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马文博)9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正会同有关方面积极推进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关工作。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
业内人士认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能有效降低项目融资门槛,显著撬动更大规模的社会资金跟进,对推动产业升级尤其是支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图为在浙江杭州举办的云栖大会上,两台产业机器人展示流水线生产场景。(图片由CNSPHOTO提供)
降低融资门槛
9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将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到具体项目,后续将督促各地方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推动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今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
业内人士认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精准聚焦项目资本金短缺这一核心问题,通过全部资金用作资本金的安排,能有效降低项目融资门槛,显著撬动更大规模的社会资金跟进。
2022年,我国曾推出过类似的政策性金融工具,主要用于补充投资项目资本金。同年6月,我国推出首批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用于补充含新型基础设施的重大项目资本金,后续追加至近7400亿元。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对记者表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被视为一项强有力的“准财政”措施,其采取政策性银行募资与财政贴息相结合的模式,旨在以市场化方式实现政策目标,不仅能够直接扩大有效投资,更对推动产业升级尤其是支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武泽伟预计,该工具能快速形成实物工作量,在第四季度经济稳增长中发挥关键作用,其成功落地将有力提振基建投资,并为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
多地积极谋划
从地方来看,多地积极召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政策宣讲会,同时也在积极部署相关项目的储备申报工作。
8月19日,湖北省咸宁市召开会议,专题研究2025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项目储备申报工作,旨在加快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6月3日,湖南省常德市召开的申报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政策解读暨工作部署会议提出,要加强政银企三方合作联动,确保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早落地、多落地,切实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实效。5月26日,广东省佛山市发改局牵头举办2025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政策宣讲会。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认为,政策性金融工具具备两大显著特点:其一,由于有财政贴息,较低的利率减轻了地方政府的付息压力,有利于在稳增长的同时兼顾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其二,杠杆效应突出,它可以充当投资项目的资本金,能够撬动更多信贷或社会资本,从而发挥更强的稳增长效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聘导师柏文喜对记者表示,今年5月以来多地密集举行宣讲会、建立项目库,部分地区项目已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并公示,表明地方政府响应积极、储备充分,有利于资金“快下达、快开工、快见效”。
从地方已披露的项目清单看,柏文喜认为,资金重点流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绿色低碳、交通物流、城市更新等兼具“补短板”与“促升级”双重属性的领域,既能在今年第四季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也能为高质量发展蓄力。
柏文喜推算,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全部用于资本金而非债务性资金,可直接降低项目杠杆、改善融资条件,预计可撬动1.5万亿元至2.5万亿元总投资,形成“以小带大”的乘数效应。
上一篇:北京故宫乾隆花园重新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