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钱的“数据茅”。
手工劳动/兽妹
手工编辑 /掘叔
出品/独角兽观察
90.74%的毛利率、去年净利3.17亿、账上资金超17亿,这样的“数据茅”也要上市募集资金了。
10月10日,上交所官网显示,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递交招股说明书,拟登陆沪市主板,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
2023年12月,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发布《“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提出支持数据商上市融资,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向数据产业。企查查成为该政策发布后,上交所受理的首家数据服务商申报企业。
这家从体育场馆查询工具起家的公司,经过11年成为行业独角兽,如今带着17亿元现金储备和近百亿估值闯关A股,却计划募资15亿元,其高盈利表象下的真实图景与上市动机,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01
11岁的独角兽
早在2023年初,业内就有消息称,快手正着手正式入局信贷领域,到了2023年末,快手进一步落实金融野心,陆续招兵买马,其中涉及风控合规、供应链金融等方向的岗位。。
企查查的故事始于2014年的一次偶然尝试。
创始人陈德强与朋友为方便查找体育场馆注册信息,开发了一个简易公众号工具,却意外发现做生意的朋友对企业信息查询需求强烈——他们不仅想知道场馆老板背景,更需要通过工商信息评估合作风险。
彼时恰逢全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工商系统数据集中接入总局,政策窗口与市场需求的叠加,让陈德强团队在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的办公室里正式创立“企查查”,开启了商业大数据服务的创业征程。
成立初期,企查查便确立了 “普惠化” 的破局路径。
2014 年上线面向 C 端的基础查询产品,首次让普通用户能免费获取企业工商信息;2016 年推出首款付费产品 VIP 会员(年费 388 元),构建 “免费基础查询 + 付费深度服务” 的模式,逐步完善 SVIP 会员、专业版等产品矩阵。
这些策略迅速打开市场,截至 2025 年 6 月,其累计注册用户突破 1.5 亿,月活跃用户超 8000 万,
如今,企查查所处的商业查询赛道竞争早已白热化,根据灼识咨询与 QuestMobile 数据,2023 年企查查以 28.7% 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仅次于天眼查(42.3%),百度旗下的爱企查(18.5%)与启信宝(合合信息旗下,10.5%)分列三、四位。
值得注意的是,启信宝母公司合合信息已率先于 2023 年登陆科创板,而天眼查虽未上市,但凭借更早的品牌曝光与更高的广告投入,在 C 端认知度上略胜一筹。企查查此次 IPO,不仅是为自身争夺资本入场券,更试图在 “三查一保” 的竞争中打破现有格局。
从国际对标来看,企查查常被比作 “中国版邓白氏”,但与邓白氏、穆迪等国际巨头相比,在体量上仍存在明显差距 ——2024 年邓白氏全球营收23.8 亿美元,而企查查同期仅 7.08 亿元人民币。
不过,依托中国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基数,企查查在 C 端服务上走出了差异化路径,其个人用户数远超邓白氏在全球的个人用户规模,这也成为其冲刺 IPO 的核心亮点之一。
02
90%毛利率的秘密
与多数亟待IPO“输血”的公司不同,企查查早就“盈”麻了。
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堪称“逆天”:2022年至2024年,营收从5.18亿元增至7.08亿元,复合增长率16.89%;归母净利润从1.90亿元飙升至3.17亿元,三年近乎翻倍;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更是高达90.74%,显著高于行业均值87.57%,堪比白酒行业的“茅台”。
企查查的高盈利表现源于其轻资产运营模式与成熟的商业化体系。
其商业模式以“C端引流、B端变现”为核心,形成双轮驱动格局。C端业务是基本盘,通过App、小程序等渠道提供VIP、SVIP会员服务,用户支付388元/年等费用后可查看企业司法风险、股权结构等深度信息。
报告期内,C端累计付费用户从90.62万增至104.8万,ARPPU(付费用户平均收入)稳定在597元左右,2025年上半年甚至升至624.01元。这部分业务成本主要集中在服务器托管与数据采购,边际成本极低,成为高毛利的主要来源。
B端业务则瞄准专业客户,为金融机构、律所等提供数据接口、尽职调查等定制化服务,已覆盖五大国有银行、80余家保险公司及200余家律所等头部客户。尽管B端收入占比尚未明确披露,但从其客户质量来看,已成为重要增长极。
财务健康度方面,企查查展现出强劲的“造血”能力。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资产总额20.89亿元,归母所有者权益12.70亿元,资产负债率仅38.74%,且无有息负债。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广义货币资金(含理财产品)达17.16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正,2024年销售费用率从2022年的25.37%降至15.88%,显示出规模效应下的成本优化能力。
当然,光鲜数据背后暗藏隐忧。营收结构单一问题突出,会员类产品收入占比长期超80%,而B端业务进展缓慢,与启信宝等竞品的专业服务能力存在差距。
研发投入不足更显致命——尽管推出了AI大模型,但2024年研发费用率未达行业头部水平,显著低于合合信息(启信宝母公司)的27.2%。用户增长也显露疲态,2024年付费率从2022年的1.03%降至0.75%,月活用户增速从2023年的12.7%放缓至2024年的15.5%(表面增长实则边际减速),存量市场挖掘逼近天花板。
03
合规暗礁与募资迷思?
