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两大利器,3000亿巨头“中国版英伟达”崛起 英伟达是如何崛起的 英伟达为何能崛起
创始人
2025-05-09 15:59:09
0

文 | 刘振涛

在美国加州圣何塞SAP中心,英伟达的展台像追星现场,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在这里,身披黑色夹克外衣的黄仁勋,揭示了一代又一代英伟达的产品,以“一年一更”的激进节奏,重新定义AI基础设施的进化速度。

而在地球另一端,天津某座大厦中,一家公司的工程师也在不断打造研发着国产的芯片。当市场还在争论“国产芯片”能力强不强时,这家公司却已悄然成为英伟达在中国的实力竞争对手,它就是海光信息。

2024年,海光信息的营收达到91.62亿元,同比增长52.40%,实现净利润19.31亿元,同比增长52.87%。2025年一季度,海光信息营收24亿元,同比增长50.76%,实现净利润5.06亿元,同比增长75.33%。

5年前,海光信息的营收才10亿左右,净利润更是处于亏损状态,而5年后,海光信息的收入增长了近8倍,利润更是扭亏为盈高增长。

作为英伟达在中国的主要的竞争对手,海光信息是如何崛起的呢?

携手外援创新,千亿巨头崛起

近年来,美国不断对中国进行芯片出口的管制,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走出了自主可控路线,研发自己的芯片。海光信息正是在国产芯片发展的浪潮中诞生。

2014年,由中科院牵头,中科曙光等联合发起在天津成立海光信息,该公司的核心团队源于中科院计算所体系。

作为国资推动成立的高端处理器制造商,海光信息载着众多人的期望,成立之初专注于高端CPU的研发,致力于突破高端CPU壁垒,推动国产芯片自主可控。



CPU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是计算机系统的大脑,不仅研发难度大,还面临生态适配难等关键难题。

在当时国内研发中大致有两条路线:一条是完全自主研发,希望依靠自己的创新研发,打造自己的计算机硬件体系生态。第二条就是携手外援巨头进行合作,来进行创新研发。

而为了尽快能实现国产自主替代,海光信息选择了第二条路线,与国际巨头AMD合作,并专注于核心技术的研发。

全球市场主要的CPU结构是X86结构,它占据了全球90%以上的PC市场,这种X86结构核心掌握在英特尔手中。

AMD由于较早地从英特尔手中取得交叉专利授权,并且不断自主研发,在英特尔X86结构基础上开发了自己的Zen架构处理器,比部分英特尔CPU性能强悍。

AMD的崛起让英特尔担忧,开始加大与AMD的市场竞争。在市场竞争下,AMD迫于资金的问题,急需“输血”,海光信息急需技术支持,这种情况下,双方开始了合作。

2016年,海光信息与AMD合资成立了海光微电子、海光集成两家公司,并且两家合资分公司与AMD 签订技术专利许可协议,一次性获得了AMD 第一代Zen架构的x86指令集使用权,使得海光信息成为国内唯一一家生产X86芯片的企业,公司正式切入高端CPU领域。

有了巨头AMD的技术支持,两年后的2018年,海光信息便研发生产出了自己的X86型CPU——海光一号,并且兼容主流操作系统生态。在第一代产品出来后,海光信息开始着手研发海光二号产品。

2019年,海光信息出现在了美国商务部的“实体名单”中,这使得AMD不能再继续为海光信息提供专利技术支持。

面对这样的困局,海光信息开始不断消化AMD第一代Zen架构的技术,并且在消化的基础上,投入大量资金自己研发,升级。大量的资金投入也使得海光信息在当时不断亏损。

越努力越幸运,海光信息不断消化、创新之下,造出了自己独特的"C86“体系,挑战AMD的地位。2020年,海光信息的第二代产品——海光二号CPU实现量产,并且于2022年推出了“海光三号”第三代CPU。

自此,海光信息在国内X86型CPU领域占据重要位置。翻阅其2022年招股说明书,当时海光信息的CPU已经可以满足政府、互联网、电信、金融、交通、能源、中小企业等广泛行业的应用需求。

2022年,海光信息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开盘价达70元,开盘首日总市值突破千亿。截至2025年5月8日,海光信息最新总市值高达3300多亿,总市值在科创板市场位居第二位。

手握“CPU+DCU”两大利器,成英伟达竞争对手

AI成为这个时代发展的前沿科技,抓住AI时代的机遇,便是抓住了发展的机遇。英伟达魔幻般的成长发展正是抓住了AI时代的核心。

2020年财报,英伟达的营收只有109.18亿美元,而5年后的2025年财报季,英伟达的全年营收达到1304.97亿美元,是5年前的12倍之多。以2025年1300多亿美元计算,每天几乎进账3亿多美元。

之所以如此赚钱,英伟达在AI算力时代开了一家“银行”,手中的GPU芯片在AI时代成为了抢手货,拼命捞钱,几乎全世界的科技公司都要排队买英伟达的GPU。

在国内,海光信息也正在不断打破英伟达的垄断市场。

通过发展高端CPU,海光信息在芯片领域逐步站稳脚跟,在发展CPU的同时,海光信息也早就开始在GPU领域的布局,追逐AI时代。

海光信息自己研发的是DCU(深度计算)产品,官网显示是属于GPGPU的一种,采用“类CUDA”通用并行计算架构,能够较好地适配、适应国际主流商业计算软件和人工智能软件。

