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激烈且监管趋严的保险行业,百年人寿近年来正陷入业绩下滑、内控失效等困境。这家险企能否走出危机已成为外界关注的重点。
1
暂停信息披露2年,内控问题是“病根”
自发布2022年信息披露报告和2023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以来,百年人寿已有两年未对社会公开其偿付能力报告及年度报告。
由于暂停披露信息影响评级机构出具评级公告,联合资信曾就此事与百年人寿沟通。百年人寿表示,根据相关程序和规定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其自2023年二季度起暂缓披露偿付能力状况相关信息,目前仍无数据披露计划。
数据显示,百年人寿2022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29.17亿元,净亏损高达27.1亿元,2023年一季度继续亏损10.5亿元,净资产由正转负,降至-4.2亿元。
具体来看,退保支出激增和投资收益下滑是导致百年人寿净利润减少的原因。2022年,公司退保金支出从84.35亿元大幅上涨至178.36亿元,增幅高达111.5%,综合退保率9.64%,远超行业平均水准;实现投资收益85.09亿元,同比下降18.9%,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44.65亿元。
不仅如此,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百年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2.59%、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64.43%,均逼近监管红线。
业内人士表示,百年人寿的内部管理混乱也是导致公司业绩“跳水”的重要因素。在大连国资增资入股之前,百年人寿股东有约10家为房企,随着房地产企业爆雷,百年人寿因此被房企股东“盯上”。百年人寿一位离职高管曾向媒体透露,某大股东通过各种手段从百年人寿置换一些“烂”资产。
此外,百年人寿董事长董建岳和百年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庄粤珉主导了对复星国际、首开股份、美凯龙等房地产企业,这些投资亦成为2022年亏损的重要来源。而这两名高管均已被带走调查。
2
销售违规与客户信任危机
与此同时,虚假宣传、诱导购买等问题更是导致了客户信任危机,成为公司退保率走高的罪魁祸首。
2025年2月,百年人寿淄博中心支公司因“欺骗投保人”被处以7万元罚款。另据统计,2020年至2025年,百年人寿有6家分支机构因“欺骗投保人”等违规行为合计被罚款超百万元。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至发稿,百年人寿已累计有超180条投诉。
5月19日,一名消费者投诉称,百年人寿江西分公司保险众赢1号产品以高收益诱导,使用保险专用术语,欺骗消费者购买。该消费者现累计交费10年,总计已交保费10万,交费期满,现无法拿回本金,本金分10年返还,每年返9800元。
5月8日,另一名消费者投诉称,其于2018年4月9日在百年人寿购买保险合同,对方承诺大病小病都报销,但是购买后发现生病花费1万以上才能报销。
这类案例导致客户对公司失去信任,纷纷选择退保,进而影响公司业绩。
3
员工持股计划“画大饼”,股权重构后走向何方?
百年人寿不仅“坑”消费者,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也暗藏风险。
百年人寿曾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吸引员工投资。然而,这项员工持股计划未向监管申请或对外披露,属于“君子协定”,缺乏法律效力。此外,员工持股计划退出机制不明确,尽管承诺“保本保息”,但在公司经营困难时,员工能否收回本金和利息也需要打一个问号。
百年人寿也在设法改善处境。2024年,大连市国资大连金运通过增资扩股为其纾困,成为其第一大股东。随后,百年人寿高层迎来变更,除王新浩、戴文浩及徐敬惠之外,公司董事会成员全部更换,其中两名董事来自大连金运。
但是另一方面,国资持股比例仅为11.51%,控股权较弱,其他房地产股东股权高度质押或被冻结,股权结构依然不稳定。
国资的介入为百年人寿带来希望,但要实现真正的转型和稳定运营,还需解决内部控制、股权结构等深层次问题。(内容来源|远见资本局)
上一篇:特朗普的“榜一大哥”现身:孙宇晨确认将参加总统晚宴 特朗普的“榜一大哥”现身:孙宇晨确认将参加总统晚宴
下一篇: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孙念瑞: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持续稳健增长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孙念瑞: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持续稳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