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校园食品安全关乎万千学子的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日,寻乌县项山中小学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赣州市关于校园食品安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部署要求,将“四方同餐”活动常态化、制度化,邱锦良校长携邱铖彬副校长、潘东良主席、赖玲飞主任、孟繁华老师,与家长委员会代表共同走进校园食堂,以“同餐”促“共治”,用实际行动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为校园安全治理写下生动注脚。
一、细查严督:以“全流程监督”守牢安全底线
活动伊始,在邱铖彬副校长、潘东良主席的共同统筹下,校方代表与家长代表组成联合检查组,直奔食堂后厨关键区域,开展“全链条、无死角”监督检查。从食材储存间的分区分类管理、索证索票台账的完整性与规范性,到清洗消毒区的设施运行记录、餐具消毒效果的现场核验,再到烹饪操作区的食品加工规范执行、留样柜的温度实时监控,赖玲飞主任严格对照《校园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逐项核查,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检验。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邱锦良校长在检查中强调,“校园食品安全没有‘小事’,每一份食材、每一道工序,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四方同餐’的核心,就是让监督从‘幕后’走向‘台前’,通过公开透明的检查机制,实现食材源头可溯、加工过程可控、安全责任可追,真正把安全底线守得更严、更实。”
二、同餐连心:以“零距离交流”架起家校桥梁
午餐时段,食堂内暖意融融,热气腾腾的饭菜摆满餐桌。邱锦良校长主动坐在学生中间,轻声询问“餐食温度是否合适”“分量够不够吃”,细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用餐体验;邱铖彬副校长、潘东良主席分别走进不同班级餐桌,与学生亲切交谈,倾听孩子们对菜品口味的真实想法,收集日常用餐中的需求与建议;孟繁华老师手持笔记本,认真记录学生喜爱的食材种类与饮食偏好,为后续优化菜谱提供第一手资料;家长代表则亲身体验学生餐的营养搭配与口感,不时与校领导、老师交流食材采购渠道、菜品制作工艺等细节,直观感受学校膳食管理的用心。
“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顿特殊的午餐,打破了家校之间的沟通壁垒。家长通过“亲眼见、亲口尝”,消除了对校园食品安全的顾虑;校方通过“面对面、心贴心”,精准掌握了学生的饮食需求,真正实现“以餐为媒、以食连心”,让家校协同育人的力量在温馨的用餐氛围中不断凝聚。
三、闭环整改:以“长效化机制”提升治理效能
用餐结束后,校方第一时间组织召开意见反馈座谈会,搭建高效沟通、精准响应的“议事平台”。会上,家长委员会代表结合实地体验,围绕“优化餐后水果品类”“增加杂粮主食供应”“细化菜品口味调整”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孟繁华老师结合日常教学中收集的学生反馈,补充说明孩子们对菜品口味的个性化需求与饮食健康建议;赖玲飞主任认真记录每一条建议,现场明确责任分工、整改措施与完成时限,确保家长关切、学生需求“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邱锦良校长在座谈会上明确表示,“‘四方同餐’不是‘一次性活动’,而是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与家校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建议收集—分类处置—整改落实—效果反馈’的闭环管理流程,把家长的监督、学生的需求、教师的观察,转化为优化膳食管理、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的强大动力,持续夯实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基础。”
此次“四方同餐”活动,是寻乌县项山中小学践行“以生为本”教育理念、落实校园食品安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生动缩影。学校以“严”的标准、“暖”的举措、“实”的机制,推动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与学生协同参与,不仅构建起“全程透明、多方共治”的校园食品安全监督体系,更拧紧了家校共育的纽带,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了安全、放心、温暖的校园环境,也为推进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校园安全屏障奠定了坚实根基。(文/图 钟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