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金文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的必由之路。
在新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和新的招商引资政策要求下,如何多招商、招好商,越来越成为对各地拼经济、谋发展能力的一种考验。
成都市温江区的探索,示范着一种新的可能性。
01
5月15日,该区2025年项目集中签约暨招商大使启航大会举行。近百家企业及行业商协会、金融机构共聚一堂、共话发展,共绘温江发展蓝图。
会上,温江区进行了投资环境推介,并现场举行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共计11个项目签约,总投资108亿元,重点覆盖医药健康、装备制造、现代都市农业、现代商务等多个产业领域。
不过,这次大会最大的关注点,可能还并不是超百亿的签约投资额,而是温江区现场向旭辉集团副总裁、旭辉华西区域总裁林祝波,上海能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熊芬,川商总会党委副书记、执行秘书长唐俊等13位企业界的代表颁发了招商大使聘书。
设立招商大使,实际就是“以商招商”,通俗说就是以企业来招更多的企业,以企业家来吸引更多的企业家,利用企业声誉和企业家口碑来汇聚更多的优质企业、高端人才、先进技术等发展要素的聚集。
该模式的好处显而易见。
一方面,企业往往对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背书”具有更强的可信度和影响力。通过企业家之间的口碑来推介一个地方,其宣传效果远远优于招商人员单方面的解释。
另一方面,“以商招商”,更加贴合商业逻辑、市场逻辑,能够更精准吸引上下游产业链上的企业的聚集,从而提升招商的落地效率。
02
从温江的营商环境和产业发展状况看,推动“以商招商”,正当其时,恰逢其势。
一是,有底气。
“以商招商”实际上是一种对地方营商环境要求很高的模式。道理很简单,如果营商环境质量不能让足够多的企业家有发自内心的认同,他们的对外推介就无从谈起。
或者说,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本身缺乏好的口碑,就无法形成有效的传播,也就没法真正转化为有效的招商吸引力。
近年来,在全市开展“立园满园”行动的大背景下,温江区一如既往用“尺度、速度、温度、力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四级服务企业”、“园区吹哨、部门(镇街)报到”等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园区事、园区办”,与广大企业共同谱写了“温江一家亲”的城市发展交响曲。
在这一基础上,借助企业家的力量,让地方的营商环境特色和优势得到更多的推介与传播,从而吸引更多企业青睐,温江无疑是有信心、有底气。
二是,有机遇。
“以商招商”不仅仅是一种口碑的传播,也更依赖于既有的产业发展基础。也就是说,要真正有足够的发展机遇和资源,能让更多的企业在这里找到投资机会和充足的发展空间。
当前温江正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入实施“立园满园”行动,系统重塑“四大战区”经济地理,围绕产业画像“姓温”、产业选择“有据”,加快构建“3+6”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医药健康、绿色食品、现代都市农业三大地标产业聚优培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印务轻纺、现代商务、文体旅游、数字经济六大重点产业和未来产业集聚成势。
这些产业在全市乃至全国都具有了相当的影响力。
如医药健康产业,去年温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上榜生物医药专业园区TOP20;在国家药监局2024年批准上市的40款国产1类创新药中,成都共占据6席,其中4款就来自该园区。
绿色食品产业,是温江工业的源发产业,缔造了温江首个百亿级制造业集群,产业规模排名全市第三。
作为温江现代都市农业的主要承载地,温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则以国家农高区创建为统揽,瞄准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科技服务、农文旅融合、花卉园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西部领先的现代都市农业高地……
这样的产业基础、园区基础,显然为更多上下游项目和企业的投资,携手开创互利共赢、彼此成就的新局面,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03
说到“以商招商”,这种模式并非温江“首创”,近年来其实也有越来越多的地方都在积极尝试。
但温江推行这一模式,积极发展“招商大使”,还有一层更隐秘的城市发展理念上的“自洽”,那就是这座城市一以贯之的对于“人”的重视。
今年3月20日,“感恩奋进·因为有你”2024年度“温江一家亲”典型人物(团队)“立园满园”专场活动在温江召开,向全区的奋斗者们递上一封深情“家书”。而这样的“感恩”活动,在温江区已连续举办了四届。
并且,它所“感恩”、“致敬”的对象,不仅仅是企业家、科学家等“典型人物”,还有车间里调试参数的工程师、实验室里攻克技术难关的科研员、田间地头推广新农技的返乡青年——总而言之,以城市之名,向每一位参与城市建设的奋斗者致敬。
从始终把“人”放在第一位,到借力“招商大使”来推进招商引资,这实际是“尊重人、依靠人、凝聚人、发展人”的“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一种延伸。
不断夯实这样一种人本理念,一座城市的营商环境、人才环境、生活环境,对企业家的尊重,对于市民幸福指数的关注等等,也就有了最牢固的基础支撑,完全可以让人抱持更美好的期待。
城市发展为了人,城市更因人而兴。在当前的新发展阶段,从招商引资到吸引人才,从重塑城市的形象到提升综合发展能级与上限,最关键的就是要善待“人”,并充分激发“人”的价值。
一座真正对“人”友好,也善于用“人”的城市,运气总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