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现货黄金(伦敦金现)盘中报4143美元/盎司,再创新高。国内多个品牌足金饰品价格突破1200元/g,对比国庆假期前国内金饰克价累计上涨超过80元,年内涨幅近50%。
即便金价接连攀升,年轻消费者的购金热情依旧不减。
10月11日,北京某商场内黄金品牌的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当日金价等信息。新华网记者 闫雨昕 摄
当年轻人成买金主力
“编绳款的古法手链最近卖得特别好,很多95后、00后都选它。”北京某百货商场黄金品牌销售人员向顾客介绍。该店专设柜台陈列轻量金饰,旁边的电子屏播放着当日金价。
黄金的消费理念已经发生改变,悦己、存钱两不误,代表了当下不少年轻人的消费心态。正在选款的95后顾客李女士直言,购金是“给自己的‘双节’礼物”。“以前觉得黄金老气,现在设计不一样了,搭卫衣毛衣都合适。”
这种新趋势在社交媒体上表现同样明显。某社交平台上,年轻人分享着如何将传统金饰融入日常穿搭。黄金正从保险柜里的投资品,变成年轻人展示个性的时尚潮品。
“最近看金价一直涨,把闲钱换成喜欢的黄金款式挺好的。以后要是金价再涨,也相当于攒了笔钱,就像‘消费又储蓄’。”消费者刘女士说。
《2025中国金饰零售市场洞察》
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年轻群体金饰拥有率显著提升。《2025中国金饰零售市场洞察》提到,18-24岁消费者的金饰拥有率高达62%,5年前仅为37%。
“当前黄金消费主力转向年轻人,需求也从单一保值变得多元,轻量化、有审美内涵的金饰更受欢迎。”某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
都爱买什么金饰?
“现在最受欢迎的是1-3克的小件金饰。”北京某珠宝城销售人员指着柜台里的联名款介绍,“年轻人喜欢它们的设计感,而且单件价格不高,容易入手,日常佩戴或收藏都合适。”
记者注意到,这些小巧精致的金饰往往采用“一口价”销售,打破了传统“按克计价”的模式,是时下最受欢迎的产品类型。
从形式来看,IP联名、古法工艺黄金的持续爆火,撑起了黄金饰品的高溢价。与热门动漫、影视、游戏IP联名的“黄金谷子”,成为诸多黄金品牌抢注的对象。
古法黄金同样受到青睐。世界黄金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古法金饰品自2019年起便迎来市场爆发期,并在过去五年中持续增长。到2023年,古法金饰品在国内金饰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已达到35%,成为仅次于普通足金饰品的第二大黄金饰品子品类。
10月13日,上海黄金交易所网站截图。
金价飞涨,企业受益吗?
数据显示,国际金价过去6年上涨约4倍。原料成本上升,让企业端盈利承压,一些企业将主要业务投向IP黄金和高端古法黄金。
前者靠IP吸引年轻人,后者凭工艺突破传统定价。这样的发展方式,能否长期持续?
有观点认为,IP消费人群毕竟小众,且热度“来得快凉得也快”,一旦绑定的IP降温,联名黄金价值也会缩水。此外,黄金原材料成本占比高,货币属性让消费者习惯“按克计价”,“IP+黄金”的经营模式仍有待长期检验。
“尤其要考虑金价下跌的情况。”深圳城市职业学院珠宝学院院长王惊涛分析,现在金价一直处于上涨态势,消费者对溢价产品的接受度或许还能维持,若金价下行,消费者对“保值”会比较敏感。即便一些品牌凭借复杂工艺、品牌效应取胜,也可能面临消费反馈波动。
“现在只有少数企业具备成熟的创新与溢价能力,多数企业还需在工艺研发、品牌运营上持续投入,构建多元价值体系,才能在金价波动中稳健发展。”张毅说。
从长期发展来看,张毅认为黄金品牌可从三个方向发力。“一是产品创新,通过融入国潮元素、非遗工艺升级打造差异化;二是明确定位,或深耕细分垂类,或做高端品牌;三是优化营销渠道,巩固‘线下门店+线上电商’,精准捕捉潮流、引导消费场景。”
王惊涛补充道,数智化转型是降本的关键。“深圳头部企业已布局首饰AI设计、CNC加工(计算机数字化控制的精密机械加工技术)、3D建模+3D打印等,并实现了24小时‘黑灯工厂’生产,既降低人工成本,还能提升工艺精度,为产品溢价提供技术支撑。”
“双节”热潮退去,但消费理念的变化与行业创新仍在持续。对黄金品牌而言,如何在金价波动中抓住年轻人需求、构建可持续盈利模式,仍是需要回答的课题。
转自|新华网 记者:闫雨昕 参与报道:李庆招,封面图由AI生成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