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中国智能底盘技术及产业生态研究报告
报告共计:40页
《2025中国智能底盘技术及产业生态研究报告》(亿欧智库)从技术发展、产品迭代、产业生态及量产规划等维度,全面剖析中国智能底盘行业现状与趋势。技术层面,智能底盘核心围绕电控化与智能化升级,关键系统涵盖电动助力转向(EPS)、驱动系统、主动悬架(如空气弹簧、液压主动系统)、横向稳定杆及各类控制器,其中电动转向系统通过精准控制与辅助功能提升驾驶安全性,驱动系统聚焦高效能与集成化,主动悬架技术不断突破,如双腔后空气弹簧、VDSA(车辆动态稳定系统)等逐步落地,实现车辆操控性与舒适性优化。产品迭代上,呈现“多合一”集成趋势,将控制器、执行器等核心部件整合以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同时注重机械性能与电子控制的融合,例如通过传感器与算力支撑,实现底盘意图识别与动态调整,提升应对复杂路况的能力,部分技术已实现近100%的特定场景适配。产业生态方面,参与主体多元,涵盖传统零部件企业(如博世、博世华域转向、舍弗勒、耐世特等)、科技公司(行深智能、毫末智行、易控智驾等)、整车厂商(吉利、红旗等)及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形成“研发 - 生产 - 应用”协同链条,传统企业依托制造优势布局核心部件,科技公司聚焦智能算法与控制系统,整车厂商则推动技术落地验证,同时跨界合作频繁,如经纬恒润与车企合作开发定制化控制器,促进技术快速转化。量产进度上,多项关键技术明确时间规划,2021 - 2024年已有SWAT系统、闭式液压主动阀泵、后电控弹簧等技术量产;2025年计划量产前主动横向稳定杆、后空气弹簧(双腔);2026年VDSA系统等将实现量产,逐步完成从单一功能升级到全场景智能适配的过渡。整体来看,中国智能底盘技术正从机械向“机电一体化”加速转型,产业生态逐步完善,量产进程有序推进,未来将进一步依托算力提升与数据积累,实现底盘与智能驾驶、新能源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汽车产业智能化升级提供核心支撑。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