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号称要颠覆电动车行业的小牛电动,如今面临举步维艰的境地。
市值直接蒸发掉了90%,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
点击上方视频立即观看
快刀财经的朋友们,好消息来了,为了满足大家多元化的需求,「快刀财经」的视频内容我们会同步在公众号上发布,还是熟悉的配方及味道,还是犀利但有温度的内容,还是足够多的增量信息,还有你在公众号上可能看不到的独家重磅。快去视频号、抖音、B站、小红书搜索「快刀财经」,关注我们,每天为你解剖一个新商业真相。
以下是本期视频脚本:
曾号称要颠覆电动车行业的小牛电动,如今面临举步维艰的境地,市值直接蒸发掉90%,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两轮电动车的江湖里,一直流传着“南雅迪、北爱玛”的传说,但除了这两者之外,还有一个人称“电驴界爱马仕”的另类,曾经辉煌不亚于二者不说,甚至成立仅4年就跑进了纳斯达克,比雅迪爱玛都快了十几年。
就在最近,小牛电动发布了2024年财报,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小牛电动在上市后逐渐后劲不足。
不仅已经持续三年业务亏损,市值更是急剧缩水,三年多时间跌去了超90%,目前仅剩了3.3亿美元。
曾经风头无两的高端电动车品牌,突然间跌落神坛,让人唏嘘。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小牛最近的真实遭遇。
放在以前的电动车市场里,当时的小牛确实有着难以撼动的科技实力。
电动车普遍容易被撬锁,掉电、跑不远,小牛电动将电池电量、车辆定位、解锁、行驶轨迹等全面数字化——APP精准定位、NFC感应开锁、异动报警灯功能,以当时市面上的科技力,同行们大多都望尘莫及。
所以即使小牛电动车成本高、售价贵,但小牛电动的高端化形象是立住了,成功开辟了电动自行车4000元以上赛道,俘获了一大批消费者。
甚至在7000元以上的高端市场,小牛以43.8%的市场份额碾压传统品牌。
2021年,小牛电动销量超过了10万辆,市值突破40亿美元。可惜登上抛物线的顶点后,小牛也未能逃脱盛极而衰的命运。
2022年3月,小牛电动对外宣布,因锂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旗下全系锂电产品上调价格,单车涨幅在200元~1000元之间。
看似不高,但产品涨价很快冲击到了小牛电动的市场销量。自2022年二季度起,小牛电动同比由盈转亏,是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
电动车产品受众对价格敏感度高,价格上涨,而产品性能却没有同步提升,且小牛为节省开支,更换了顶级供应商。
过去,小牛的高端旗舰产品N1S使用的是松下锂电池,德国博世定制的无刷永磁电机,是其产品能够实现续航80公里,广受好评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曾经带领小牛突出重围的卖点,都已经从小牛的产品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远东电池灯国内供应商。
牵一发而动全身,涨价外加核心零件的更替,小牛不仅优势不再,消费者舆论上更是差评如潮。集中反应最多的问题便是小牛电动实际的电池续航公里数和宣传的续航能力有出入,使得消费者对小牛电动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小牛的“高端化”标签不断褪色,小牛的研发投入数据,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费用甚至不足同期的销售和营销费用的一半。更可怕的是,小牛没意识到问题的本质,却把更多资金投去盲目跟风造新能源汽车。
2021年,小牛突然宣布进军电动汽车行业。彼时,小牛是当之无愧的智能两轮电动车“老大”,若是能沉下心来巩固优势并继续研发技术,想必会进一步夯实竞争壁垒,但小牛并没有这么做。
年底,小牛电动正式发布新能源品牌,并亮相了首款自造车。可惜这款车型根本无法完成交付,不仅造车梦碎,期间的大额投入和战略重心转移,也导致了小牛电动两轮车主业的脱轨。
此举之后,忙于造车的小牛分身乏术,小牛电动也被后来者九号超越。进入到2023年第三季度,九号电动的销量已然将近是小牛的3倍,两者的地位发生了翻转,九号取代小牛成为国内销量第一。
纵观小牛的发展路径,不难发现,早期选择了一条有别于传统品牌,主打高端智能和设计感的差异路线,得以成功脱颖而出。然而,在后期的战略抉择上,小牛偏离了既有轨道,以至于缺乏技术沉淀,反而在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时代后掉了队。
如今的小牛依然留在牌桌上,但市场和消费者留给小牛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 End -
快刀财经已同步入驻:36氪、虎嗅网、钛媒体、i黑马、品途网、商界、趣头条、砍柴网、梅花王、艾瑞专栏、亿欧网、创业邦、知乎、雪球、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界面新闻、一点资讯、网易号、搜狐自媒体、凤凰网、新浪财经头条、新浪看点、UC大鱼号、天天快报、企鹅自媒体、投资界、思达派、猎云网、简书等30多家自媒体平台。
快刀财经
社群 | 内容 | 连接 | 商学院
商业快媒体、思维孵化器、价值试验场和洗欲中心。专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正在影响的其他行业。有趣、有料、有态度,加入我们,拥有您的私人商学院。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营销策划、社群电商、创业投资和知识充电服务。
投稿、转载、内容合作,请添加微信ikuai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