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同庆的日子里,团圆的餐桌上总是美味纷呈,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面对诱人的佳肴,如何在享受团圆乐趣的同时稳住血糖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秋季的养生特点,本文将为“糖友”提供一份实用的饮食指南,帮助他们安全度过中秋国庆。
中医将糖尿病视为“消渴”,郑州市中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医师郑仲华指出,消渴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津液耗伤密切相关。秋季干燥的气候容易伤津耗液,脾胃作为后天之本,若运化功能受损,不仅会加重血糖波动,还可能引发口干、便秘等不适。因此,双节期间的饮食需以“养脾胃、防秋燥”为核心,筑牢健康防线。
随着双节的临近,许多人都有“贴秋膘”的习惯,然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盲目进补弊大于利。郑仲华提醒,糖尿病患者多存在代谢紊乱,若过量食用肥甘厚味、辛辣刺激或生冷食物,可能加重脾胃负担,导致血糖骤升。因此,选择适合的食物是关键。
中医强调“五谷为养”,糖尿病患者可将精米白面替换为山药、燕麦、玉米、小米等杂粮。每餐的主食量控制在一个拳头大小,能有效帮助控制血糖。此外,适时食用应季的蔬果,如梨、柚子、苹果、萝卜、冬瓜等,既能润燥又能控糖,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节日的餐桌上,传统的月饼(如豆沙、莲蓉馅)、甜饮料、蜜饯等含糖量极高,容易导致血糖快速升高,甚至可能滋生痰湿,加重脾胃负担。如果实在想吃月饼,建议选择无糖月饼,且一次只吃1/4个,并减少当天的主食量,吃完后可搭配一杯陈皮水帮助消化。
此外,秋季是养生的关键时期,郑仲华特别强调应遵循“早睡早起”的作息规律。熬夜会打乱内分泌,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导致次日血糖升高。如果夜间感到饥饿,可以少量吃一片全麦面包或一个小苹果,以避免过量加餐。
最后,郑仲华提醒,若在双节期间出现血糖持续偏高、腹胀腹泻或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调整饮食或用药,切勿盲目自行调理。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糖尿病患者同样可以享受节日的快乐,健康与美味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