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密通过杀害翟让获得瓦岗军的完全控制时,秦琼、程咬金、裴行俨等人已经加入了瓦岗军。与这些人相比,单雄信和徐世勣作为翟让的旧部,在瓦岗军的资历要更为深厚。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隋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翟让把领导位置让给李密后,李密晋升为魏公,开始对瓦岗军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调整:
李密设立了魏公府、三司、六卫,还重新安排了元帅府的官员,给翟让封了上柱国、司徒、东郡公的职务。单雄信被任命为左武候大将军,徐世勣则为右武候大将军,他们分别掌管各自的部队。裴仁基被任命为上柱国、河东公,裴元绍(即裴行俨)的历史原型成为上柱国、绛郡公。秦叔宝和程咬金也被任命为骠骑。
在江湖或者官场中,帝王或掌门将权力传给外人时,往往不仅仅是交出权力,更重要的是还要放弃生命,因为他本身存在着对继任者的威胁。所以,李密决定采取激烈手段,设下鸿门宴陷害翟让。就在饭未进时,李密突然拿出弓箭和翟让一起练习射箭,趁机指使心腹蔡建德暗算翟让,刺伤了他,翟让惨叫着倒在床前。
当翟让被杀时,单雄信和徐世勣正被安排在另一间屋子里喝酒。听到翟让的惨叫声,他们赶来时已经无法救援。李密派出的杀手破门而入,徐世勣急忙逃跑,但刚跑到门口便被一刀砍中脖子,倒地不起。正当杀手准备补刀时,王伯当大声喊停。王伯当是李密的亲信,虽然他与秦琼并未结拜,却深得李密信任。
王伯当的劝阻起到了作用,徐世勣因此得以逃脱,而单雄信因为没有武器(古人赴宴不带兵器),只得跪下表示臣服。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跪”并非现在我们所理解的匍匐,而是直身而跪,通常是一种表示尊敬的行为。
李密展现了高超的手段,他亲自为徐世勣包扎伤口,并且让单雄信去安抚翟让的旧部。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重归于好”,但仇恨的种子已经埋下。单雄信和徐世勣曾是翟让的忠实追随者,与翟让的关系极为深厚,要说他们真心接受李密的说辞,几乎不可能。
徐世勣和单雄信都是瓦岗军的创始人之一,如果把翟让比作王伦,他们就像是瓦岗的“杜迁”和“宋万”。在此背景下,徐世勣和单雄信与翟让的关系深刻,他们曾共同在瓦岗军的起步阶段并肩作战,成就了瓦岗的辉煌。
在加入瓦岗之前,单雄信和徐世勣都是有胆略的年轻人。徐世勣年仅十七岁时便与翟让一同打拼,并且擅长带领军队进行掠夺。而单雄信,则在战场上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勇猛,他们两人的武功在当时可谓一流。
然而,李密的重用使得他们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利益。在李密掌控瓦岗后,单雄信和徐世勣的内心似乎依旧保持着对旧主翟让的忠诚。面对李密的权力,他们虽然表面上臣服,但内心却暗藏波澜。
在瓦岗的众将中,真正可惜的人物是王伯当。他不惜为徐世勣和单雄信冒死争取生还,最终却没有能逃脱自己的命运。虽然他身为李密的忠臣,但在瓦岗的变局中,却并未获得应有的待遇。
关于瓦岗群雄之间的关系,其实有很多微妙之处。虽然他们在表面上看似忠诚,但背后却有很多个人利益的纠葛。历史上,单雄信和徐世勣等人虽然忠诚,但在权力的面前,所有的情谊和义气都显得十分脆弱。正如秦琼和程咬金,他们在与李密合作时,更多地是为了共同的敌人而联合,而非真心拥护李密。
总之,瓦岗之变充满了复杂的个人利益与忠诚的博弈,而历史的进程也往往因这些复杂的关系而发生了出人意料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