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假期,又有更多地方加入机关食堂对外开放的名单。广东佛山顺德、安徽淮南八公山、湖北赤壁、江苏扬州等地陆续宣布,将在假期期间开放政府食堂,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平价餐饮。从管饱的“国庆套餐”,到富有特色的“时令菜单”,原本只服务于公职人员的场所,正以全新的姿态走入公众视野。
据报道,首次开放机关食堂的湖北黄冈市黄州区还贴心提到,机关食堂离风景点——遗爱湖公园以及《大江东去》户外演出地东坡外滩不远。吃完丰盛的餐食,便可步行去景区,有网友感叹:从食堂开放中读出了与民同乐、上下偕欢的“东坡遗风”。
长假期间,旅游城市因“高峰效应”,常面临餐饮拥挤、价格偏高,停车难、车位贵等“饱和性压力”。根据交通运输部分析预测,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23.6亿人次,平均每天大概2.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2%左右。在这一背景下,机关食堂对外开放,可以说是为解决旅游供求难题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也传递出打破机关单位围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公共资源为公众所用的信号。
传递“宠粉”信号不需要千言万语,一个小举动、一种微态度,胜过一万个大道理。用“小食堂”服务“大文旅”,表达了一种“在乎”,即机关单位会尽可能为游客提供方便,提升假日体验。当机关大院与人民群众“连接”,当游客在机关食堂享受了丰盛一餐、在机关大院便利停下了车,“为人民服务”的形象便更具象化,这份“在乎”自然换得了更多的认可。
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有多地先后在长假期间试行此类做法,不少游客和市民在体验后表示,政府食堂的价格亲民、菜品丰富,既能满足吃得实惠、吃得干净的基本需求,也缓解了“假期一餐难求”的焦虑。地方政府用热情好客的“在乎”态度,使游客在陌生城市感受到“宾至如归“的安心感,让政府机关的形象更亲切、更有温度。
如今,各地都在强调文旅融合,提出了不少方法论,借鉴了很多“他山之石”。但传播只有被关注,才能实现价值。想要被关注,就要与公众这个主体紧密联系。所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还是要靠“动”,而“动”则必须靠“感”,只有感动,才能打动,打动了,关注便来了。
文旅融合关键在“人”,态度是“在乎”,方法突出一个“宠”。机关食堂“开门迎客”,表达出了“在乎”,缓解了假期人流压力,也彰显了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惠民”的底色。期待更多地方用“在乎”换“认可”,以文旅花式“宠粉”,展现一个地方整体的治理和服务能力。
上游新闻评论员 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