很显然,如果从传播上来看,高德扫街榜的开局是成功的,上线首日就赚足了眼球,还传出了活跃用户突破4000万的消息。
对于不差钱的企查查来说,IPO之路也并非坦途。
一边是17亿元现金储备远超15亿元募资额的“不差钱”现状,一边是数据合规争议与市场竞争压力,其上市动机与潜在风险引发监管层与投资者的双重拷问。
合规风险是悬在企查查,这样的数据服务商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作为数据服务商,其核心资产的合法性与准确性屡受质疑。
2024年,成都一家光学公司因企查查展示得虚假诉讼与行政处罚信息,导致合作告吹,虽经公证取证并发送律师函,仅获信息删除却未得赔偿与道歉。此类纠纷并非个案:2021年有企业主投诉其擅自披露关联信息,2023年,一位高先生的个人案件被错误匹配至公司名下,用户需充值会员才能查看不实信息,引发“变相售卖个人信息”的争议。
有法律界人士指出,企查查虽声称信息来自公开渠道,但数据清洗失误导致的名誉侵权频发,且缺乏健全的纠错与赔偿机制,可能面临集体诉讼风险。
监管层面,2025年10月,就在招股书官网的前一天,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发布罚单显示,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违反征信业务管理规定,被罚款1万元。
在《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日趋严格的背景下,数据采集边界、隐私保护力度等问题将成为IPO审核的重点。
招股书中,企查查也主动提示了其面临诉讼纠纷风险与个人信息保护风险。
企查查表示,企查查拥有海量、多维度的商业数据,在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依赖于自动化信息技术。尽管其“积极完善数据清洗规则和算法,但客观而言难以确保所有数据的准确性,若未来因数据匹配、展示有误导致公司新增重大诉讼纠纷案件,该等诉讼纠纷将可能对公司经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尽管其在处理相关个人信息时已采取多种措施,但“鉴于数据来源复杂多样,且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仍在不断强化、细化,其仍可能存在因未能充分识别并剔除敏感信息而引发的侵犯个人隐私、未能有效保护个人信息的风险。”
另外,不差钱的企查查在募资必要性问题也受到质疑。
招股书显示,企查查15亿元募资将全部用于产品研发升级,其中5.03亿元投入人工智能研发,4.58亿元用于C端产品升级。但公司账面17.16亿元资金已足以覆盖上述投入,且75%资产为理财产品,现金流充沛无偿债压力。
对此,市场猜测其真实上市意图:一是借政策东风抢占“数据要素第一股”标签,提升品牌估值,《“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支持数据商上市,此时IPO也可以享受估值溢价;二是为股东退出铺路,中信证券子公司等Pre-IPO投资者持股需通过上市实现流动性;三是储备资金应对行业整合——参考邓白氏等国际巨头的成长路径,企查查或计划通过并购完善数据生态,而上市平台能降低融资成本。
公司董事长陈德强在招股书中指出,企查查将依托资本市场,进一步强化品牌影响力与技术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据产业集团。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穿透其高毛利表象,重点关注三方面:数据合规体系的完善程度、B端业务的突破速度、AI技术的落地效果。
若能借助上市实现技术升级与业务结构优化,其“数据茅台”的称号或将名副其实;若陷入合规纠纷与增长停滞的双重困境,这场IPO可能成为昙花一现的资本盛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