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海域,地球上的人们有所耳闻,却难以想象其深邃和险恶。
然而曾有探险者深入这片神秘的海域,却意外发现了人类最不希望看到的东西。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是一片脊形裂谷,南北长约2500千米,东西宽约69千米,最深处的深度达到10973米,深度为人类制造潜艇的重大技术挑战。
马里亚纳海沟在1835年以“水深综合测量”法开始初步测量,1933年用声呐进行了首次有效测量,发现了这一海沟世界最深的特征并被确认。
马里亚纳海沟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分别是外部斜坡、内部斜坡和海槽,其外部斜坡有40度的陡坡,内部斜坡为7度的平缓坡度。
马里亚纳海沟内部斜坡的底部是凹凸不平的地形,且海底又非常的崎岖,其中有众多的山脉和丘陵地带,还有很大的高差。
在1988年,日本在马里亚纳海沟测得的一处位置,其水深竟然达到了10994米,而在1999年,通过联合测量,最终确定了该地深度为10991米。
然而在2010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后,该地区再升高了4厘米,并且随着日本东北部地区的下沉和地壳运动,这一位置水深再次加深至11018米,这又让科学家们重新审视这片地区的引力值后的测量数据。
而在此年的多次考察中,该地区再升高至11022米,而在2020年,随着全球变暖和冰川融化等现象造成海平面上升,该地区难以估量的新深度成了一个谜。
有人称其随时能改变深度,而这种随机性和变化性同时也让科学家面临更大的挑战。
2019年,一群科学家通过潜艇成功进入马里亚纳海沟,他们带着相关仪器和工具,准备对这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然而,当潜艇缓缓降至一万米深处时,屏幕上却惊现令人始料未及的一幕——数不清的来自人类的垃圾漂浮在眼前。
此时,潜艇内传来的数据——电子设备上显示出的一排排数字正在不断闪烁着。
原来并无生物存在的眼前一片空无,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一片静谧又逐渐嘈杂起来。
随着时间延长,更多垃圾出现了一些可憎又奇怪的东西。
细看之下,这些清晰可见的垃圾中有许多是饼干、薯片等休闲零食的包装袋,全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一部分。
这些来自人类生活中的垃圾显然是投入了大海,但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中却明白毫发无伤,可谓造物主的败笔—设计未能完成卡住关卡。
更让人恐惧的是,这些在远离陆地时投进海里的垃圾竟然能比在陆地上保存更长时间。
潜艇中的一位研究科学家说道:“我想这些垃圾早已进入生物体内,被排泄出来化为幽灵般隐蔽的存在。”
然而这样一条生物体只能容纳这么多,而大多数塑料制品早已被吸收与沉浸甚至消化掉,因此才看不见这些奇怪的东西,但一点一点积累下来之后,不断更新换代之后,再也无法回眼前这一幕。
众所周知,全球每年产生约3.7亿吨塑料,有80%最终流入海洋,其中60%会附着到生物体上进行沉淀并不断繁殖,这也是现今面临的问题之一。
第二代零食包装袋、塑料瓶、泡沫盒、更有汞、铅等不能溶解的重金属垃圾会使这些生物体受到影响甚至会反过来影响人类自身。
它们会残留在人类体内产生氧化,有害分子,会导致染色体突变、基因损伤甚至异常繁殖,如此种种,会不会更有害?
这一系列问题涌进我脑中,让我犹豫万分。
当然,也不一定会发生这种事,但从深渊中看到的结果是不容乐观的,深居简出的生物让人惊讶,但我们带来的垃圾恐怕已占其所二,有其所必有其用。
在深海中生活着一些非常奇异的生物,它们为了适应极端环境而进化出了许多奇特的特征,有些甚至是我们无法理解的。
例如,有些深海鱼类为了在黑暗中寻找食物,会长出发光器官,因此身体上会有奇异发光点,有的会随着身体移动而闪烁,还有一些则会常亮不息。
另外,还有一些生物如鱿鱼一样,它们会使用喷气等方式试图逃跑的时候,如黑街般撕裂水面,在潜艇上可见这好像在看一场表演般演员将其喷出熏身弥漫水雾留下影影绰绰模样一样让人生畏。
更有一些生物身体似别致蚊帐般空心巨大的身体让其本如无物一般,令人毛骨悚然更显深邃无比,好像随时会吞噬一切一般。
还有更多奇异、震撼,又引发人类无尽遐想的宝地级生物将我们引向更深层了解深层科学与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那么这些异形其实都是因为深海环境所决定,它们已经成为这个星球为数不多尚且完整拥有历史完整记忆的一部分,也正如我们是这个星球最聒噪的一部分一样,生活在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