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义诊。医院供图
↑党员先锋医疗队入户随访。
10月29日是重阳佳节,记者从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到,该中心将邀请20余位退休职工“回娘家”共同回忆过往,为中心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一直以来,该中心以专业为基、以温情为翼,将医疗关怀与敬老暖意相融,在服务好退休职工的同时,多措并举,为辖区老年群体送上专属健康守护,让敬老孝亲的美德在医者仁心中传递。
“互联网+护理” 方便了一大批老年人
为进一步加强辖区内60岁及以上老年人、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中心组建11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定向解决街道内各社区居民慢性病管理及其他常见病咨询诊疗问题。同时,还借助“互联网+”东风,开启失能照护新篇章。
今年85岁的杨奶奶因脑梗后遗症卧床、无法进食需要置入胃管,并进行饮食指导,她的家属李先生更是腿部残疾。百般无奈之下,通过“互联网+”下了单,该中心急诊护士长何晓晓得知后,第一时间响应接单,提前反复确认老人用药史、饮食反应、身体状态,还额外备好鼻饲管、消毒用品与护理手册奔赴老人家中。
首次上门,何晓晓洗手消毒后,轻轻掀开被褥检查老人皮肤状况,避免遗漏任何一处压红破损;小心翼翼调整鼻饲管位置,确保通畅无堵;用体温计、血糖仪逐项监测生命体征,同时将护理要点手把手教给李先生,从“鼻饲液温度需控制在38~40摄氏度”到“单次喂食不超过200毫升”,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清晰透彻。后续服务中,为保证营养均衡,她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制定米糊、蔬菜汁、蛋白粉的搭配方案,详细标注食材配比与加热时间;为预防压疮,她每周上门进行气垫床调试,反复示范翻身技巧,直到李先生能独立完成“托肩扶髋、缓慢侧翻、垫枕固定”的完整流程;发现老人尿道口轻微红肿,她当场做好清洁消毒,还特意采购温和护理液,教会李先生日常护理方法。正是这份极致的专业,让杨奶奶在近一年的照护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营养指标逐步提升,身体状况奇迹般保持稳定。
据介绍,依托“互联网+护理”平台,以“健康浦口”小程序为载体,通过“线上预约、线下服务”的便捷模式,截至目前,该中心累计完成胃管更换、尿管更换,吸痰、压疮伤口护理等上门服务193例,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切实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先锋带头送医入户
为失能老人点亮希望
2025年,桥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党员先锋队,集中开展“失能老人上门走访”服务,为辖区失能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提供免费测血压、测血糖、体检报告解读、健康宣教及用药指导等多项便民服务。
今年72岁的汪先生,他的家属怎么也没想到,得益于社区医院的医护团队,中风后瘫痪在床的老汪能有自主进食的一天。今年9月底,何晓晓和走访团队来到汪先生家走访,在帮老人进行身体评估的同时,还对老人的饮食和功能的训练给予指导。“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为我们整个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汪先生家属激动地说。
家住桥林沧浪雅苑的卯女士骨折术后腿就不能走路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她健康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人也变得十分焦虑。走访团队得知后,不仅主动上门进行健康指导,还将印有家庭医生的卡片及中心如今能提供的诊疗服务进行详细告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截至今年10月,已累计走访失能老人家庭100多户,以实际行动解决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的急难愁盼问题。
双网格管理
为老人健康护航
2025年9月,桥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用双网格管理模式进一步将便捷的医疗服务送到百姓家中,并选取桥林街道高汤社区作为试点社区。前期和社区人员合作,挨家挨户走访摸底,统计出了实际居住百姓基本情况,低保残疾等特殊情况。
日常由网格员了解百姓实际医疗需求,及时与中心医务人员反馈。若需至中心就诊,提供一对一的接诊服务。针对高汤居民提出的医疗需求,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及优惠医疗服务内容。
9月13日携手中医院博士团开展高汤社区义诊活动,提供免费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活动当天,今年63岁的刘女士经检测后,发现指标偏高,为了进一步将刘女士的健康管理起来,双网格管理员王梦瑶主动与刘女士联系,并陪着刘女士一起来到慢病筛防中心。
不仅如此,中心还面向居住在辖区内符合条件的户籍、非户籍老年人及重点人群每人每年提供一次免费体检。2025年共计开展重点人群体检8428人次。
敬老爱老行动是桥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践行社会责任的缩影,更是对“老有所医、老有所安”的生动诠释。未来,中心将持续深耕老年健康服务,以更优质的医疗资源、更贴心的服务举措,为老年群体的健康幸福保驾护航。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孙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