2018年,海光信息的第一代DCU产品——“深算一号”正式开始设计研发,采用7nm FinFET工艺制造,具备全精度浮点数据和多种常见整型数据的计算能力。

2020年,海光信息开始启动第二代DCU——“深算二号”设计研发,并于2023年三季度正式发布实现量产。

据海光信息发布的资料显示,深算二号具有全精度浮点数据和各种常见整型数据计算能力,能够充分挖掘应用的并行性,发挥其大规模并行计算的能力,快速开发高能效的应用程序,性能相对于深算一号实现了翻倍增长,并已在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商业计算等领域实现商用。

根据海光信息的年报,第三代DUC——“深算三号”正在研发进行中,项目进展顺利。预计 2025年量产的7nm 新品将在算力密度、能效比等关键指标上对标英伟达A100,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2024年,海光信息的营业收入达91.62亿元,其中高端处理器产品收入达91.34亿元。在财报中,海光信息并未对CPU和DCU进行细分收入的阐述,不过在解释业绩增长时提到,公司的CPU产品进一步拓展市场应用领域、扩大市场份额;公司DCU产品快速迭代发展,得到市场更广泛认可,进一步促进了公司业绩的较快增长。

年报中信息显示,海光DCU已经实现了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商业计算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可以用于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客户覆盖了包括智算中心“新基建”、互联网、金融、运营商等行业。

公司称,其与头部互联网厂商推出了联合方案,打造了全国产软硬件一体全栈AI基础设施,形成了多个标杆案例。

据市场多家媒体报道,2024年,海光信息的国产服务器CPU市占率18%,DCU生态覆盖超50家头部客户,在AI计算领域,海光信息成为了英伟达在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

海光信息的成立到走向芯片巨头,可以说是中国在芯片领域自主可控线路的缩影。打破了英伟达的垄断,用5年时间从零做到国内AI芯片的第一梯队,在国内占据重要的市场地位。

快速成长的海光信息,更要看到市场的竞争和技术创新空间。

在CPU领域,不仅有国际巨头英特尔、AMD,还有国内的龙芯、飞腾、鲲鹏、兆芯、申威等;在AI算力芯片领域,不仅要面对英伟达的竞争,还有华为昇腾、寒武纪等国内巨头。

在技术领域,海光信息正研发的“深算三号“性能正达到英伟达的A100或H100的地步,而英伟达的已经开始GB300、以及新一代Rubin Ultra的研发了。

当然,海光信息秉持着“销售一代研发一代,一年一迭代" 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海光信息能否在与英伟达的竞争中持续取得突破,我们将保持关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多个领域AI应用成长空间广阔 ... 近日AI领域再度迎来多重催化,不仅有国外科技巨头的最新财报验证AI商业化加速、算力投资延续高景气,国...
茅台股东大会倒计时!19万股东...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幸雯雯 图源:贵州茅台官微 “茅粉”一年一度的大型聚会要来了。5月9日上...
如何在医药行业复苏中“精准”布... 近期,医药板块迎来复苏行情,特别是在港股创新药板块的带动下,多只相关主题基金业绩出现大幅反弹。
业绩垫底高比例佣金,万家基金陷... 近年来,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扩张,各家基金公司为抢占市场份额,纷纷加快新基金发行节奏...
4月外贸数据,公布了! 为什么... 原创 刘博团队对等关税,到底对进出口产生了哪些影响?万众瞩目的4月的外贸数据,今天公布了。今年1到4...
高潮迭起的上海楼市,有项目63... 这个外环内现房销售的楼盘遭遇的滑铁卢引起了市场高度关注
机器人概念救不了首程控股 首程... 文丨小李飞刀2025年2月以来,因宇树概念备受关注的首程控股经历了多轮过山车,先是一个月暴涨90%,...
仙琚制药等 3家药企垄断新冠“... 价格垄断?严罚!作者 | 赵普编辑丨伍玥来源 | 野马财经新冠“救命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曾因价格...
24浙股董秘薪酬排行榜最高年度... 同花顺数据显示,随着年报披露收官,浙股中一共有722家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度董秘薪酬,总和达到5....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强5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
“脆皮打工人”带火养生水,大厂...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刘婷凌晨一点,外卖平台还在跳通知;上午十点,会议刚开场,一把坚果一杯养生水...
多只银行股股价创新高,红利行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叶麦穗 广州报道红利行情卷土重来,5月9日银行板块继续上攻,逆势上涨1.46%,...
支付龙头“一进一退” 拉卡拉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黄子潇深圳报道第三方支付龙头——拉卡拉(300773.SZ)在资本市场出现了“一...
股价1600%涨幅背后的资本冲...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周梦婷 北京报道新晋“排队王”老铺黄金(06181.H...
虹软科技:控股股东拟询价转让2...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5月9日,虹软科技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HomeRun Capital Manage...
4连板华纺股份:动态市盈率高于...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5月9日,华纺股份发布异动公告称,公司股票交易在2025年5月6日、5月7日、5月...
V观财报|卧龙地产:证券简称将... 【V观财报|卧龙地产:证券简称将变更为“卧龙新能”】卧龙地产公告,经公司申请,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办理...
V观财报|宁波富达:终止筹划重... 【V观财报|宁波富达: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宁波富达公告,5月9日,经充分论证及友好协商,公司与...
新三板挂牌公司研发投入超600...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黄鑫宇)近日,新三板挂牌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工作基本结束。全国股转公司(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