在2023年,锦波生物全年卖出了57.6万瓶薇旖美。上市满1000天时,锦波生物再公布数据,其产销量已突破100万支。
技术商业化驱动财务数据三级跳:薇旖美问世后,营业收入从2021年的2.33亿元,增至2022年的3.90亿元(同比增速67.15%),2023年达到7.80亿元(同比增速99.96%),2024年达到14.43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82.8%。
净利润增长更为显著,从5739万元跃升至7.32亿元,累计增幅达超500%。
毛利率曲线持续上扬,从2021年的82.29%攀升至2023年的92.02%,超越同期贵州茅台91.62%的毛利率水平。
资本市场的价值认同在2023年达到高峰。7月20日,锦波生物以49元/股的发行价登陆北交所,创下该板块新股定价纪录,被誉为“北交所最贵新股”。
也是在这一年,2023年,锦波生物正式进入欧莱雅等一线大品牌的供应链体系中。国际巨头的背书撬开更广阔的增量空间,使得人源化胶原蛋白原料首次进入国际美妆产业核心圈层,技术溢价能力获得顶级渠道认证。
资本引擎与国际通道的双重赋能下,锦波生物的技术壁垒加速兑现为商业价值。
资本耦合卡位严肃医疗
十年研发布局在2025年迎来闭环。
2025年4月,公司“注射用重组III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凝胶”注射剂获批上市,此次获批标志着公司成功构建了涵盖冻干纤维、溶液及凝胶三种剂型全品类的重组III型人源化胶原蛋白的产品体系。
至此,锦波生物取得国内仅有的3张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三类证。
技术闭环达成时,当年选择离开大学讲台的决断,已化作百元身家的资本答卷——若按照58.89%的持股比例计算,上市不足三年,她持有的锦波生物股份市值如今已飙升超200亿元,问鼎山西女首富。
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为技术定价。锦波生物2025年一季度业绩印证增长惯性:营收3.66亿元、归母净利1.67亿元,同比增幅均超60%。
区别于其他同业,在杨霞眼中,医美领域只是技术验证的入口,终极战场在医疗深水区。
“锦波生物不是医美企业,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也不是医美材料,它是人体的一种生命材料。而医疗(进展)通常更加缓慢、更加严谨,需要较为长期的临床检验。”杨霞的定调揭示锦波生物业务本质。
当前研发管线已覆盖口腔、骨科、妇科等多科室,旨在构建人体组织修复的完整解决方案。在核心技术突破的基础上,最终实现技术与产品输出。
杨霞公开透露,公司在内部人才培养上采取“传帮带”的方式,公司持续将员工送往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科研院所学习,形成企业人才的基本盘。
锦波生物在财报中谈及未来规划,公司一方面将继续深耕基础研究,将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技术进一步升级为人体生命材料,持续攻关人体各型别胶原蛋白的全产业链理论创新、应用转化及产业化。
另一方面,也将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围绕医疗和生活护理等大健康领域,提供涵盖体表、体腔、体内器官修复再生的完整解决方案。
截至目前,锦波生物核心技术已转化为资本市场价值与短期业绩增长。创始人杨霞的严肃医疗战略定调,意味着需要更多更难的技术创新与突破。
而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25年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市场规模近586亿元、2030年突破2000亿元的巨大蓝海,正吸引众多新竞争者涌入。
锦波生物虽凭借先发技术、三类证壁垒占据领先身位,但其以医疗应用为核心的第二增长曲线能否快速成型并成功抵御竞争,仍需观察其在真实医疗场景下实现规模化、高附加值商业落地的能力与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