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深蓝财经
撰文 | 杨波
惊!来伊份粽子疑现带血创可贴,消费者称粽子还是给孩子吃的。
据多家媒体报道,5月10日,江苏的一位消费者连发两条视频投诉,称在来伊份购买的粽子中吃出疑似带血的创可贴异物。该消费者在视频中表示,这粽子是给小孩子吃的,结果引起了大众对于来伊份食品安全的担忧!消费者要求来伊份官方给出一个明确的回应。据悉,涉事产品为来伊份蜜枣粽。
小编作为普通消费者,看到这样的新闻,还是感到非常后怕:如果该创可贴带有某些特殊病毒,一旦通过食品批量传播,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来伊份作为上市公司,出现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实在不应该。作为A股的休闲零食连锁第一股,来伊份最近几年真的是每况愈下。
1
食品安全堪忧
根据媒体报道,5月10日晚间,来伊份官方已经启动全链路调查程序,确保消费者权益得到保障。来伊份表示,企业始终秉持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积极解决问题。
(来伊份发布的说明)
来伊份还表示,已对本批(2025年04月02日)蜜枣粽产品进行了下架处理,消费者也可选择就近门店进行退换货,并可得到相同金额的额外补偿,不过新闻中并未明确具体的额外补偿措施。
另外,报道中还提到,出问题的蜜枣粽“生产工厂与五芳斋是同一家”。小编在淘宝网“来伊份量贩零食店”查询到,这款红色包装的“蜜枣粽”确实来自五芳斋实业!五芳斋方面也表示会积极配合。
(淘宝点商品详情页展示)
与此同时,来伊份的粽子代工厂还有“嘉兴市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浙江荃盛食品有限公司”“靖江三阳食品有限公司”等。
小编还注意到,来伊份另一款“蜜枣粽”在电商平台也已下架,这款产品是由靖江三阳食品有限公司委托加工的。
(苏宁易购网页截图)
靖江三阳食品曾于2021年7月20日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猪肉脯产品“沙门氏菌”不合格,不合格的原因竟然是“生产过程中员工未严格执行卫生规范,洗手消毒不彻底,直接接触肉脯,导致沙门氏菌带入”。由此可见,这家代工厂在食品安全的内控方面存在不少漏洞。此外,靖江三阳食品曾于2022年7月、2024年8月连续两次被靖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整改。
如此多的案例,都指向来伊份代工厂可能存在食品安全内控机制漏洞的问题。如果来伊份不能从源头把控好,未来再次出现更恶劣的食安事件,也是有可能的。
事实上,作为委托加工模式,来伊份曾先后多次出现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根据公开报道,自2012年以来,来伊份曾先后卷入毒蜜饯、牛轧糖大肠菌群超标、手撕肉条菌落超标等事件。
另据来伊份招股书显示,2013年至2016年上半年,公司共召回不合格产品超7万公斤,涉及肉制品、水产品、糕点、果蔬等。
最近的食品安全投诉案例也不在少数。根据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截至2025年5月12日,来伊份的相关投诉达到1094条,主要涉及食物发霉、出现异物、售后服务不佳等问题。
2
从遥遥领先到远远落后
2016年10月,来伊份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成为A股的休闲零食第一股。
那个时候,国内零食连锁还没有形成气候,来伊份也率先打响了名气。然而,来伊份却没能利用好这个先发优势,如今更是被后来者加速超越,从遥遥领先变为远远落后!
5月9日,本号发表文章提到,目前中国零食连锁市场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天翻地覆。2017年起步的零食很忙和2019年起步的赵一鸣零食于2023年完成合并,合并后的鸣鸣很忙集团2024年GMV达到惊人的555亿元,营收达393.44亿元。2022年8月切入零食连锁赛道的万辰集团,旗下“好想来”品牌2024年营业收入也达到323.29亿元。
上面两家零食企业,成立时间远远晚于来伊份,甚至2016年来伊份登陆资本市场时,它们还未诞生。来伊份,为什么远远落后了?
来伊份于1999年在上海成立,主要通过委托生产的方式在全渠道销售自主品牌休闲零食。截至2024年12月31日,来伊份门店总数为3085家,同比减少16.28%。其中直营门店1485家,比去年同期减少425家;加盟门店1600家,比去年同期减少175家。
当零食很忙、赵一鸣、好想来、爱零食等“后生”攻城拔寨向上突围时,老牌的来伊份竟然持续闭店,被这些“后浪”打得“招架不住”。
财报显示:
2023年,来伊份实现营收39.77亿元,同比下降9.25%;实现归母净利润5704.54万元,同比下降44.09%。2024年,来伊份的营收为33.7亿元,下降15.3%;归母净利润亏损7527万元,下降231.9%。2025年一季度,来伊份营业收入为10.5亿元,同比下降1.2%;归母净利润为1244万元,同比下降79.7%!
整个2024年,来伊份的营收竟然不到鸣鸣很忙的9%,仅为万辰集团的10%。可以说,来伊份错过了整个零食连锁扩张的红利期!
复盘一下,来伊份的问题包括:
首先,来伊份此前直营比例较重,且自营店主要分布在华东市场。自营店成本较高,消费费用率也高,严重侵蚀了利润;另外,来伊份线上销售渠道也没有做起来,和三只松鼠这种善于利用流量的企业相比,明显处于劣势。
其次,来伊份策略偏向保守,没能尽快在全国市场布局加盟体系,至今影响力依然局限在华东市场。虽然2024年推出免费加盟和装修补贴的策略,但高昂成本让净利润受损。时过境迁,市场竞争已经让来伊份错过了量贩零食快速扩张的行业窗口期。
三是竞争对手的严重冲击。零食量贩品牌依靠“低价+高周转”模式,借助加盟模式快速做大;而来伊份价格偏高,面临客流和客单价严重流失的风险。来伊份,甚至被部分网友戏称“零食刺客”,南方都市报曾对此进行专题报道。
四是跨界试错提高了成本,也影响了战略执行。比如来伊份累计投入超2亿元发展咖啡、白酒等新业务,但这类业务贡献收入占比极低。
3
结语
资本市场层面,上市8年来,来伊份的市值早已一泻千里。
2023年5月,控股股东爱屋企管公告拟减持不超过1009.68万,不超过总股本的3%。爱屋企管是由创始人施永雷、郁瑞芬夫妇全资所有。
可能是为了对冲这个消息,2023年8月来伊份公布了一个回购方案,金额3500万至7000万,但回购股份不是用于注销!一边释放利好,一边配合减持?
搞笑的是,等到结果公布时,爱屋企管多减持了1.185%,施永雷、郁瑞芬夫妇企图“瞒天过海”吗?
这种违规行为,监管层自然不会放过。去年3月29日,上海监管局雷霆出击,下发行政监管函!
2024年4月,爱屋企管不得不灰溜溜的把多减持的398.83万股重新购回。上述种种行为,确实有点过分了!!
结果去年6月,来伊份又打算回购3000万至6000万,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可能是为了进一步对冲被监管处罚的负面影响。但,回购不注销,市场都不怎么认可的!
确实没想到,零食连锁第一股会变成今天的惨状!会被一帮成立才几年时间的“量贩连锁”甩出几条街。
最好的扩张时间错过了,最好的商业模式调整时间错过了,你们觉得来伊份还有出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