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乌克兰媒体报道,希腊现在有意扩大援助乌克兰的规模,计划将32架该国空军退役的F-16战斗机交付乌克兰。而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同时又劝说希腊将本国S-300防空系统也一起交付乌克兰,但目前这一提议已被希腊政府正式拒绝。那么,希腊为何要突然加大援助乌克兰的力度?美西方各国又为什么一定要希腊向乌克兰转交S-300?
希腊为什么会向乌克兰提供F-16
希腊向乌克兰提供的BMP-1步兵战车
作为北约成员国中的“异类”,希腊军方采购了大量苏联和俄罗斯武器装备,因此该国长期与俄罗斯保持了良好的双边关系。直到俄罗斯与乌克兰开战前,希腊有高达70%的国民对俄罗斯抱有好感,直到去年才降低到30%左右。但自俄乌开战以来,希腊就跟随北约的步调一直在支持乌克兰。刚开战没几天,希腊就向乌克兰派去了两架装满军事装备的C-130运输机,之后又向乌克兰提供了40辆BMP-1步兵战车、“毒刺”防空导弹和乌克兰急需的炮弹。
但希腊受制于国力和军队装备规模,因此其援助乌克兰的力度也就仅此而已了。但今年3月6日正在乌克兰敖德萨访问的希腊总理和陪同的泽连斯基,遭受了一枚距两人车队仅数百米远的俄罗斯导弹爆炸惊吓!估计希腊总理当时被吓的不轻,因此外界推测近期希腊突然做出扩大向乌克兰提供援助规模的决定,大概率是被那枚差点让他回不了国的俄罗斯导弹“吓”出来的!
目前,欧洲各国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协调,已确定能向乌克兰提供85架F-16和10架备用机。如果再加上这次希腊的32架F-16,那乌克兰就能得到一支由上百架F-16组成的机队。这个规模已经能顶上一个中等国家的空军主力战机数量了,如果全部投入对俄作战,无疑会让俄军蒙受较大损失。而希腊之所以愿意提供这么多F-16,除了以上推测原因外,还有希腊空军正为迎接新战机,需要整合和精简现有机队的原因。所以希腊现在的老旧F-4、幻影2000-5和老版本的F-16就成了优先被处理的目标。
但如果说希腊向乌克兰提供32架退役F-16战斗机的举动,还算是本国空军正常的更新换代,以及节约资金为采购F-35A“凑军饷”。那么美国和多个欧洲国家这一直强烈“建议”希腊向乌克兰提供该国S-300防空系统,就属于赤果果的“不管他人死活”的行为了!
希腊会遵照美国意思向乌克兰提供S-300吗?
2024年1月希腊媒体透露,希腊可能会同意向乌克兰转让该国的S-300防空系统,因为这是美国批准向希腊出售F-35A隐形战斗机的附加条件。而希腊政府经过4年等待,终于在2024年1月获得了美国批准其花费86亿美元采购40架F-35和相关设备的请求。但附加让希腊向乌克兰转让该国S-300防空系统的行为,就比较过分了。
要知道希腊目前仅有2套共32辆导弹发射车的S-300防空系统,这也是该国防空网的中坚力量。这2套1999年俄罗斯交付的S-300PMU1防空系统,属于S-300系列中的较高端型号,比乌克兰拥有的S-300各型号都先进。同时希腊还采购了175枚最大射程为150公里的5V55U防空导弹,并一直享受着俄罗斯的定期维护和延寿服务。而西方统计乌克兰在开战前约有250部S-300发射车,以及5000多枚各型号防空导弹。但在开战时,这些导弹中大多数已经超过保质期一倍以上,即便最新的导弹也已经过期了好几年。并且经过2年多的消耗,库存早就已经见底了。
因此,在乌克兰极为紧缺防空系统的当今,32架F-16其实远比不上能立即得到希腊的S-300重要。所以在美西方向乌克兰承诺援助的“爱国者”等先进防空系统不能尽快交付时,如果能鼓动希腊把俄制S-300交付乌克兰,起码也能稍微弥补一下乌克兰那像破布一样的防空网。而且希腊的S-300 PMU1虽然比乌军装备的型号都先进,但对乌军来说,上手难度肯定比美制“爱国者”低多了,基本可以立即投入作战。
右:希腊空军F-16;左:土耳其空军F-16
但美西方各国这算盘打的都冒火星子了,这是压根不考虑希腊死活的节奏啊!要知道希腊与土耳其一直因海洋石油、天然气开采等问题纷争不断,多年来两国也经常在北约内部搞“火并”,虽然不至于全面开战,但两国战斗机却经常“斗法”。而希腊的S-300作为该国唯一的远程防空“长矛”,虽然射程比不上土耳其刚到手的S-400,但也是为数不多能让土耳其战斗机保持克制的“理由”。如果全都送给乌克兰而又无法补充类似的防空系统,那难保原本军事实力就比希腊强不少的土耳其会做出什么“大动作”来。
因此,希腊总理在前不久针对美西方又鼓动其向乌克兰提供S-300时,已明确表示不会这么做。但他也没有把话说绝——毕竟他还不敢直接得罪美国——提出如果能得到“爱国者”防空系统作为替代,那希腊就可以向乌克兰提供本国的S-300。其实说白了就是,给乌克兰S-300可以,但希腊希望美国不在F-35A销售上对其施压,并且还能提供“爱国者”防空系统以提升本国应对土耳其威胁的能力。
不知道在当前各方都有“刚需”的矛盾情况下,希腊、土耳其、美国和北约各方,最终能否都达到自己的目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