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里见担当
管道疏通“疏通”民心,城市治理更显温度
路段整治前。
路段整治后。
□华西社区报记者 冯浕 受访者供图 在全省持续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以“微更新”焕发“大活力”的背景下,成都高新区合作街道中海社区从一处积水点的治理入手,用7天时间实现“雨停水退”,不仅解决了居民“雨天看病湿鞋”的烦心事,更成为“民呼我为”基层实践的生动注脚。一件“小切口”民生实事的落地,折射出城市治理的温度与效能。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积水点变“通畅点”
“以前每到下雨,这段路就像个小池塘,来看病的老人和孩子都得踮着脚走,特别不方便。”中海社区居民刘阿姨指着合作卫生服务站门口新铺的排水管道感慨道。她表示,自从街道和物业联合整治后,即便是前几天连续降雨,路面也再无积水,“现在进出安心多了,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为民办事。”
合作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接到居民反映后,街道立即将此处纳入“净优亮美”专项行动重点点位,明确“不拖延、不敷衍”的治理原则。“群众反映的问题再小,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积水点虽小,却关系到就医群众的出行安全和社区整体环境。”他表示,通过实地勘察、精准研判,最终确定以“增箅口、扩管道”为核心的技术方案,力求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靶向施策,精准发力
——三天攻坚见实效
“我们不仅要快,更要准。”中海物业项目负责人介绍,在街道的督促和指导下,施工团队结合现场地形与原有管网布局,精准增设3个排水雨箅口,扩大雨水收集面;同时新增一根排水管,与原有管道形成“双通道”分流,大幅提升排水能力。“从勘查到施工完成,一共只用了7天时间,期间街道每天派人现场督导,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同步推进。”
社区居民王先生见证了整个施工过程:“施工效率很高,几乎不影响白天正常就诊。雨箅口的位置选得很合理,管道铺设也很规范,看得出来是用了心的。”经过近期降雨检验,该区域积水问题已彻底解决,排水系统运行顺畅,实现了“雨停路干、水退人安”的治理目标。
协同联动,共建共治
——小投入撬动大民生
治理过程中,社区主动对接合作派出所、交警六分局,提前对施工路段车辆进行排查清理,通过“电话+现场”双线通知,有序引导车主移车,为施工腾出作业空间。“我们和交警、派出所联动,既保障了车主权益,也避免了占道施工导致的纠纷或延误。”中海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多元协同的治理模式在此次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合作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指出,此次积水点治理虽投入不大,但成效显著,体现了“小切口、大民生”的工作思路。“我们坚持把群众的‘烦心事’当成‘心上事’,通过精细化管理、协同化推进,实现治理资源最优配置。”下一步,街道将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对辖区排水设施定期排查维护,推动“净优亮美”社区建设持续深化。
管道疏通,疏通的是积水,通达的是民心。从一处积水点的治理,可见一域之担当。合作街道以“民呼我为”的实效回应群众期盼,用“小投入”改善“大民生”,正逐步书写出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暖心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