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即将来临,老话常说“八月十五月正圆,西瓜月饼敬老天”,但今天我们不谈那些空洞的说法,而是聊聊一些实在的生活智慧。在厨房摸爬滚打三十年,经历了百八十次中秋家宴,今天就来谈谈这个“1不吃、2不指、3不去、4要做”的传统道理。这不是迷信,而是祖辈们用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智慧。
首先来说“1不吃”:隔夜的螃蟹和凉了的月饼。在去年的中秋节,老张头为了省事,第二天把前一天蒸的螃蟹加热后就吃,结果半夜就开始肚子不舒服,痛苦不已。他后悔不已,感慨“真是不该吃那隔夜的螃蟹”。大家知道,螃蟹一旦离水就会死亡,死蟹体内的组胺会迅速增加,隔夜再吃简直就像吃毒药。至于月饼,前几天张婶把五仁月饼放冰箱,三天后拿出来,发现馅儿里渗出油腻的液体,这可不是月饼,而是细菌培养皿啊!老祖宗早就说过“秋瓜坏肚”,月饼本身就含糖高、油腻,再放凉后吃,肠胃不好的朋友们可要小心了。
接下来是“2不指”:不要用手指月亮,也不要随便指神像或牌位。我的爷爷在世时,每逢中秋总会对我说“小孩子手贱”,因为邻居的二柱子曾经用手指着月亮,结果被她用竹尺敲打手背。别笑,这可不是迷信。月圆之夜湿气重,指月亮容易引入凉气。而在祭月时随便指神像,那是对天地的不敬。就像去年中秋,李家小子指着财神爷,结果赌钱输了三百块,您说这巧不巧?
第三个是“3不去”:中秋夜不要去荒郊野岭、医馆墓地,也不要去吵架拌嘴的地方。前几天,刘二麻子非要去后山摘野枣,结果被毒蛇咬了,幸亏及时送医。大家想想,中秋月圆之夜,阴气本就重,野外的蛇虫鼠蚁活跃,何必冒这个险呢?医馆和墓地更是生离死别的地方,中秋本该团团圆圆,去那儿只会添晦气。至于吵架拌嘴,我亲眼见过,王家两口子中秋夜大吵,结果月饼砸了,孩子哭了,整个节日过得比丧事还丧气。
最后是“4要做”:中秋节要做三件事情——吃应季的水果、喝桂花酒、全家围坐说家常。看看秋天的苹果、葡萄,哪个不是水灵灵、甜丝丝的?这些应季水果比反季水果强百倍。桂花酒更是妙不可言,暖胃又应景,去年我家老爷子喝了二两,直说“比茅台还顺口”。最重要的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我爷爷在世时每年中秋都说“月饼要分着吃才香”,现在我才明白,那是团圆的味道。正如东坡先生所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们老百姓过中秋,不就是为了“人长久”吗?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科技发达,讲这些老理儿是否过时?我呸!看看这两年流行的“节气养生”,不就是老祖宗的智慧吗?月饼最好吃现烤的,螃蟹要配姜茶,这些都是几千年的生活经验。我女儿在澳洲留学,去年中秋视频里哭着说想家,为什么?就是因为那边缺少这份浓厚的烟火气!
再和大家分享一些干货:中秋饮食有讲究,“少辛增酸”是关键。辛辣的食物如辣椒、韭菜要少吃,多吃点山楂、葡萄这些酸味水果,既能润燥又开胃。月饼别贪多,半块就足够,再配壶普洱茶,解腻又舒服。螃蟹一定要配姜醋,既能去寒又能提鲜,这些可都是中医典籍里明明白白写着的,不是胡编的。
最后,我想说一句心里话:中秋节不是吃月饼的比赛,而是团圆的盛宴。如果你有时间,就回家陪父母吃顿饭;如果没时间,打个视频电话也行。别像李家小子,中秋夜还在KTV混,结果父母守着空饭桌泪流满面。这“1不吃、2不指、3不去、4要做”,归根结底就是四个字,珍惜眼前人。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人却一年年变老。今年的中秋,可能就是您和父母最后几个团圆的节日。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再后悔没听老人言。记住,中秋节不吃隔夜的食物,不指明月以敬天地,不去险地保平安,要做一个团圆温暖的人。这,才是中秋节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